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鄭州9月8日電(記者雙瑞)作為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人民友好史詩中的一個片段,65歲的黎遠康與遠在阿拉木圖的母親時隔半個世紀後重逢的故事,深深感動了許多人。
“習主席把我的故事説出來,可能想表達中哈人民之間友好交往的重要性。如果能為兩國交流做些工作,我很高興也很願意。”當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電話等形式祝福這份遲到的幸福,黎遠康激動感慨,“和在哈薩克斯坦的親人,我們是親情,但作為兩個國家來講,我們也可以作為兩國友誼的象徵。”
黎遠康還撥通了母親瓦蓮金娜的電話。一別50多年,在2009年重逢後,這幾年間,除了網上視頻聊天,母子二人沒再見過面。如今一個在廣西北海,一個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黎遠康隔著千山萬水對84歲的母親説:“媽媽你看電視了嗎?我很感動,好像就跟你在一起一樣。”
從6歲開始,黎遠康就活在對母親的思念中。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他的父親在新疆謀生時,結識了在當地醫院工作的瓦蓮金娜,兩個異國青年很快墜入愛河並結婚生子。
後來,夫妻二人響應國家號召,帶著一雙兒女到了東北。黎遠康生於1948年,他至今記得,東北那間小宿舍裏,母親精心準備的麵包、牛奶和香腸,那香味多少年間一直縈繞在他夢裏。
1955年,由於特殊歷史原因,瓦蓮金娜帶著女兒回國了。分別的場景是黎遠康揮之不去的記憶,他記得自己説:“媽媽姐姐,不要哭,我和父親住一個禮拜就回來。”然而,當年6歲的孩童,再見到母親時已是60多歲的白髮老人。
從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出生起,黎遠康就想到要尋找母親,1982年父親去世後,他下定決心開始了漫長的尋母之路。只要聽説有人去蘇聯,他就請人幫忙尋找母親,給當地紅十字會帶信。
直到2009年,黎遠康才與80歲高齡的母親重逢。在母親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圖,黎遠康一家人收穫了遲到半個世紀的團聚。回國時,黎遠康帶走上百把各式各樣的勺子和叉子,要等母親和姐姐來了用,如今這些餐具還收藏在他洛陽的家裏。
古老的絲綢之路曾將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相連接,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的人們共同創造燦爛的文明,譜寫千古傳誦的友好篇章。談到自己的家庭故事,黎遠康提到,遠有絲綢之路,近有橫貫中哈全境的歐亞大陸橋,為兩國交往提供了便利條件。他説:“習主席講到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我想我們將來都會在這個藍圖上受益。”
黎遠康已退休5年,但閒不下來,如今離開洛陽的家和親人,隻身在廣西北海一個朋友的企業幫忙。瓦蓮金娜身體狀況不錯,雖然離開中國多年,但漢語依然説得流利。黎遠康説,條件許可的話很希望把母親接到中國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