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網9月10日電 在北京時間今天深夜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25次全會上,雅克·羅格卸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德國人托馬斯·巴赫當選為新一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共有六人參與國際奧委會主席競選,除了巴赫,還有兩名來自亞洲的候選人,分別是來自新加坡的華裔、現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黃思綿和來自中華台北的吳經國。另外三名候選人分別是波多黎各國際奧委會委員卡裏翁、烏克蘭奧委會主席布勃卡和瑞士人奧斯瓦爾德。據悉,這是奧林匹克歷史上競選主席人數最多的一次,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最終,115名國際奧委會委員經過投票,最終選定了巴赫作為羅格接班人,任期從2013年到2022年。
回顧現代奧林匹克史,除了美國人布倫戴奇,擔任第五任(1952-1972)奧委會主席外,國際奧林匹克主席這一重任都無一例外地落在了歐洲人手中。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羅格是在2001年接替薩馬蘭奇,成為國際奧委會歷史上第八位主席的,當時他尚未滿60歲。參加過三屆奧運會的羅格在接替執掌國際奧委會權柄21年的薩馬蘭奇的職位後,銳意改革,越來越多的動員代表和單項國際體育協會的代表成了國際奧委會委員。另外,羅格還在反腐敗和反興奮劑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由於各方面的優秀工作,羅格在國際奧委會中樹立了極大的威信,2009年10月9日他謀求連任時,國際奧委會委員投出的89張有效選票中只有1票表示反對票。在羅格的任期內,舉行了包括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三屆夏季奧運會,其中羅格對北京奧運會的評價極高。
羅格認為,新的國際奧委會主席上任後,將主要面臨兩項挑戰,一是如何在現今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舉辦高質量的奧運會,二是如何進一步加強反興奮劑工作。
國際奧委會是全世界最大的體育組織,掌管奧運會等重大國際賽事。該委員會第125次全會上週末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拉開帷幕,作為全會三大議題之一,確定新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被安排在最後一項。
在早先的2020夏季奧運會舉辦城市的爭奪中,東京擊敗馬德里、伊斯坦布爾獲得舉辦權。而在臨時大項的爭奪中,此前被踢出26個大項的摔跤重返奧運大家庭,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2024年奧運會的臨時大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