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時政滾動

中越合作引關注 中國突破“南海瓶頸”樹立樣板

發佈時間: 2013年10月15日 13: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新聞

領導人視頻集

原標題:

  當地時間10月14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河內會見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並出席張晉創舉行的歡迎午宴。中新社發 郭金超 攝

  中新網10月15日電 隨著中國總理李克強對越南的訪問進入最後一天,中國領導人新一波東南亞外交“攻勢”進入尾聲。境外媒體分析指,中越海上共同開發合作可以成為中國與一些國家為南海問題找出路的實際樣板,並由此開啟實質性解決南海問題的進程。縱觀中國此次最大規模的周邊外交活動,習近平、李克強“分進合擊”,加強了與東南亞國家的“捆綁”,並用自己的方式為東盟區域安全提供“再保證”。

  中越海上合作是樣板 開啟實質性解決南海問題進程

  台灣“中央社”援引分析指,這次與越南若有進一步進展和具體合作,將來菲律賓也好,日本也好、美國也好,再想拉攏越南圍堵大陸,尤其在南海問題上想跟大陸抗衡,“它們就沒有這個活動的空間”。

  美國《星島日報》指出,越南與菲律賓同為與中國存在爭議的國家,但今次李克強訪越,從三領域並行推進海上共同開發的共識,被視為中越關係的一項突破性進展,亦顯示出中國對南海島爭的破題,是有備而來。

  香港《文匯報》指出,李克強訪越期間為中越關係迎來新躍進。兩國同意成立海上共同開發工作組,並於年內啟動海陸金融三大領域合作工作組,上述協議的簽訂立即引發各方高度關注,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大動作”,為北京突破“南海瓶頸”,特別是破解美國借南海“圍堵”圖謀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全面推進中國與東盟戰略夥伴關係有望進入“快車道”。

  香港《大公報》援引北京國際問題專家表示,李克強此次外訪作風務實,堪稱開啟了實質性解決南海問題的進程。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説,此次外訪體現了李克強敢於面對問題和挑戰,敢啃硬骨頭的作風,這也是有擔當的體現。

  美國《僑報》指出,從亞太格局來説,目前存在兩股力量:一是合力,二是分力。南海問題爭議無疑是主要的分力。與中國存在南海問題爭議的國家有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文萊。中國對於南海問題爭議歷來主張應當由直接當事方通過協商和談來解決。南海存在一些分歧,不會也不應影響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大局。

  香港中通社援引分析説,如果説幾年前中國和東盟在海上合作和南海協調上還處於一個不完善或者缺乏具體計劃和操作程序的狀態,但就此次習李的兩次訪問來看,目前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很成熟的思路。中方有望以習李對東盟地區的兩次訪問為契機,正式開啟實質性解決南海問題進程。

  中國最大規模的周邊外交 加強與東南亞國家捆綁

  香港《明報》稱,習近平、李克強兩巨頭的東南亞分進合擊之行已近尾聲,這是習李新領導層上臺後在周邊的最大規模外交活動,自然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而習李兩人亦借此機會大力闡釋中國的政策。

  美國《世界日報》指出,習近平出訪期間不僅提升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的關係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他更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北京願意對東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顯然,北京正透過這些經貿利益對亞太地區國家“綁樁”。而李克強以“筷子理論”比喻各國關係,強調“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斷”。

  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指出,在習、李的規劃中,中國影響東盟的利器不再是簡單的經濟和貿易牌,“安全牌”也成為了爭取中國—東盟關係新進展的北京新杠桿。習、李特別強調中國和東盟關係的政治和戰略含義,尤其是北京建議同東盟談判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北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東盟提供安全領域內的“再保證”。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稱,近幾週來,中國官員訪問了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以建立與東南亞(該地區許多國家都與中國在南海有領土爭端)的貿易和經濟關係。分析指出,上述行動是中國為贏得東盟信任戰略的一部分。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中國新領導人已經敏銳地意識到,只是簡單地宣誓口號和原則是不會有多大的吸引力的。只有踏踏實實地“拿出態度”“拿出行動”,才能在中國周邊形勢的穩定和發展中真正有所作為。習李外交,他們的觀察和感覺是犀利和準確的。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