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美尼米茲核航母戰鬥群駛向紅海 為打擊敘增援待命

發佈時間:2013年09月03日 04: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video

 

  1日,土耳其民眾遊行支持巴沙爾政權。新華社發

  美國國防部官員1日説,海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戰鬥群正駛向紅海,準備好在必要時為美國有限打擊敘利亞目標提供支持。

  這一航母戰鬥群在印度洋的常規任務近期結束,原計劃返回美國,因美國政府近期醞釀對敘利亞發動軍事行動而增援部署。

  航母增援待命

  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方官員説,除“尼米茲”號航母,整個戰鬥群還包括4艘驅逐艦和一艘巡洋艦,眼下正在阿拉伯海海域向西行駛。截至1日晚,這一航母戰鬥群還沒有進入紅海。

  “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先前在印度洋執行任務,負責對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持。根據美軍在海灣地區維持單航母配置的計劃,“尼米茲”號近期由“哈裏·S·杜魯門”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接替,原計劃向東行駛,經太平洋返回在華盛頓州埃弗裏特的港口。

  美國官員説,鋻於敘利亞局勢升級,美軍決定重新部署“尼米茲”號,指令其向西行進,前往紅海,最終部署區域可能是地中海海域。

  一名官員説,重新部署的目的是“調整軍事資源”,以便決策需要時隨時發揮“航母戰鬥群的能力”。不過,“尼米茲”號現階段還沒有接到前往地中海海域的指令。

  受聯邦政府財政緊縮政策影響,美軍在海灣地區只維持單航母,“尼米茲”號航母結束任務後前往熱點地區繼續待命,實際上恢復了美軍在這一地區的雙航母配置。

  暫緩無礙部署

  美國官員説,過去一週,海軍在地中海的軍事力量增加了一倍。其中,在這一地區執行巡邏任務的驅逐艦由3艘增至5艘,合計攜帶大約20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

  此外,海軍還將配備3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和大量通訊設備的“聖安東尼奧”號兩棲攻擊艦從地中海以西地區調遣至這一地區。

  另一名官員説,“聖安東尼奧”號接到的指令是在必要時充當臨時海上基地,為作戰部隊提供中途補給等支持,還可以協助撤退任務。鋻於美國總統奧巴馬已宣佈將就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尋求國會授權,一度被認為迫在眉睫的軍事行動實際上被推遲至9日以後。

  美方官員説,暫緩動武實際上讓軍方決策層有更多時間評估部署,研究各區域軍事力量配備。今後幾天,軍方將根據維護、人員配備等實際需要確定其他海軍艦艇的部署地點。

  敘伊不懼打擊

  面對美國步步緊逼,敘利亞當局立場強硬。總統巴沙爾·阿薩德1日説,美國對敘發動侵略的威脅不會阻止敘利亞堅持其原則,敘利亞有能力應對任何外部侵略。

  “敘利亞……有能力應對任何外部侵略,”敘利亞通訊社援引巴沙爾的話報道,“正如它每天應對內部的恐怖組織及其背後的支持者一樣。”

  敘利亞當局還提及美國總統奧巴馬最後關頭改變想法,尋求國會動武授權,稱這一做法顯示奧巴馬的“猶豫”和“困惑”,同時呼籲美國國會議員在投票中展示“智慧”。

  敘利亞官方的《革命報》2日發表社論,稱奧巴馬尋求國會動武授權之舉相當於“直接或者間接宣佈美國人開始歷史性撤退”。

  作為敘利亞盟友,伊朗2日也對美國發出警告,稱任何軍事行動都會威脅到美國自身利益。伊斯蘭議會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阿拉丁·布魯傑迪説:“美國人在威脅這個地區國家的同時,休想認為自身利益不會受到威脅。”

  徐超(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新聞鏈結

  美出示化武新證據

  據新華社電 美總統奧巴馬、副總統喬·拜登以及白宮辦公廳主任丹尼斯·麥克多諾1日分別致電一些參眾兩院議員,尋求對方支持對敘動武授權。

  國務卿約翰·克裏在當日播出的5檔電視訪談欄目中現身,聲稱政府掌握敘利亞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在大馬士革郊區使用化學武器的新證據。

  “我們得到一些血液和毛髮樣本,它們來自大馬士革東部地區,由第一批到達現場的人員採集,”克裏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國情咨文》欄目中説,“檢測結果顯現沙林毒氣痕跡。”

  不過,一些當天參加國會閉門會議的議員認為,政府迄今所呈現“證據”不足以指認巴沙爾政權動用化武。

  莫斯科不相信證據

  新華社電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伕羅夫2日説,俄方完全不信服美國及其盟國提交所謂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的證據。

  拉伕羅夫説,互聯網上所謂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發動進攻的圖像存在“許多疑問”。俄方認為圖像“無任何真實內容,無地理坐標或名稱”。

  拉伕羅夫還指責西方國家隱瞞“多名專家”的評論。這些專家對互聯網上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視頻畫面的真實性表示“嚴重質疑”。

  他説:“沒有證據,只是説‘我們可能知道’。當你要求他們出示更多詳細證據,他們説這些都是秘密,他們無法展示。所以,不存在出於國際合作目的的證據。”

  ■新聞檔案

  美國近年戰事的因果

  ■科索沃戰爭

  “燙手山芋”地位仍懸

  動武時間:1999年3月24日至當年6月中旬

  動武理由:科索沃阿族人希望成立“科索沃共和國”,但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承認,觸發局勢動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未經聯合國授權,聲稱“防止科索沃人道主義危機”,發動軍事行動。

  動武結果:北約軍隊入駐科索沃後,猶如手握“燙山芋”,暴力事件幾乎每天發生。而科索沃地位問題至今仍是國際社會的懸案。

  ■阿富汗戰爭

  深陷泥潭抽身尷尬

  動武時間:2001年10月7日至今

  動武理由:美英等方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拒絕交出涉嫌策劃“9·11”恐怖襲擊的“基地”組織頭號人物烏薩馬·本·拉登為由,發動軍事行動打擊塔利班政權。

  動武結果: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推倒塔利班政權。但多年過去,阿富汗安全局勢沒有明顯改善,塔利班勢力沒有消除,反而從戰爭初期的偏居一隅發展至四處活動。依據聯合國數據,數以萬計阿富汗平民在多年戰事中喪生。

  ■伊拉克戰爭

  證據“烏龍”信譽大損

  動武時間:2003年3月20日至2011年12月15日

  動武理由:美國政府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串通恐怖分子為由發動戰爭。聯合國安理會隨後通過第1511號決議,授權組成一支由美國領導的駐伊多國部隊。

  動武結果:美軍出兵伊拉克,迅速推翻薩達姆政權。只是,如今的伊拉克,依然政局動蕩、存在嚴重的教派和民族矛盾、暴力事件頻發、經濟停滯、安全沒有保障、老百姓生活艱難,美國所許諾的“民主與繁榮”並未降臨。

  ■利比亞戰事

  主唱“頭炮”甩手他國

  動武時間:2011年3月19日至2011年10月31日

  動武理由:美國及北約自稱落實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結成“廣泛聯盟”聯合行動,任務為執行武器禁運、禁飛區、保護平民。

  動武結果:就實際戰況而言,美國等北約國家軍事干預幫助當時的利比亞反對派武裝轉守為攻,直至最後推翻卡扎菲政權。不過,戰後利比亞仍然舉步維艱,很多遺留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包括黨派紛爭不斷,搶劫、綁架等犯罪現象嚴重。據新華社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