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特約撰稿人:張立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 2013-03-13
隨著市場需求降溫、産能普遍過剩和要素成本提高,企業轉型、産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已成客觀必然趨勢,中國經濟已進入重大轉型期。當前,我國面臨的形勢是,潛在經濟增長率降低,經濟發展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就在3月5日,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勾勒出了2013年中國經濟藍圖——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在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面對新形勢與新目標,我國應調低宏觀經濟的主要預期指標,更加重視需求政策與供給政策的配合,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力爭在中速增長背景下加快經濟轉型,不斷提高企業和産業的發展能力,拓寬經濟發展空間,在經濟整體素質提高的基礎上,逐步將潛在經濟增長率恢復到9%左右。
過去十年,我國企業的發展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外貿出口市場擴張速率減慢,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市場的擴張速率明顯減慢,2001-2007年,世界貨物貿易進口額年均增長14.1%,2008-2011年降低到3.8%。另一方面,經過持續快速擴張,中國出口産業已經形成相當大的規模。2002-2011年,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由19916億元擴大到101946億元。與此同時,新興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規模持續較快擴大,美國近年開始啟動“再製造業化”活動。所有這些都表明,國際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第二,國內以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的升級活動進入調整期。隨著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發展空間約束的增強,以城市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的升級活動進入了調整期。2002-2010年,我國轎車産量年均增長31.2%,2011年降低到5.8%,2012年1-8月同比增長8.4%。受城市汽車保有量承受能力的限制,預計轎車進入家庭的步伐將放慢。2002-2009年,城鎮商品房銷售面積年均增長19.8%,2010-2011年年均增長降低到7.7%,2012年1-8月同比下降4.1%。受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發展空間和土地供給潛力的限制,預計城鎮居民居住水平提高的速率也將減慢。綜合看,以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的升級活動進入了調整期,住房、汽車市場的擴展速率降低,對相關産業的帶動作用減弱。
第三,國內投資增速降低。受城市發展空間、地下設施配套能力、地方政府資金能力的限制,以城鎮建設為主的投資擴張能力減弱;受産能過剩問題的制約,企業和産業投資活動也趨緩。這些都導致投資增速下降。
第四,要素成本水平明顯提高。2002-2011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貨幣工資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長了237%;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指數上漲了70%,建築安裝工程價格指數上漲了52%,固定資産投資價格指數上漲了35.8%。勞動力、土地、資金、資源等生産要素價格持續上漲,使企業生産成本大幅提高。
綜合以上情況可以發現,我國出口、消費、投資等三大需求的增速都出現了階段性降低,要素成本明顯提高,企業和經濟發展條件已發生重大改變。
市場需求增速下降、競爭加劇,必然改變我國企業因訂單應接不暇而導致的低水平數量擴張,必然使企業發展的重點由解決“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必然會改變企業和整體經濟低水平數量擴張的發展模式。要素成本明顯提高,使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發展模式遇到成本方面日益加大的壓力,將迫使企業越來越注意節約人力和各類物質資源的投入。發展環境和條件的重大變化,將迫使我國企業必須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客觀趨勢。
從經濟轉型期的相關條件分析,預計我國出口的年均增長率將降低到10%左右,國內投資的年均增長率將降低到18%左右,消費(剔除價格因素)的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1%左右。從需求角度分析,在經濟轉型期,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估計在7-8%之間,較2002-2007年的年均10%左右的水平明顯降低。
基於經濟已進入重大轉型期的判斷,我國年度經濟增長率的預期目標應確定在7-8%之間,轉型期內宜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把穩增長、推進改革、保障基本民生作為經濟工作的幾個關鍵環節切實抓好。要把需求政策和供給政策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財稅、貨幣等總量政策穩定經濟增長;通過經濟體制改革等供給政策加快經濟轉型,不斷提高企業和産業適應新環境、新條件的能力,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加強保障基本民生的工作,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確保社會穩定。
經濟轉型迫切要求經濟體制改革予以保障。其一要完善市場競爭規則和秩序,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其中包括放開市場準入、嚴格破産制度和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完善市場定價機制等;其二是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增強責任約束,特別要加強與企業研發能力、品牌競爭力和成本管理能力有關的各類機制改革;其三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包括完善政績考核體系,增強民主監督,切實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切實增強公共服務和社會基本保障方面的責任和職能,增強社會管理方面的責任和能力。改革的推進將有力支持企業的轉型升級,進而使我國企業和産業不斷適應市場競爭和成本提高的新環境,不斷增強開拓發展能力,必將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
有效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是經濟轉型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其中最重要的是切實解決城鎮化相對滯後對消費結構升級、人口勞動力轉移和工業化的根本制約。為此,要在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增強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加快使符合條件的農民工成為城鎮戶籍居民。要全面加強國土資源長遠規劃工作和規劃立法工作,指導各城市加強和改善長遠發展規劃。在科學規劃的指導下,在財稅體制改革的支持下,著眼長遠,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地下基礎設施建設進入新高潮。要加快建立並嚴格執行政府基礎設施建設的問責制度,確保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加快城鎮化將推動以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活動的水平全面提高、速率重新加快,推動人口和勞動力更順暢、更穩固地向城市轉移。這些將形成內需增長的巨大空間和不竭源泉,形成更穩定、更高水平、更充裕的勞動力和人才供給;將提供更大規模、更高水平、更穩定價格的基礎設施和硬體條件,有力地推動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步伐的加快,也必將為經濟發展拓展出巨大空間。
隨著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推進,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的大背景下,預計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將逐步恢復到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