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0日,文萊斯裏巴加灣,參加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各國領導人在會議開始前合影留念。
東亞許多國家都使用筷子,用筷子的人都知道,一根筷子很難吃著東西,兩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夾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斷。每個峰會成員國對地區的安全穩定都負有責任。——李克強
據《東方早報》報道,中國終於開始在地區安全問題上扮演概念設置國的角色。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在文萊舉行的第八屆東亞峰會上表示,亞太地區經濟合作架構眾多,建立一個符合地區實際、滿足各方需要的區域安全架構勢在必行。分析認為,這是中國政府首腦在亞太地區首次倡議建立一種安全架構,不僅顯示出中國議題設置能力得到加強,也體現出中國力圖更加積極承擔地區安全責任的願望,更顯示出中國新一屆政府開始從以經濟利益主導的外交政策調整至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優先的外交政策,以更好地應付安全威脅。
外交學院教授蘇浩認為,結合中國願與東盟國家積極探討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表態,“中國不會像過去美國那樣主導地區安全局勢,而是會積極推動,與地區內外各國共同推動、參與到亞太區域安全架構的構建中去。”
不過,中國亦未放棄經濟外交。李克強昨天還指出,中方主張區域經濟一體化應堅持開放、包容、透明的原則,願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各成員共同努力,力爭于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談判,達成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自貿協定。
“筷子捆一起不易折斷”
李克強在演講中説,亞太地區經濟合作架構眾多,建立一個符合地區實際,滿足各方需要的區域安全架構勢在必行。“東亞許多國家都使用筷子,用筷子的人都知道,一根筷子很難吃著東西,兩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夾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斷。每個峰會成員國對地區的安全穩定都負有責任,希望和平之光永遠普照東亞大地,讓東亞永享穩定安寧。”
蘇浩告訴記者,中國倡議構築亞太新型“共同安全合作”機制的構想由來已久,“但此次李克強的發言則可視作中國高級領導人在國際場合對亞太區域安全架構的首次明確表態。”蘇浩指出,亞太地區現存的區域安全架構並不符合實際,也未能滿足各方的需要。“比如在東北亞地區,真正能算作安全機制的只有一個半,即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還有美國主導的東北亞合作對話會。”
蘇浩説,冷戰結束以來,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已經習慣的兩極對壘、冷戰競爭的局面已經消失。儘管冷戰時期建立起來的以美國為首的雙邊軍事同盟體系還存在,冷戰思維還影響著一些國家的外交與安全政策,但亞太地區國家都希望維護地區和平穩定,防止利益的衝突造成安全形勢的緊張,從而通過發展經濟以增強國力。為此,地區內不同安全利益的國家努力探索促進地區安全的途徑,試圖通過對話以協調相互間的安全關係,處理大家所面臨的共同安全問題。地區內各國根據自身的國家安全需要,提出了不同的安全觀念,其中的“合作安全”則是各國基本接受的一個重要的安全概念。
“當前亞太地區許多安全框架都是由東盟主導或推動的,比如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香格里拉對話會、東盟防長擴大會等,但顯然這些框架還不足夠。”蘇浩分析,“以東盟防長擴大會為例,目前只是一個對話會,尚不能算是安全機制,沒能形成制度,沒有法律條約的保障。”
實際上,中國此前便有倡議超越東盟,建立泛亞太地區安全架構的努力。在今年8月29日的第二屆東盟防長擴大會上,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便倡議建立東盟防長擴大會(10+8)機制,以此超越冷戰色彩強烈、明顯針對第三方的雙邊軍事同盟體系。
而遠溯到2012年初,時任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現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的劉振民就曾公開表示,中方願與各方共同努力,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共同構建開放、透明、平等的亞太安全架構。劉振民當時説,區域安全架構應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為理念基礎。在本地區開展安全合作,各國應該在多樣性中和諧共處,在差異性中求同存異,循序漸進地擴大共識,消弭分歧,推進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
超越冷戰:中國新安全觀
李克強説,離開和平穩定,發展無從談起。我們主張推廣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安全觀,推動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坦誠對話與合作。李克強強調,東亞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有兩條重要原因,一是東亞沒有戰亂,二是各國聚焦發展。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挑戰,我們要堅持東亞峰會作為領導人引領的戰略論壇定位,支持東盟主導,堅持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等原則,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理念,徹底摒棄冷戰和零和思維。
蘇浩認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進一步發展,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中國認為必須擯棄“冷戰思維”,反對集團政治;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之間的分歧和爭端,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以對話協商促進相互了解和信任,通過雙邊、多邊協調與合作尋求和平與安全。在這一理念基礎上,中國政府提出了新的安全觀念。“中國新安全觀的實質,可以綜合為全面安全的概念,共同安全和合作安全是著眼點,並以相互安全和合作安全作為這一安全概念的兩個理論支柱。”蘇浩分析,中國的新安全觀念對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是積極而有效的。
蘇浩認為,構建亞太新的區域安全架構的契機正是李克強日前倡議與東盟國家簽署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03年中國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從而使中國成為第一個東南亞以外簽署該條約的國家,隨後日本、韓國、美國等國紛紛跟進。同樣的,一旦中國與東盟國家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那就不僅包含了經濟合作,也勢必囊括安全合作在內,日韓美等國也必然會與東盟簽署類似協議。否則的話,它們就會在亞太安全架構的構建中被邊緣化。”蘇浩指出,中國提出的區域安全架構或會對美國主導的亞太安全架構構成挑戰,“但只要中國東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落地,美國就不得不參與到遊戲規則中來。”
蘇浩分析,由於南海問題,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關係存在著不確定性,“中國東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會與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相互補充,前者的出臺將極大推動後者簽署的進程。”他説,作為新型的安全框架,“中國不應當成為公開的主導者,而是要與各國攜手,做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推動者。”
俄羅斯力挺中國倡議
中國倡議建立亞太區域安全架構得到俄羅斯的積極響應。
10日,參加東亞峰會的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有關亞太地區共同安全體系的倡議在東亞峰會上獲得廣泛支持。“在這方面我們提出的讓亞太地區開始構建連接起來的共同安全和合作體系的倡議獲得廣泛支持。”
拉伕羅夫説,安全體系建議基於俄中兩國領導人此前提出的倡議。這裡指的是在亞太地區創建安全體系,該系統將開放並且不基於集團原則。他説:“目前我們能夠宣佈,在文萊召開的峰會上通過了制定加強亞太地區安全領域合作的框架原則的想法。”
2010年9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華時,中俄雙方簽署《關於全面深化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其中專門針對亞太安全形勢和如何構建地區安全機制提出共同立場。雙方決定共同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主張根據國際法和不結盟原則,照顧各方合法利益,致力於在亞太地區建立開放、透明和平等的安全與合作格局,強調地區各國摒棄對抗、相互合作不針對第三方的重要性。
蘇浩指出,俄羅斯作為亞太地區的安全大國、軍事大國,目前在本地區處於邊緣化角色,“未來俄羅斯很有可能很快跟進中國東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與東盟國家簽署類似文件,中俄將會成為亞太安全框架的共同協調者。”(記者 張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