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8個約束性指標扭轉官員政績觀

發佈時間:2013年11月01日 13: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青在線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本報記者對話趙國通委員、陳利丹代表、葉青代表(從左至右)。

  翻開剛剛拿到手的“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第九頁的一張圖表引起了人大代表陳利丹的關注,草案提出的22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居然有8個約束性指標,而多年來一直被地方政府追捧的GDP等經濟增長指標卻不再是個硬杠杠,成了預期性指標。

  針對這個變化,本報邀請了陳利丹代表、葉青代表、趙國通委員在中青在線、新浪網聊天室和公眾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兩類指標定義政府職責

  陳利丹代表説,他注意到這8個約束性指標集中在“人口資源環境”和“公共服務人民生活”兩大類別中。這些指標要求:“十一五”期間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6億人;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耕地保有量保持1.2億公頃;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森林覆蓋率達到20%;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到2.23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提高到80%以上。

  陳利丹代表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市長。作為一市之長,他著重研讀了“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對約束性指標的描述,“約束性指標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務和涉及公眾利益領域,對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的要求。政府要通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和有效運用行政力量,確保實現”。

  而原來用於給地方排隊的“經濟增長”成了預期指標。“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對預期性指標的描述是,這是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實現。政府要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並適時調整宏觀調控方向和力度,綜合運用各種政策引導社會資源配置,努力爭取實現。

  陳利丹認為,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環保、醫療等約束性指標政府要確保實現,經濟發展等預期性指標政府要努力實現,而且關鍵是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實現,這其中的變化實際上就是要用新的政績考核指標讓地方政府官員重新定義自己的職責,凸顯的是政府要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責任。

  過去GDP牽動領導的神經

  約束性指標也好,預期性指標也好,都是數字,長期和政績數字打交道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全國人大代表葉青説,過去每年的年初,各級地方幹部們的神經都會被將要公佈的GDP牽動神經。有人説GDP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確實使得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各個城市之間有一個可比的經濟指標。

  葉青代表説,GDP在一些領導幹部那裏被熱捧後引起了人們對GDP的質疑。疑問歸納一下有幾個方面:第一,我國目前的GDP範圍涵蓋面不夠,比如説,一些創造價值的工作沒有涵蓋進去。第二,GDP只反映經濟的增長、經濟總量的增長,但經濟的發展給環境帶來的損害卻沒有被表現。另外對社會的和諧、對如何緩解社會矛盾,在現有的GDP指標裏都是不能夠反映的。

  葉青介紹説,近幾年來,有關GDP的討論越來越多,比如建議把環境和GDP聯絡起來,形成綠色GDP;比如把GDP和社會矛盾聯絡起來,有人稱為社會GDP。

  葉青認為,離開GDP肯定不行,但如果只以GDP作為唯一的指標,那更不行,在新的發展時期,對於GDP應該給它一些更科學的元素,使它能夠更全面、更科學地反映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水平。

  實際上,在地方幹部政績考核指標中多添加一些與民生相關的元素一直是這幾年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上個星期國家環保總局發佈的一則消息説,2005年代表委員們最關注的話題就是“將環境指標儘快納入經濟和社會價值體系”。

  市長:新指標是壓力,也是好事

  “我感到有壓力,但卻是好事。如果這樣做下去的話,對整個人類,對我們國家會有大的貢獻。”提起這些約束性指標,賀州市市長陳利丹代表説。

  陳利丹認為,各級政府怎麼加快經濟發展,GDP作為一個衡量指標、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裏曾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那是一種進步。現在要逐漸淡化GDP指標,又是一種進步。

  陳利丹所在的城市資源比較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但過去開發比較晚,工業發展比較落後。

  陳利丹市長面臨的是一個生態環境良好,但卻亟待發展的賀州市,新的考核指標對他來説既是動力又是壓力。

  陳利丹説,他曾查閱過一些關於滇池治理的信息,滇池污染治理的投入已經有幾十個億,而滇池附近的企業,三産也好、工業也好,可能通過稅收、通過各種方式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也就是幾十個億,這樣一算賬,是不合算的。

  用理性眼光看待新的政績考核指標

  趙國通委員用自己的另類視角解讀這些新指標。他説不管是規劃草案裏提出的約束性指標,還是這幾年逐漸升溫的綠色GDP,都應該冷靜、嚴格、細緻、穩步地推進,切忌簡單照搬照抄經濟GDP的一套評估方法。

  趙國通委員説,單位GDP能耗這樣的考核指標還比較容易計算和推行,但環保的指標太多了,有大氣、有水、有噪聲、有垃圾等等,很難統一成一個數據。比如,一個城市,光水就有好幾個指標:污水處理率、飲用水達標率等,這些指標要匯總成一個數據來反映一個城市的水質狀況是很難的。

  另外,有的指標不應該一刀切。比如森林覆蓋率,陳利丹市長所在的那個賀州市的森林覆蓋率是60%,上海再努力也比不過。上海要搞經濟中心、金融中心,不可能把高樓大廈都變成森林。所以在指標設計上對經濟工業城市和旅遊城市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方法。

  對此,葉青代表的看法是,在“十一五”規劃(草案)裏,全國被劃分成了幾個功能區,有的要重點發展,有的要先發展,有的要鼓勵發展,有的是禁止發展,那麼在不同的功能區對綠色GDP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就像趙委員説的上海要成立亞洲經濟中心,不可能把房子都拆了種樹,這是比較片面的,所以應該有不同的評估指標。

  社會和諧也能計算出來

  很多似乎不可能的指標計算,在葉青代表那裏都是可以實現的。他介紹説,地方政績除了GDP、綠色GDP等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地方和諧,也就是很多官員經常説的:既要經濟發展,又要青山綠水,還要百姓開心、安居樂業。

  統計部門怎麼反映社會的和諧度?葉青説,現在統計部門正在做的工作就是建立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這個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也叫“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系統”,比如要調查賀州市老百姓對政府、黨委有什麼意見,可以通過一個抽樣,把賀州市老百姓電話數據拿出來,隨機抽取,比如打5000個電話,就可以基本總結賀州市老百姓對政府的看法。電話調查在目前在發達國家是主要的調查方式。

  為什麼“十五”環保指標沒有全部實現

  其實“十一五”規劃(草案)中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指標並不是一個新指標,我國“十五”環保計劃就提出,污染物總量控制的目標是:到“十五”末期,二氧化硫、塵、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九五”末期減少10%。只不過當時沒有約束性指標。

   2005年年底,國家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曾透露,“十五”環保計劃中確定的二氧化硫總量控制任務將不能按期完成,這有可能是“十五”污染物總量控制中唯一實現不了的目標。

  為什麼“十五”的環保指標沒完成?

  一般來説,控制住火電廠的污染就算是抓住了二氧化硫污染治理的關鍵問題。而實際是早在2003年年底,國家環保總局就警告,如果企業及相關部門不加快對二氧化硫治理的速度,二氧化硫這種污染物的“十五”總量控制目標有可能完不成。

   2004年4月,國家環保總局對媒體發佈,目標無法完成的重要原因是污染治理項目進展緩慢,已建成項目只佔應建項目的21.9%。之後,環保總局宣佈對未啟動脫硫項目的火電廠建立督辦制度。

   2005年年初,國家環保總局公佈了46個尚未啟動脫硫項目的火電項目的名單。這就意味著如果有重點項目的脫硫問題沒解決,其申請立項就會在國家環保總局遇到攔截。

  一些電力企業把環保部門的這個舉措稱為“連坐”,而即便是這樣的制度也沒有全部促動治污有欠賬的企業。一些企業還理直氣壯地表示,在目前全國相當一部分地區都在拉閘限電的能源緊缺時期,環保部門要是不批火電項目,缺電的後果誰來承擔?

  本報北京3月5日電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政績觀 指標設計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