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武安平調俗稱大戲,約産生於明末清初,是河南懷調與武安地方民間音樂結合的産物。它屬於梆子腔係,曲腔悠揚,旋律流暢,風格獨特,有慢板、二八板、散板、流水板、栽板等板式。早期文場主要用二弦、軋琴、板胡等伴奏,後又增添了二胡、中胡、嗩吶、笛子等;武場除一般普通打擊樂器外,另有大鑼、大鐃、大镲、戰鼓,稱為“四大扇”。 平調角色行當齊全,有紅生、小生、老生、配生、青衣、小旦、彩旦、老旦、大臉、二臉、三花臉、雜花臉等行當,合稱“四梁八柱”或“四生四旦四花臉”,其中以紅生、小生、旦、大臉為主角的戲最多。 平調的武打自成一格,粗獷豪放,帶有剽悍的民間武術氣概。表演中的唸白以武安話為基礎,有的甚至完全使用武安方言,風格淳正樸實,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武安落子原名蓮花落,清末由武安民間流行的“花唱”發展而來。其唱腔板式變化體,有慢板、高腔、娃子、悲腔、迷子等板式和腔調。早期伴奏樂器只有鑼踏鼓,後陸續增添镲、鈸、笛子、板胡、二胡、笙等。武安落子曲調優美,寬厚洪亮,鄉土氣息濃厚。 其唱腔有口語化説唱的特點,與當地方言結合緊密。武安落子腳色齊全,主要分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等行,但分工不甚嚴格,有些行當常可兼演。 其表演不以武功和戲曲程式見長,而是將秧歌、高蹺等民間舞蹈和生活動作融于戲中,邊唱邊做,載歌載舞,在敘事中抒情,幽默風趣,活潑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