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醫院暴力事件為何頻發
新華社分析稱,國家財政投入越來越少是醫患糾紛原因之一
17日,多名患者家屬打砸上海中西藥大學附屬某醫院,並拉扯打罵醫務人員;21日,醫生熊旭明被患者家屬圍毆,眼角受傷、脾臟破裂;25日,浙江溫嶺第一人民醫院,一名醫生被刺身亡,兩名醫生受傷……據統計,10天裏全國共發生6起患者傷醫事件。
為應對“白色暴力”頻發,29日,浙江省衛生廳表示,將建立醫療場所警鈴、監控、安檢和安保措施;幾天前,有關部門出臺意見,醫院要按照不低於在崗醫務人員總數3%或20張病床1名保安的標準配備。然而這些舉措真的就能根除“白色暴力”嗎?根治醫患矛盾“藥方”又在哪?
一問 為何三級醫院成重災區?
而這幾起暴力傷醫事件中,一些醫生實是無辜受害:浙江溫嶺案件的施暴者殺害的並非主治醫師而是“恰巧在辦公室”的另一名醫生,而廣東熊旭明醫生拒絕家屬進入ICU病房實屬遵守醫院規定,卻招致一頓暴打,他曾經榮獲過抗擊非典二等功。
究竟是什麼樣的仇恨和矛盾才能讓患者將尖刀和拳頭掄向診室裏的醫生?“不難發現,三級醫院、地區性中心醫院成醫療糾紛重災區。”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説,這類醫院診療量大、疑難險症多,一旦治療效果與患者預期不符,容易出現矛盾;還有一些患者排兩三小時隊,醫生三五分鐘就打發了,心存不滿,卻沒看到有些醫生一天看幾十個號,連水都不敢喝!
二問 保安當衛士可否治本?
近日,國家衛計委聯合公安部緊急發佈《關於加強醫院安全防範系統建設指導意見》,醫院要按照不低於在崗醫務人員總數3%或20張病床1名保安的標準配備。“防護加強了,可心裏還是不踏實,生怕襲擊突然發生。”“本來就是‘大醫院小患者’,一進醫院就感到緊張,難道我們花錢看病,還要接受精神約束?”醫院將加強安保力量配備的消息一齣,便引發各方爭議。
北京某醫院保衛科負責人表示,一起惡性事件後醫院加強了安保,但未見暴力事件減少,反而製造了對立氣氛。“實則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位醫院院長説:“數十上百萬元的安保投入單是用來解決醫療糾紛都夠了,增加安保多出一塊管理有何意義?”廣東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廖新波則坦言,加強安保是好事,但並不願意看到今後的醫患關係一開始就建立在對立、緊張的基礎上。“就像有些患者一進醫院就拿著一個錄像機、手機攝像來就診,在這種情況下醫護人員心態又如何?希望醫患之間建立起一種真正互相理解、包容的關係。”
三問 醫改為何難消醫患矛盾?
醫療資源供求失衡是醫患矛盾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全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醫院。大醫院繁重的診療任務難免影響醫療質量。而一些病患常年奔波尋醫問診,委屈和憤懣壓在心口,有時醫生一個小小的苛責或是一個小動作都可能引發不滿情緒,進而演化為暴力傷醫。同時,誤診誤操作、診療費用高、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差等原因也是“導火索”。
雖然我國近年來著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進程,但財政投入卻越來越少。鄧利強介紹説,80年代後期,國家財政投入佔大多數公立醫院全年需要費用的60%,此後逐年減少,到了2009年醫改前後,佔全部運營成本的20%,也就是説剩下的80%要醫院自己創收。“眼下,醫療衛生領域,護理、診療服務的費用與成本並不成比例,甚至出現價格倒挂,一些醫生以開‘大藥方、大檢查’創收,醫院商業化、盈利化普遍存在,加劇了患者的反感和不信任感。”鄧利強説。
“實際上人類所面臨的疾病只有約四分之一可以找出病因,其中又有約十分之一可對因治療,其餘只能對症治療,但普通百姓對此認識遠遠不足。”山西省衛生廳醫政處處長劉洋説。
據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統計,自2002年以來,中國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2012年,中國每所醫院年平均發生暴力傷醫事件約27次。
北京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一項數據顯示,委員會成立兩年多來,醫院有責案件為1800多件,超半數醫療糾紛中醫院存在過失。
據新華社、《北京晚報》
鏈結> 10天內兩醫生死亡
10月17日,上海,上海中西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一患者家屬因懷疑醫院治療不力,發生粗暴打砸事件。
10月21日,遼寧,瀋陽醫學院奉天醫院一男子因與醫生探討治療方案時意見不合,揮刀刺中醫生6刀致其墜樓身亡。
10月21日,廣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兩位醫生被患者家屬毆打。
10月22日,湖北,湖北黃岡市中心醫院發生傷醫事件。
10月25日,浙江,溫嶺人民醫院三名醫生被刺,一人身亡。
10月27日,江西,江西南昌第一醫院發生護士被歹徒劫持事件。
他山之石>
美國靠刑法 日本靠保險
國外醫護人員安保各有不同
1.美國 頒法規進行自衛培訓
現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今年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從2000年至2011年,全美醫院內共發生91起槍擊事件,主要集中在急診室;另外還有63起槍擊事件發生在醫院大樓外面。
應對:目前,美國已經有38個州專門立法保護醫護人員。很多州的法律規定醫護人員必須參加政府相關機構義務提供的反暴力培訓,同時還加大了對襲擊醫護人員的懲處力度。去年11月,美國紐約州通過了暴力襲擊醫護人員法例,將襲擊值班醫護人員的行為按重罪處置。此外,美國加州醫院協會還特別為醫護人員舉辦應對槍擊暴力的專題培訓,學習自保。
2.以色列 強調醫生醫院責任
現狀:以色列衛生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以色列醫院發生4000起襲擊醫護人員事件,2009年和2010年分別下降至3670起和2528起。而在掌握的4047宗暴力襲擊醫護人員個案中,39%與醫護人員的行為有關16%與醫院管理有關。
應對:以色列衛生部強調:“無論如何,醫護人員都不應該遭受暴力對待。同時,醫護人員也應該以負責的態度去解決矛盾,防止暴力衝突升級,他們應該獲得必需的工具支持。”衛生部還指出,醫院方面有責任在管理上作出改善,包括避免醫護人員人手不足、醫院過分擁擠等。醫生則可以通過增強病人和病人患者的信心,來緩和氣氛,減少矛盾。
3.日本 為醫生購買事故保險
現狀:日本媒體曾披露,僅2006年一年,日本全國270所國立醫院共發生醫療事故1300起,導致150人死亡。
應對:日本非常重視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督工作,並提倡法治之下“以和為貴”。首先,加大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督。在政府指導下,醫療評估機構紛紛誕生,一般每過一年就由民眾、官員和獨立專家對所有醫院和在職醫生進行綜合評分,對評估合格者發合格證書,對不合格者提出各種不同級別警告,並向媒體公示。其次,醫院會給醫生購買“事故保險”。於是大多數中、小糾紛便可通過保險公司獲得解決。
4.德國 設獨立調解機構處理
現狀:德國醫療技術發達,醫療水平享有盛譽。但德國衛生組織公佈的統計資料卻顯示,德國每年的醫療事故總數仍高達10萬起,其中1/4事故導致病人死亡。
應對:醫療事故發生後,病人或者其家屬一般首先與當事醫生或者院方進行直接接觸以確認事實,並協商可能的賠償問題。如果這一措施沒有達到效果,病人可以向一個叫做“醫療事故調解處”的機構求助。調解處是德國設立的專門負責醫療事故庭外解決的機構,由各州的醫生協會單獨或者幾個州的醫生協會聯合設立。設立調解處的好處主要是在發生醫療事故後,盡可能免去當事人打官司的漫長歷程與昂貴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