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11月13日電三中全會世界解讀之三——中國經濟治理“虛實相濟”
新華社記者韓墨 劉雲非
“在很大程度上,中國目前的經濟改革是治理的創新和實踐,”海外媒體曾這樣論述。本次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則以近十處“治理”作出回應。從統治、管理到治理,海外媒體和專家不僅注意到中國決策層執政思路表述的些微變化,更據此感知中國未來社會經濟改革的溫度和方向。
全會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不少海外媒體注意到,中國執政黨關於國家治理的很多提法都是首次出現。
“從會議公報看,中國完全展示了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性政府轉變的決心,” 委內瑞拉經濟學家路易斯·奧利維斯會後接受新華社記者時説,“中國致力於用法制來規範市場行為,讓市場對資源分配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減少行政干預,從而最大幅度釋放中國經濟的活力和潛力,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保障。”
日本大和總研常務理事金森俊樹告訴記者,公報雖然沒涉及太多具體經濟改革政策,但已明確展現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意願。一些海外媒體注意到,公報很多表述其實是“虛實相濟”,既有“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等重大定性描述,也有相應的制度和體制設計作為支撐。
美國《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均提到,中國決策層將建立一個全新且富有權威的領導團隊,即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金森俊樹説,這再次表明中國共産黨推動改革的真實決心,今後這個小組如何在改革事務中發揮核心領導力值得關注。
海外專家認為,要完善國家經濟治理,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必須轉變政府職能,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在這方面,新一屆政府自今年3月成立以來,將簡政放權作為開門第一件大事和推動新一輪改革的重要抓手。國務院8個月來已分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
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捏耶夫説,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個重要思路是完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與改進企業體制並舉。而這种經濟治理方式的轉變將促使中國經濟向去壟斷化和市場化邁出一大步,中國的行政管理體系也將因此得到優化,最終提升經濟發展的整體質量。
全會還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應當完善和改進當前的財稅體制,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日本經濟新聞》的評論説,當前中國不少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出讓金,由此産生房價高企、官員腐敗、“影子銀行”膨脹等問題。財稅體制改革有助於清晰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權和事權,提高行政效率。
十八屆三中全會已對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可以預見,中國經濟治理的內涵與實踐方式也隨之步入新的階段。正如不少海外專家所言,經濟治理現代化的實質是理順政府、市場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使之各司其職,統籌協調,形成合力,推動中國經濟進入高效、高質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