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Interview
  • 蘇明娟

    “大眼睛”蘇明娟當媽媽了

  • 張天義

    學會感恩幫助別人

  • 胡善輝

    和戰友自願結成了“愛心團體”

蘇明娟
Su MingJuan

蘇明娟説,因為特殊的身份,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工作中別人對自己的期望會高,她對自己要求也會很高。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徐輝 2012-10-16

有這樣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中小姑娘手拿鉛筆,一對明亮的露出渴望眼神的大眼睛望著前方。就是這張照片,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人們把善款捐出來,用以改變數百萬貧困孩子的命運。

照片中的主人公“大眼睛”就是蘇明娟。

蘇明娟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父母靠打漁、養蠶、養豬和種田、種板栗為生,一家人過著辛勞拮據、簡樸的鄉村生活。

1991年5月的一天,蘇明娟的命運發生了改變。雖然,蘇明娟對當時的情景表示已經記不清楚了。解海龍當時則被她的那雙大眼睛所吸引,並拍攝了下來。

之後3年,身處大別山讀書的蘇明娟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或者説她的那雙眼睛對外面的世界産生了怎麼樣的影響。

1994年,在湖南軍校讀書的李萬,將一份刊登著《我要讀書》照片的報紙和一封信寄到張灣小學。李萬表示要找照片上的人,資助到小學畢業。

李萬是資助蘇明娟上學的第一人,他將自己微薄的津貼攢起,每學期都會寄給蘇明娟100元,直到她小學畢業。

蘇明娟14歲時,作為年齡最小的代表,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中國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她被選舉為團中央候補委員。

2003年,蘇明娟考入安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讀金融專業。

畢業後,蘇明娟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對於蘇明娟來説,2008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她取得了本科學位,並與相愛的郭先生組成了家庭。

今年6月26日,蘇明娟的女兒出生了,她為女兒取名果果。果果的降世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數的快樂。

一直在別人的幫助下成長,蘇明娟也在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別人。

大一時,她當過售樓員,靠勤工儉學來養活自己。她和同學們一起上街賣報紙,將掙來的錢捐給“希望工程”。

暑假她和幾個同學去金寨縣另一個貧困村做義務支教工作。

2006年,她拿出1000元工資,捐給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

蘇明娟説,因為特殊的身份,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工作中別人對自己的期望會高,她對自己要求也會很高。

但蘇明娟卻嚮往著普通人平靜的生活,她婉拒了許多媒體記者的採訪要求。蘇明娟表示,她會努力的工作,儘量去幫助其他人。

張天義
Zhang TianYi

汶川地震時,參加工作一年的張天義寄出了700元錢。“我在愛心中長大,就要盡力去幫助別的人。”張天義説。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徐輝 2012-10-16

鄉村公交車西出金寨縣城,在不斷的轉彎和上下坡中顛簸1個小時後,終於到了南溪鎮南灣村,“小光頭”張天義的家。

張天義已等候在路邊,紫色T恤,白褲子,圓圓的頭,濃眉大眼,一臉憨厚。

金寨縣是全國有名的“將軍縣”,位於大別山。張天義的家距縣城50公里,更靠近大山的深處。

南灣村村民靠養蠶、養豬維持生計。如果只靠每人僅有的18棵桑樹養蠶維持生計,生活的貧困可想而知。

1992年,在被解海龍“偷拍”後,張天義和哥哥隨父母到無錫生活。母親肖芝鳳在一飯店打工,每月收入只有50元。經常找不到工作的父親張金祥,只能到街上撿拾垃圾。

困難時張家租不起房子,一家人就住在橋下臨時搭起的窩棚中。一家人吃了上頓,不知道下頓飯在哪。

直到2000年,解海龍費盡週折在無錫將“小光頭”張天義找到,那時,他已上初三了。

無錫有關部門和學校向張天義伸出了援助之手,多次減免了他的學費,並破例為他轉辦了無錫戶口。

中考時,張天義以超過20分的成績考上無錫的重點中學。

就在張天義讀高一的時候,張金祥突患精神分裂症,失去勞動能力。張家原本拮據的生活,更雪上加霜。

張天義提出放棄學業,出去打工掙錢。

肖芝鳳緊緊抱住他淚流滿面地説:“孩子,你是全家唯一的希望了,你一定要讀書成人啊……”

談起往日的辛酸,肖芝鳳淚流不止。

2003年,張天義成為鹽城工學院機械設計專業的一名學生。

學校為張天義安排了勤工儉學的機會,在得知有經濟更困難的同學時,張天義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對方。

2007年,張天義大學畢業。他先後在鹽城、無錫工作。2010年8月份,張天義到了河南鄭州工作了一年多。

他之所以到河南鄭州工作,是因為對這個城市有著特殊的感情。張天義上學期間,一直有一個鄭州的人資助他,他要去當面感謝這位好心人。

1991年“小光頭”照片發表時,當時16歲的詹潔還在中學讀書,她爸爸在河南某山村學校當老師,家裏生活也很簡樸,那年她好不容易積攢了35元錢,想買雙新鞋作為自己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拿著錢上街時,詹潔偶然看到了郵局裏貼著有“小光頭”形象的“希望工程”宣傳畫,畫面吸引了詹潔的眼神,也深深打動了她的心。仔細一看,宣傳畫上還有聯絡地址,於是,詹潔當時就在郵局把那35元錢寄給了“小光頭”。不久,小天義回了信深表感謝,字寫得歪歪斜斜,還親切地叫她“詹阿姨”。

就是這筆錢,幫助了小天義交了好幾個學期的學費。從此,詹潔和“小光頭”經常通信,兩人之間有了一份特殊的牽掛。詹潔每次來信,在信封裏都裝上郵票,讓張天義回信時不用買郵票,還不時地寄給天義學費、文具、學習資料、衣物等。多年來直到詹潔大學畢業,詹潔全家人一直在省吃儉用供“小光頭”上學。

但讓張天義遺憾的是,2000年以來,張天義居無定所,詹潔結婚後又幾次換了工作單位,兩人失去聯絡。

2011年,經過了四個多月的尋找,張天義見到了好心人詹潔。此時,詹潔正在和朋友合夥創業。

今年9月25日,張天義回到金寨縣老家和朱芳玲領取了結婚證,並準備年內結婚。

張天義在愛心的包圍下長大,他也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

讀大學時,同學佔偉平查出直腸癌晚期。天義給母親打電話表示要幫助佔偉平。母親借了錢,連同天義的生活費一同給了他。

張天義拿出數百元捐給佔偉平,並號召同學一同捐款。

汶川地震時,參加工作一年的張天義寄出了700元錢。

“我在愛心中長大,就要盡力去幫助別的人。”張天義説。

胡善輝
Hu ShanHui

每月捐出的錢由10元逐漸增加到了近200元。一年裏,他捐給“希望工程”的錢達到了近2000元。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徐輝 2012-10-16

“大鼻涕”胡善輝的照片是“希望工程”使用頻率最高的照片之一,打動了億萬觀眾的心。“大鼻涕”還差點取代“大眼睛”成為希望工程的標誌性照片。後來因為覺得女孩子更能夠感動人,才選了蘇明娟。

1992年,解海龍在路過河南新縣一所山村小學時,用鏡頭瞄準了一個濃眉大眼流著鼻涕伸長脖子高聲朗讀的男孩,他就是胡善輝。

第二年,胡善輝收到了廣東省一名學生的來信,鼓勵他身處逆境當自強,並從自己的零用錢裏每月拿出5元錢寄給胡善輝,一直到胡善輝初中畢業。

當時,胡善輝和哥哥胡善光都在上學,家境貧寒實在無力支撐。初中畢業後,胡善輝選擇了輟學。

輟學後胡善輝到縣城的一家酒店當了一名學徒。好學的胡善輝,一年後便可以獨立掌勺。工資由原來的50增加到1200元。

生活條件稍微改善的胡善輝心中始終心繫著“希望工程”。打工掙錢後不久,他就開始給“希望工程”不斷的捐錢,他每月捐出的錢也由10元逐漸增加到了近200元。一年裏,他捐給“希望工程”的錢達到了近2000元,超過了過去幾年他接受別人捐款的總額。

2002年胡善輝的母校--王裏河小學就蓋起了新校舍,這個消息讓胡善輝由衷地高興。他知道,孩子們再也不用像他那樣在冬天裏瑟瑟發抖地讀書了。  

2002年底,胡善輝應徵入伍。新兵訓練結束後,胡善輝被分配到導彈連。年底,由於他訓練成績突出,被連隊評為“優秀士兵”。

被分配到軍代處後,胡善輝就積極給“希望工程”寫信,要求分給他幾個捐助名額,同時,他還給沂蒙山區的希望小學寫信,並寄去了200元的捐助款。

3年後,在部隊上的胡善輝回家探親。他特意去學校看了看,看到學校的大鐘還是當年他上學時候的那口。返回部隊前,他留了幾百元錢,並囑咐家人幫他買一口電鈴送給學校。

直到2005年5月21日,胡善輝和張天義、蘇明娟在北京第一次聚首後,戰友們才知道這個一直熱心“希望工程”的戰友竟是“大鼻涕”。

在胡善輝的帶動下,很多官兵加入了他的行列,開始給“希望工程”捐款。

現在,胡善輝已經和他的戰友自願組成了一個“愛的團體”,並設立“救助基金”,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