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照片。新華社發
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把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美國科學家,表彰他們在電腦模擬化學反應領域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他們讓借助電腦描繪化學過程成為可能。
□獲獎原因
將化學實驗搬到網絡世界
馬丁·卡普拉斯、邁克爾·萊維特和阿裏耶·瓦謝勒分享800萬瑞士克朗(約合120萬美元)獎金。
瑞典皇家科學院説,在上世紀70年代,這3名科學家為借助電腦程序理解和預測化學過程及其結果奠定了基礎。
3人結合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設計出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將傳統的化學實驗搬到了網絡世界。這一完美結合現實與理論的化學系統模型,為更全面了解並預測化學反應進程奠定了基礎。
面對瞬間發生的化學反應,以及複雜電子毫秒間的快速運動,依靠過去用塑料球和小木棒來創建分子模型的辦法,無法實現描繪化學反應全過程的美好願望。即使化學家選擇使用量子物理學計算化學反應過程,繁雜的計算過程與巨大的計算量也只能應付小分子的化學反應。
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的出現無疑是化學界的革命。通過該模型,科學家實現了用電腦監控微小而瞬間的化學變化,從而能將催化等過程最優化。例如在模擬藥物如何到達體內靶蛋白的實驗中,電腦可直接對與藥物相互作用的靶蛋白原子執行量子理論計算,精確分析出藥物發生作用的全過程。
皇家科學院還説,深入了解化學過程,可以使催化劑、藥物和太陽能電池發揮最大效用。
□獲獎感言
萊維特:像喝了三倍分量濃咖啡
卡普拉斯為美國哈佛大學和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擁有美國和奧地利國籍。他1930年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53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萊維特為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擁有美國、英國和以色列國籍。他1947年生於南非比勒陀利亞,1971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瓦謝勒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大學教授,擁有美國和以色列國籍。他1940年出生於以色列,1969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
上世紀70年代,瓦謝勒與卡普拉斯在哈佛大學合作,開發出一套結合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電腦程序。瓦謝勒後來在劍橋大學與萊維特共同開發一套程序,可用於研究酶。
瓦謝勒從美國洛杉磯通過電話向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採訪諾獎的媒體記者發表獲獎感言,説半夜得知自己獲獎,“感覺極好”,盼望12月到瑞典領獎。
萊維特告訴法新社,接到獲獎的電話通知時,他正在睡覺,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隨後非常高興,如同喝了“三倍分量的濃咖啡”。
□專家觀點
卡普拉斯多年前就應得獎
清華大學化學系理論化學中心主任李雋教授介紹,理論化學界很早就已經認可了卡普拉斯,多年前大家就認為他應該獲得諾貝爾獎。
李雋介紹,1998年,有兩名理論化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當時他們有效地發展了計算方法和計算程序,借助計算機,將量子力學的方程用於解決化學問題,使得化學不再是一門單純的實驗科學。卡普拉斯三人獲獎與1998年的獲獎者相似,就是“如何將理論引入到化學之中,以及與化學有關的基礎生物”,他們解決了“生物化學方面最核心的一個問題”。
李雋還説,計算科學在我國起步較晚,不過發展很快,“但原創性理論方面都是落後於國外的”。目前在計算生物化學方面,“應用他們的方法、程序和概念來解決生物化學的問題,在我國非常普遍”。
本版據新華社京華時報記者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