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社瀋陽9月9日體育專電 題:國際奧委會迎來首位亞洲主席?——國際奧委會第125次全會三大看點分析之二
新華社記者高鵬 劉衛宏
這部懸念大片的主角共有六人,他們分別是德國的巴赫、新加坡的黃思綿、中華台北的吳經國、波多黎各的卡裏翁、烏克蘭的布勃卡、瑞士的奧斯瓦爾德。這是奧林匹克歷史上競選主席人數最多的一次,競爭之激烈前所未有。
從目前各方的輿論來看,現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巴赫當選呼聲最高,另一位國際奧委會副主席黃思綿和掌握國際奧委會財權的卡裏翁被視為有力的競爭者,其餘三人則希望不大。
早在幾年前,在人們的議論中,巴赫就是下任主席的最大熱門人選。就主席最好是奧運選手出身這一準則,今年59歲的巴赫曾是一名擊劍運動員,獲得過1976年奧運會冠軍;論資歷和能力,巴赫自1991年進入國際奧委會,5年後成為國際奧委會執委,長期主管項目委員會、司法委員會等重要部門,並且負責奧運會歐洲地區電視版權銷售。更為關鍵的是,巴赫人脈廣博,有報道稱,巴赫的競選得到科威特親王艾哈邁德的全力支持,後者不僅是國際奧委會委員,還是亞奧理事會主席、國家及地區奧委會協會主席,在國際體壇頗有影響力,説話很有分量。
若論名氣,49歲的撐竿跳傳奇布勃卡無疑是六個候選人中的“No.1”。不過,布勃卡2008年才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資歷尚淺;圈內人士普遍認為,他的最佳競選時機應該是下一次。
黃思綿的優勢在於管理能力突出,並且具有新加坡議會議員、駐匈牙利大使的從政經歷。正是在黃思綿的領導運作下,新加坡于2010年成功舉辦了首屆青年奧運會,而青奧會被羅格看做其12年主席生涯的最大亮點。
和其他競選人不同,卡裏翁既非運動員出身,也無運動項目的管理經驗,其長處是與錢打交道。這位波多黎各銀行家在1990年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2002年當選為國際奧委會財務委員會主席。他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最大貢獻就是大大充實了國際奧委會的“家底”——過去10年間,國際奧委會的儲備資金從1億美元增至5億多美元。
今年7月初,國際奧委會召集六位競選者在洛桑總部,舉行了一場內部演講會,每人15分鐘,表達施政綱領。卡里昂是唯一沒有使用PPT和講稿的,但其演講給不少委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演講會之後,卡里昂的人氣居然慢慢提升。
吳經國作為首個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的中國人,最大優勢在於他自1988年起一直任國際奧委會委員,是六個候選人中資歷最老的。吳經國2006年就任國際拳聯主席後,對操縱比賽、國際拳聯內部腐敗等問題重拳出擊,並積極促成女子拳擊進入奧運會,大刀闊斧的改革為他贏得了廣泛讚譽。
賽艇運動員出身的奧斯瓦爾德也是資深的國際奧委會委員,他不僅擔任過雅典、倫敦兩屆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主席,還曾任夏季奧運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協會主席。不過,與吳經國同歲,奧斯瓦爾德今年已經66歲,對於國際奧委會主席這個需要具有充沛精力的崗位來説,似乎年紀偏大。畢竟,國際奧委會主席任期長達八年。(若連任,可再幹四年。)
在國際奧委會近120年的歷程中,只産生過八位主席,除美國的布倫戴奇外,其他七人全部來自歐洲。對於奧林匹克運動的歐洲中心主義,國際上一直有不少批評聲音,近年來讓歐洲以外的人選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呼聲愈高。
這次參與主席競選的六人中,三位來自歐洲,兩位來自亞洲,一位來自美洲。儘管國際奧委會近半數委員來自歐洲,但歐洲內部歷來不團結,未必會齊心支持巴赫,這就有可能給亞洲人當選留下機會。倘若最終亞洲人入選,不僅順應了奧林匹克運動求新、求變的趨勢,也必會加速國際奧委會內部民主化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