人物專訪 Interview
  • 邵學龍

    為圓軍人夢少年習武

  • 栗建新

    兩年軍旅生活讓體質更強性格更開朗

  • 楊海東

    手上的老繭一直沒褪去

  • 劉建成

    兩年部隊生活鍛鍊了我

邵學龍
Shao XueLong

部隊不止讓邵學龍有了健壯的體魄,而且培養了對工作認真負責及堅持原則的態度。更重要的還有強烈的法制觀念。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徐輝 2012-10-23

黝黑的皮膚,靦腆一笑漏出潔白的牙齒,你問一句他答一句,坐在央視網記者面前,邵學龍不像軍人,倒像是個學生。

可你真要把他當成一名學生那就錯了。邵學龍13歲進入武術學校,習武2年。7年軍旅生涯,如今他已是武警徐州支隊一班班長。

1987年,邵學龍出生在山東濟寧市汶上縣劉樓鄉。電視上軍人那筆挺的軍裝和手中的鋼槍,都讓年少的邵學龍羨慕不已,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軍人。

13歲時,為了圓自己的軍人夢,邵學龍到武校習武2年。

2005年,邵學龍準備應徵入伍,圓自己的軍人夢。看著家中唯一的孩子去參軍,邵學龍的父母提出了反對意見。

“主要是家人覺得我年紀還小,有些捨不得。”邵學龍説。

邵學龍堅持自己的選擇,説服了父母,來到武警徐州支隊四中隊成為一名武警戰士。

由於習武,讓邵學龍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可是,軍訓還是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十斤重的槍,冬天就像一根冰棒,握在手裏,冰冷傳遍全身。刺殺定型,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練到一定程度,用槍托砸自己的腳,為了讓血液循環的快一點。”邵學龍説。

訓練的艱苦,並沒有讓邵學龍退縮。可從未離家的他,每次給家裏打電話,電話兩頭都會落淚。

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要堅持下來,努力做好。很快,邵學龍適應了隊部的生活。邵學龍從時任3班副班長黃國華那裏,開始學習腰鼓。

黃國華做示範,新戰士們跟著學。“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過,有的戰士學得慢,黃國華就一遍遍地教。”邵學龍回憶説。

十幾天后,開始綜合排練,這時候很多戰士已經能夠跟上鼓點了。邵學龍憑著對腰鼓的熱愛,成為了一名骨幹,經常跟著威風腰鼓隊到學校、社區進行表演。

2007年10月19日,威風腰鼓隊正在排練,武警徐州支隊政治部報道員蔡廣銀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場景。

照片前排最左邊的邵學龍高高挑起,揮舞起鼓槌,大聲喊出心中對十七大勝利召開的歡慶之情。

武警徐州支隊四中隊承擔著江蘇省第四監獄的看守任務,這個監獄關押的都是十年以上的重刑犯。

邵學龍説,部隊不止讓他有了健壯的體魄,還有就是對工作的認真負責以及堅持原則的工作態度。而在他看來,更重要的還有強烈的法制觀念。

2010年,邵學龍成為武警徐州支隊一班班長。“成為一名軍人是我小時的夢想,如今實現了。我會好好珍惜,做好本職工作。”邵學龍説。

栗建新
Li JianXin

每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栗建新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向黃國華等老兵請教,實在搞不懂了就跟宿捨得戰友去學習,直到學會為止。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徐輝 2012-10-23

在蔡廣銀拍攝的威風腰鼓隊歡慶十七大勝利召開的照片中,第二排左側的戰士就是栗建新,消瘦和喜悅一同寫在這張臉上。

1986年,栗建新出生在河南省洛陽市,有2個姐姐。2005年參軍入伍,2006年4月份成為四中隊的一名武警戰士。

當時栗建新與邵學龍同在一個宿舍,直到2007年退伍。剛入伍時,栗建新身體並不像其他戰友那樣強壯,偶爾會感冒發燒。

栗建新給戰友留下的印像是老實內向,不善言辭。他是“少白頭”,戰友沒少因此給他開玩笑。

訓練認真是栗建新給戰友的另一個印象。剛開始練習腰鼓時,因為很多戰士都沒有這方面的基礎,學起來並不是很順利。

每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栗建新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向黃國華等老兵請教,甚至要求手把手地教他。

練習結束後,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栗建新就會一個人留在訓練場上反復琢磨、練習,實在搞不懂了就跟宿捨得戰友去學習,直到學會為止。

2007年,栗建新脫下軍裝,退伍回家。

栗建新入伍的初衷與劉建成一樣,就是到部隊的大熔爐中進行歷練。2年後,栗建新身體素質比以前明顯強壯了很多,性格也更加開朗。

“這些都是我參軍所要鍛鍊的,我都得到了。”栗建新説。

楊海東
Yang HaiDong

“成為一名軍人是我的夢想,如今夢圓了。在任何崗位上,我都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這就是對家人最好的表達。”楊海東説。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徐輝 2012-10-23

1米72的楊海東,穿著軍裝,顯得文質彬彬。

楊海東,1980年出生在江蘇省連雲港市。1997年,楊海東應徵入伍,成為武警鹽城市支隊一名武警戰士。入伍後,他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士兵。

2002年9月,楊海東到武警南京市指揮學校學習。2005年畢業後到武警徐州支隊四中隊任一排排長。他是一名文藝骨幹,腰鼓、笛子、二胡、葫蘆絲他樣樣在行。

訓練執勤之餘,他還組織了足球隊,進行隊內比賽。

楊海東還清楚地記得到四中隊時的情景。四中隊位於徐州的棚戶區,在小巷子裏轉來轉去,就來到了營區。

營區門口800米長的馬路,如果不是駕駛技術嫻熟的司機,大卡車無法通過。

每天早晨,營區就籠罩在周圍居民引燃煤球爐子時的煙霧裏。但營區內則是另一番景象,刻苦訓練的戰士、震耳的腰鼓,讓楊海東找到了家的感覺。

2007年,楊海東成為四中隊副隊長,也成了威風腰鼓隊的&&人。在訓練和執勤時,他認真負責。但是在業餘時間裏,楊海東便和戰士打成一片。

楊海東組織了隊內足球隊,並分組進行比賽,輸了就請另一組吃冰糕。“那是很充實快樂的一段時光。”楊海東説。在蔡廣銀拍攝的照片中,楊海東正在和戰士們為喜慶十七大排練腰鼓。楊海東高高舉起鼓槌,他的笑容感染了每一個看到這張照片的人。

2009年7月,楊海東調任武警邳州市支隊指導員。楊海東和戰士們一同訓練、一同吃住。

“我能做到的我就要求他們(武警戰士)做到,他們做到的我也要做到。”這就是楊海東的帶兵哲學。

和央視網記者握手時,楊海東的大手很有力。楊海東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自小很少幹活。到部隊後,長期的訓練讓他手上磨出了老繭。現在,楊海東雖然成為了帶兵的人,可他手上的老繭並未因此而變薄。

2011年,32歲的楊海東經人介紹和在連雲港工作的陸榮組成了家庭。四個月前,他們的兒子出生了。陸榮給孩子取名豆豆。據陸榮説,這個名字還有些來歷。

入伍後,楊海東很少回家。以至於媒人告訴陸榮,楊海東是個軍人,身高1米8。兩人第一次見面時,看到1米72的楊海東,陸榮暗想,哪有1米8,長的像個土豆。所以,豆豆就成了他們兒子的名字。

邳州距離連雲港200多公里,很少回家的楊海東,電話就成了他與家人交流的主要工具。

“兒子已經會翻身了。”妻子電話裏説。

楊海東翻看著兒子的照片一臉幸福。“等有時間了,我就回去看你們。”

“成為一名軍人是我的夢想,如今夢圓了。在任何崗位上,我都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這就是對家人最好的愛的表達。”楊海東説。

劉建成
Liu JianCheng

劉建成負責的幾塊玻璃,總要比別人擦的更乾淨、更亮,楊海東對劉建成的評價是,人正直,性格開朗,沒有花花腸子。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徐輝 2012-10-23

2006年,18歲的劉建成應徵入伍,成為一名武警戰士。他參軍的目的簡單而直接——鍛鍊2年。

在新兵連的幾個月裏,劉建成將與他一同入伍的老鄉姜雨當做“對手”,兩個人比練,看誰成績更好。

訓練之餘,兩人比賽做單杠。姜雨做39個,劉建成就要做到40,否則就會不甘心。就這樣,劉建成新兵訓練之後,來到武警徐州支隊四中隊,被分到了邵學龍所在的一班。當時和劉建成一起被分到一班的還有另外三名戰士。

很快,開朗、做事認真的劉建成贏得了戰友的信任,和大家打成一片。

當時,邵學龍擔任一班副班長。他回憶説,劉建成有股子倔勁,在工作上表現尤其明顯。比如,有一次打掃衛生,劉建成負責的幾塊玻璃,總要比別人擦的更乾淨、更亮,他才會滿意。

楊海東對劉建成的評價是,人正直,性格開朗,沒有花花腸子。

直爽的劉建成很快成為了威風腰鼓隊的一名積極分子。每次排練,劉建成表現都非常積極,幫著打掃場地、把器械抬到排練場。

2007年10月19日,在蔡廣銀拍攝的照片中,位於前排最右側的劉建成踩著鼓點,高高躍起、雙臂張開、張嘴大喊,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

2008年,劉建成退伍,回到了江蘇省泰州老家。

很快,劉建成成家了,2009年妻子生下一個男孩。當年,劉建成隨該市的勞務輸出,到國外打工,從事工業原料生産。

2011年,劉建成結束了2年的國外打工生活,回到泰州市家人身邊。

如今,劉建成進入一家建築公司,正直細緻的劉建成贏得了老闆的認可,跟隨老闆四處洽談生意。

説起2年的軍旅生涯,劉建成在部隊鍛鍊了強壯的體魄和細膩的內心,還有就是對法律的敬畏。“我參軍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雖然現在我已經退伍,但我會始終以一個軍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不給軍人這個神聖的字眼抹黑。”劉建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