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聚焦世界目光

本網特約撰稿人:赫英  2013-02-28

        備受矚目的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政治活動之一,兩會不僅舉國關注,許多外媒視線也早已聚焦在東方大國的國計民生上。
         2012年12月,新華社公佈2013年全國兩會召開的日期後,歐洲外交關係理事會官方網站、印度ZEENEWS新聞網、泰國《曼谷郵報》等機構和媒體,紛紛在第一時間轉載相關消息。
        隨著會議臨近,海外媒體開始“摩拳擦掌”,除持續報道中國熱點問題外,還試圖發現今年兩會的特別之處。

報道前奏


        香港《大公報》2月20日刊文指出,本屆兩會將展現出新氣象。《印度快報》注意到了中共新任領導人習近平提倡的勤儉政策,在報道中説:“中國共産黨要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新當選的2987名全國人大代表將不參加鮮花迎送儀式,也取消按慣例安排的酒席。”

        由於近來北京、河南鄭州、山東濟南等多地的大霧天氣導致了“霧霾中國”的討論,香港《大公報》認為,空氣質量、水安全、環境保護等問題,勢必成為此次會議的中心議題。

        香港《經濟日報》2月25日發表文章稱,從“十八大”至今,全國兩會即將完成從中央到地方的黨政大換班。這也是中共新領導集體就任百天后集中展現新風氣的舞臺。

        香港《南華早報》2月26日發表的文章,則將目光投向醞釀已久的“大部制”改革。文章説,鐵道部是否將併入交通部,是否會有“大財政部”、“大能源部”等規劃,都引人關注。

        路透社2月6日發佈的一條關於中國民生的消息説,由於近幾個月中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上漲過快,預計中國一線城市可能于兩會之際出臺房地産新政,以抑制需求為主,進一步提高購房門檻。

        美國、法國、德國等美歐媒體,重點關注的還是經濟問題:

        中國經濟增速在去年首次“破八”,並跌至1999年以來的最低點。當前,中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後逐步企穩,如何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成為新一代領導層面臨的首要問題。

        身處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拉動經濟的“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都與世界經濟密切相關。2008年後,中國開始致力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其中涉及到財稅、收入分配等方面……

        此外,物價、醫療等其它民生問題也不時見諸外媒報端。

視線背後


        2012年,漢語拼音“lianghui”已直接出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外媒的報道中。隨著兩會臨近,“中國”將又一次成為世界媒體頭條中的高頻詞彙。為何中國人自己的會議會受到外國人如此的關注?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近年來的國際經濟地位日益提升,在世界經濟愈發緊密聯絡的今天,許多國家更加關心中國的經濟政策。比如,近年來,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等中東阿拉伯媒體,就偏愛報道中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人民幣匯率等問題,重點關注中國經濟政策對中東市場的影響。

        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在經濟增速方面的上佳表現與自身的大國地位相得益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同時提升的還有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而每年3月的兩會,正是外媒觀察中國內政外交的窗口和預判經濟走勢的風向標,其傳達出的“中國聲音”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海外人士聆聽。

        縱觀近年來外媒對中國兩會的預測報道,大都集中在中國經濟增長、政治體制改革、應對國內外重大挑戰等議題上。如2012年兩會,因為處在政府換屆、承上啟下之際,就被多家外媒冠以“面臨最複雜形勢的兩會”的稱號;2011年,以《歐洲新報》為首的西方聲音更關注中國對“十一五”的總結以及“如何在民生領域出牌”;2010年之前,經濟轉型以及可持續發展成為高速增長下的“中國影響力”代表。

        在全球關注的目光裏,有對“中國夢”期許,當然,其中也不乏“唱衰中國”的論調。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有聲音認為,中國將面臨人口紅利消退、改革紅利消退、資源環境不可持續、經濟體制不可持續等挑戰。無論抱有何種心態,在即將到來的3月裏,全球媒體的視線已開始轉移到中國來。

“中國夢”


        對於國內媒體而言,兩會是一年報道中的重中之重。正如許多媒體説的那樣,作為中國的一份子,無疑對政治改革、反腐敗、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國家問題非常關心;作為一名普通百姓,自然對住房、物價、就業、環境等切身問題關心非常。

        相比外媒,國內媒體的視角幾乎涉及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而對於外媒來説,許多地區和國家的媒體更側重從中國召開的兩會中參考到對解決本國問題有益的答案。

        此前,印度媒體記者曾表示,當“歐洲陷入經濟危機,美國經濟也不景氣,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何應對是我們關注的”。近年來,中國政府致力於縮減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如何解決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推進貧富差距改革則是韓國漢城電視臺和日本共同社記者關心的話題。而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的記者則表示,隨著中國的崛起,除涉及中美雙邊關係的問題外,中國媒體關心的話題他們照樣關心。

        除一些共同的經濟、政治等熱點話題外,中外媒體都注意到社交網絡對於中國民眾參與政務的作用。拉美社2月25日稱,社交網絡將成為本屆兩會的新元素,中國民眾將越來越多地利用這樣的互聯網平臺,參與話題,各抒己見。

        美國《世界日報》發表社論稱,中共領導層要打造新的經濟格局,這可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具體路徑。

        “中國夢”源於2012年11月習近平同志的一席話,引來海外媒體解讀。泰國《民族報》文章説,我們還不能辨識中國會走什麼樣的新路,但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期待著偉大事情的發生。

        國內媒體認為,兩會將推動實現“中國夢”。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預計會成為兩會上中外媒體的焦點話題。“兩會時間將是‘中國夢’向所有人開啟的時刻。”中央編譯局政黨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季正聚説。

        除了“中國夢”,今年兩會的“熱詞”還將有哪些?答案即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