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市場的決定性從價格機制著力

發佈時間:2013年11月23日 15: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倪金節(財經作家)

  日前發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比之前一直強調的“基礎性”作用,顯然更具深意,預示著市場化改革將會進一步提速,以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需要厘清價格機制的調節功能,與此同時,得讓參與的經濟主體進一步市場化,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

  從價格機制層面來看,應該説,到目前為止,一般商品市場的價格改革,經過30多年的“價格闖關”已經基本完成。但目前的要素市場價格改革還處於萌芽階段,以能源、電力、勞動者工資等為主體的要素價格,都還沒有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定價,人為壓低要素價格的現象普遍存在。

  雖然眼下亟須推進的要素價格改革,看起來涉及範圍小,品種少,並不需要上世紀80年代那樣全面影響民眾生活的大變革,但是其推進的艱難程度卻是異常的高。因為要素價格市場多處於非自有競爭狀態,這是一場比觸動靈魂還難的利益再分配改革。比如,取消煤電價格“雙軌制”,全面實施煤電聯動的市場化價格改革,已經醞釀了很多年,但至今看不到太多的實質性進展和成果。

  要素價格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矯正目前不合理的、人為壓低的價格扭曲,建立起合理的趨於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比如,初衷為了實現市場化定價、與國際接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如今處境非常尷尬,漲價遠遠超過下跌次數,但這並不是機制本身的問題,而是中國成品油市場的不完全競爭狀態與半市場定價現狀下的必然。

  從經濟參與主體的市場化來説,未來十年則必須激活民營經濟的活力,激發企業家精神。目前,實體經濟比較低迷,根源在於國有資本掌握了太多的資源,國進民退趨勢未減,致使民間資本投入製造業的積極性極低。

  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正值市場化改革伊始,鄉鎮企業席捲全國,城市民營經濟也十分繁榮,那時候民間的經濟十分繁榮,為中國經濟走上高增長開了個好頭。因此,未來十年有必要從這段歷史時期中汲取“靈感”。説到底,如果能夠把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新36條”貫徹好,民營經濟的勃興也就可期。

  就此而言,十年後,如果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也已“闖關”完成,民營經濟十分活躍,那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就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揮。這兩個層面,是衡量市場決定性作用發揮效果的試金石。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