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2013年1月16日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深化醫改以來,各地不斷加大探索力度,深入推進醫改各項工作。這些探索符合醫改方向,成效明顯,具有普遍的指導和推廣意義。現介紹如下:
一、服務體系規劃佈局方面
各地加大規劃調整力度,通過制定和實施區域衛生規劃,調整衛生資源配置,給社會力量辦醫留出空間。
上海市實施“5+3+1”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規劃。“5”即在5個區分別引入優質醫療資源,床位規模均為600張左右,目前已在4個區完成;“3”即將3個區中心醫院提升為三級醫院,床位規模均為800張左右,目前建設已經完成,正在進行評審;“1”即遷建金山區1所醫院,已經完成。
浙江省溫州市加快推進社會辦醫工作力度,重點突出“四個一批(引進培育一批、規劃建設一批、改制改性一批、發展提升一批)”:建設90家民辦醫療機構;從現有民辦醫療機構中選出10家進行增資、擴容和提質;支持社會資本以合資合作、收購兼併和融資租賃等方式參與公立醫療機構改制重組;引導醫療資源向康復、養老等領域發展。
廣州、武漢、廈門等城市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嚴格執行醫院準入制度,專科醫院的專科床位不低於80%,科室設置和學科發展具備鮮明特色。以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等為代表的民營專科醫院和廈門長庚醫院等為代表的民營綜合性醫院保持了較好的的發展勢頭。
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
為解決基層人才短缺問題,使大醫院醫生能下到基層,各地探索了上下聯動、緊密一體化等多種形式。
廣東省深圳市完善政府主導下的“院辦院管”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管理體制,建立以責任醫師為主體的全科服務團隊,完善技術人員多崗位服務制度。社康中心可直接獲得主辦醫院的人才和技術支撐,居民可就近享受大醫院退休老中醫、知名專家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
湖南省湘鄉市推行衛生人才“縣管鄉用”。擇優招聘醫學院校本科生和執業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工作。招聘人員編制由市衛生局代管,基本工資以及養老、醫療、生育保險等單位繳納部分由市財政予以保障。招聘人員享受所在鄉鎮衛生院的績效獎金和福利。聘任期五年,期滿後,經本人申請,市衛生局考核合格,可安排到城區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天津市在二三級醫院建立涉及18個學科的143個全科醫生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凡在二級以下醫療機構從事臨床工作的應屆畢業生均須參加兩年的全科醫生培訓。
江蘇省鎮江市建立社區醫師免費進修培訓制度、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和上級醫院醫師到社區坐診制度,派出內兒科醫生到所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全日制診療服務。
三、支付方式改革方面
支付方式改革對控制醫藥費用、規範醫療行為、推進綜合改革等具有重要意義。各地探索了幾種不同的支付模式。
寧夏自治區在鹽池、海原等縣市實施“創新支付制度,提高衛生效益”項目,實施門診、住院經費包乾預付制。包乾經費按季度預撥70%給醫療衛生機構,剩餘30%根據年度績效考核結果兌現。
河南省宜陽縣按照“一個病種,三套路徑”的思路實施新農合綜合支付制度改革:A組針對普通症狀病人,B組針對有較嚴重的合併症等病人,C組針對病情嚴重且複雜的病人。A組和B組實行定價收費,定額支付;C組按實際費用結算,並按比例進行控制。
湖南省推行“限費醫療”,對參合農民在鄉鎮衛生院的門診、住院費用設置一定限額。醫療費用在限額內的,參合農民按實付費;超過限額的,參合農民按限額付費,超出部分由新農合全額報銷。如藍山縣實行的“10+100”模式,參合農民在縣內鄉鎮衛生院就醫,門診只需自付10元,住院只需自付100—150元,其餘費用由新農合基金全額報銷。目前正在探索將“限費醫療”模式拓展至縣級公立醫院。
四、取消以藥補醫方面
公立醫院取消以藥補醫後,各地探索建立了多渠道補償方式,並推行綜合改革。
價格平移法:北京市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分別於2012年7月1日、9月1日啟動“醫藥分開”改革。12月1日,同仁醫院、天壇醫院、積水潭醫院也正式啟動。在取消藥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的同時,按照醫師職級確定患者在門診的醫事服務費。北京醫保基金對“醫事服務費”給予定額報銷,每人次40元。
財政補償法:陜西省在政府投入和醫療服務收費調整到位的基礎上,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實行零差率銷售。對縣級醫院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補償多少”的原則,由省、市、縣三級政府按比例給予足額補助。
綜合補償法:安徽省實行縣級醫院全部藥品零差率銷售,由此減少的費用通過增加政府補助(25%)和收取診查費(75%)來彌補;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在總量平衡的基礎上通過調整手術費、護理費和床位費來彌補。
浙江省取消縣級醫院藥品加成政策,同步建立“五環聯動”機制,即調整醫療服務收費、改革醫保支付制度、完善財政投入政策、加強醫療服務行為管理、建立醫院內部管理機制。
廣東省深圳市對67家公立醫院實施“1+6” 綜合改革。“1”即取消全部公立醫院藥品加成;“6”即改革公立醫療機構補償機制,改革醫療費用支付制度,改革藥品流通競爭制度,改革藥品耗材採購制度,強化公立醫院商業賄賂防控,加強公立醫院行為監管。
五、藥品招標採購方面
在基層完善招採合一、雙信封制、集中支付等採購政策的基礎上,配合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藥品招標採購機制改革。
安徽省堅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採用“量價挂鉤、招採合一”的招標採購辦法,統一制定縣級醫院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目錄和基本用藥目錄,實行全省統一網上集中招標採購。縣級醫院基本用藥目錄從國家基本藥物(含省增補藥品)目錄和省新農合藥品目錄、城鎮醫保藥品目錄中遴選産生,共1048種。
河南省對基本藥物和醫用耗材均實行統一招標採購,從標前、標中到標後均採取透明操作,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採取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的原則,充分考慮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使用差異,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規範操作制度,確保招標公正公開。
六、控費方面
探索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是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各地探索了很多的做法。
福建省推進一般醫用耗材集中招標採購,降低採購成本和採購價格;擴大單病種付費的病種種類和試點範圍,在一半以上的縣(市、區)開展新農合總額預付制、按人頭付費試點,有效遏制了醫藥費用過快上漲趨勢。
浙江省從2010年起,連續三年提出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零增長的要求,並納入年度醫改責任目標予以落實。通過行政性控費措施的實施,促進醫院主動控費機制、醫保控費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七、鄉村醫生待遇保障方面
各地進行了積極探索,推行鄉村一體化管理,解決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障問題,穩固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網底”。
江蘇省逐步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新補充人員或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統一管理,建立鄉鎮衛生院人員派駐村衛生室輪崗工作制度,將鄉村醫生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範圍,財政給予一定支持。
雲南省玉溪市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完善保障機制。對按年齡政策辦理退出手續的鄉村醫生按月發放退養補助,退養補助根據連續工齡分3檔發放。將鄉村醫生培訓經費按農業人口人均0.5元的標準納入區縣財政年度經費預算。
青海省對村醫實行專項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8000元。對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或中專以上學歷的村醫,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補助。目前,全省所有鄉村醫生都按不同標準檔次參加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或其他養老保險。
八、重大疾病保障方面
江西、青海、山東等省推進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提升救治能力,同時做好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政策的銜接。
江西省全面完成國家要求的20種重大疾病和白內障共21種重大疾病的醫療保障任務。對符合條件的白內障、唇腭裂、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心病、尿毒症、重性精神病等6種重大疾病實行全省免費救治,同時全面提高宮頸癌、乳腺癌等其他15種重大疾病補償比例。
青海省按城鄉居民人均50元標準設立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基金,實施三道保障線:一為常規保障,即按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住院統籌基金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進行常規報銷;二為大病保障,即常規報銷後,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基金中按單病種費用限額、定額標準進行二次補助,使大病患者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70%;三為醫療救助,即通過以上兩個渠道報銷後,屬民政救助對象的,給予救助報銷,使救助對象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
山東省由統籌地區新農合經辦機構從新農合基金中直接列支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新農合大病保險資金,通過購買商業保險的方式,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在新農合報銷基礎上,再給予補償。
九、醫療聯合體構建方面
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了多種模式和性質的區域醫療聯合體。
江蘇省鎮江市組建以資産為紐帶的江蘇康復醫療集團和以技術為紐帶的江蘇江濱醫療集團,兩大集團分別以一個三甲醫院為核心,以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成員。兩大集團均在集團平臺上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集團院長負責制。
湖北省武漢市第五醫院在確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益性質、獨立法人身份、“六位一體”(以健康檔案為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生指導、康復、醫療服務)職能不變的前提下,對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財、物進行直接管理,並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綜合績效考核。
河南省確定以鄭州市中心醫院為&&單位,在鄭州市4區1縣成立區域醫療聯合體。建立聯合體理事會管理制度、技術指導工作規範等13項工作制度。對各成員單位技術、管理人員免費進修培訓,定期到各單位開展義診、健康講座等活動;派駐專家團隊到各單位培訓適宜診療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