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網特約撰稿人:郝玉琳 2013-03-05
從“讓大家久等了”到“不準念發言稿,要學會深入思考”,從“老虎蒼蠅一起打”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從“不擺鮮花不封路”到“四菜一湯不上酒水”,十八大以來,中央新領導集體以一系列舉措在政壇颳起“政務新風”。海內外媒體持續關注“後十八大時代”。輿論普遍認為,中共新一屆領導層在政策取向上更加求真務實,中國將迎來新的機遇期。
“新風”,“新”在哪?在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之後,我們何以更需要這樣的“新風”?“新風”將吹向何處,能否真如外媒所言為中國迎來新的機遇期?
中共新領導集體見面會前,外媒已對這個新團隊多有專注觀察,認為他們具有“不同平常”的特質,必將給中國政壇帶來新風氣:部分新一屆領導人青少年時期下過鄉、挨過餓,有自己的吃苦和奮鬥經歷,他們見證過“文革”,成長于改革開放,懂得中國需要什麼;在工作背景上,他們從基層幹起來,更了解民生疾苦。輿論普遍認為,是一路走來的個人環境和經歷,使得中共新政取向愈發親民,領導層崇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確實如此,新一代領導集體履新伊始,就展現出親民、勤儉的清新形象。十八大召開一個月後,介紹習近平同志和李克強同志個人經歷和家庭的報道見諸各大媒體。公開最高領導層個人信息的做法,成為“新風”的組成部分,公開的內容也確實揭示出個人成長背景對這個嶄新領導團隊風格的影響。但更切實際的是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嚴峻和尖銳”,這才是呼喚“新風”的現實背景。
中國在轉型,發展在爬坡,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們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黃金髮展期,同時也是矛盾凸顯期。在思想多元的情境下,對接過權力接力棒的新一屆領導集體來説,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何跑好這關鍵一棒,遇到的問題很多。
中央紀委在給十八大的工作報告中,毫不避諱當前腐敗問題形勢之嚴峻,直言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這份報告還特別指出,高級幹部中發生的腐敗案件影響惡劣,一些領導幹部利用職權或職務影響,為配偶、子女、其他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牟取非法利益問題突出。
“嚴峻”的形勢、“尖銳”的危險——這讓新一代領導集體從履新首日就意識到,“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而要源頭治腐,倡導簡樸之風、務實之風、實幹之風,就成為執政者“蕩濁揚清”的必然之選、入手之舉。
從去年底開始,新一屆領導集體給全黨的“約法八章”,迅速將長久以來盤踞在各大媒體頭版的“鮮花怒放”、“歡迎人群”和長篇累牘的講話稿一掃而空;紅地毯、歡迎橫幅、天價煙、名牌表、盛宴過後的“剩宴”……這些官員們曾經的“面子”正在消失。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後人。”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阜平住宿房間只有16平方米,工作餐‘四菜一湯’不上酒水。”“李克強副總理開會不讓念發言稿,連續追問;對話‘草根組織’”的引領下,上行下效的作用在全國擴散開來。隨手翻閱各地媒體,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力倡節儉新風的報道,比比皆是:
四川多個地市密集出臺相關規定,“工作會議一律不發筆記本、包和筆”,“市委、市政府文件一般不超過3000字”,“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出行時不使用警車引道、開道”。
陜西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通知,凡全文公開發佈的國發、國辦發文件,陜西省不再翻印,同時減少全文公開發佈的陜政發、陜政辦發文件的印發數量,相關文件可在政府網站下載,上網公文與正式印發的紙質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貴州省作出新規定,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門負責同志到鄉(鎮)、村調研時一律自帶乾糧、方便麵,不給基層增加負擔。
被譽為“中國金門大橋”的南京長江第四大橋去年12月24日正式通車。通車沒有儀式,沒有剪綵活動,甚至沒有黨政領導致辭,取而代之的是領導對橋梁建設者的慰問以及通車前的檢查。
2012年歲末,海南省三個省級會議“三會連開”,會期由三天壓縮到一天半,參會人員領取到的紙文件袋裏面只有簡單的會議議程,筆記本和筆都要自帶。
五年一次的共青團湖北省代表大會,代表們通過手機閱讀製作精良的“大會特刊”。
安徽省兩會,報到點沒有鮮花、橫幅和紅地毯,房間內不再準備洗漱包。
……
新風勁吹,“面子經濟”被丟棄了!
“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在出爐之初就被外媒解讀為領導層推出的一攬子整改幹部工作作風的計劃,其意絕不僅在“對紅地毯和豪華宴會的拒絕”,更是“打擊官僚作風”、“爭取民心”的努力。
事實上,這些規定與禁令本身,就被分析人士解讀為“草根民意”與高層的對話溝通。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負責人馬國賢分析:“這些措施反映了新領導層對公眾意見的認識,以及公眾意見對政府政策形成所發揮的日益重要的作用。”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就認為,中共的新領導人沒用多長時間就帶來了新氣象,這些舉措旨在大力打擊效率低下的、炫耀浮誇的官僚主義。《華盛頓郵報》則用長篇文章發表了觀察結果:中央政治局出臺的“八項規定”已得到中國民眾的歡迎,也贏得了媒體和輿論的讚譽,習近平的團隊給外界以全新的領導人形象。
順民意、得民心,但正能量需要持續傳遞。民眾滿意,但絕不會僅僅滿足於一時的會議精簡、奢侈浪費減少。民眾期待的,是這股“新風”吹向更深,讓清新之風真正“蕩濁揚清”,帶來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
除了“去面子化”工程之外,新一屆領導集體履新以來,在反腐敗、依法治國等重大問題上也都展示出雷厲風行的姿態,正在提升公眾的信心和期待。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認為,高層在規範“嚴禁”的同時,還應考慮建立和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等剛性制度內容。
除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提高透明性、發展法治等無疑也是反腐敗,也是打造高效清廉政府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