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特約評論員賈秀東
目前,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正當其時。“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但由中國最高領導人在公開的國際場合正式提出,尚屬首次。
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打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習近平提出“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的工作思路,併為此提出“五通”舉措: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是古絲綢之路帶給我們的新靈感。
2100多年前,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古絲綢之路”。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蘭新鐵路西段與哈薩克斯坦土西鐵路接軌,標誌著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的鹿特丹的新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
建設“新絲綢之路”的初衷是通過這條鏈結亞歐兩大陸、輻射30多個國家的大動脈促進國際貿易。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特別是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與中亞國家、歐洲國家之間的往來不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了空前發展。“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已不滿足於僅僅建設交通運輸生命線,還要不斷加深沿線區域經貿合作,形成“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近年來,總人口30億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已具雛形。這條經濟大走廊東端連著充滿活力的亞太地區,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活力四射的亞太經濟圈,西邊係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沿線國家經濟互補性強,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農業、旅遊等各大領域開展互利共贏的合作潛力巨大。當然,這條經濟帶目前還存在一些風險和挑戰,個別國家政局不穩,基礎設施落後,投資貿易法規還不健全,特別是缺少一個涵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協調機制。
目前,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正當其時。“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但由中國最高領導人在公開的國際場合正式提出,尚屬首次。這表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已由學術、局部和部門層次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外交戰略的高度,體現了中共18大後中國外交的創新,也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合作共贏外交新理念的具體表現。
聯想到不久前我國提出共建“中緬孟印經濟走廊”的戰略構想,“中緬孟印經濟走廊”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構成我國西南和西北兩個戰略方向上的兩大戰略性經濟帶,極大地拓展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空間,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戰略支持,同時也會促進兩條經濟走廊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這也將給我國帶來巨大的地緣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