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華媒稱美反恐之手伸得太長 應尋求平衡國民權益

發佈時間:2013年06月17日 10: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華媒稱美反恐之手伸得太長 應尋求平衡國民權益

  中新網6月13日電 美國一名名叫斯諾登的國家安全人員日前揭露了美國政府的秘密監控計劃,這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境外華文媒體指出,美國政府的手伸得太長了,顯然超過了反恐所需。在確保公眾不受恐怖襲擊威脅和他們的合法權益如何平衡面前,奧巴馬政府應該深刻反思。

  美國頓失道德制高點

  美國《世界日報》12日刊載社論指出,在美國,此事引發侵犯民權和隱私權的質疑,如今東窗事發,使得美國頓失道德制高點。

  香港《明報》指出,從數據蒐集範圍和可能衍生的情況來看,美國的做法顯然已經超過反恐所需,不禁令人懷疑個中存在不可告人的“隱蔽議程”。

  該報還説,斯諾登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做法,顯然,美國政府的手伸得太長了,已經侵犯個人生活領域。

  9·11催生美國民眾反恐新價值觀

  有調查顯示,56%受訪美民認為,NSA透過秘密法院頒令監控百萬計美民電話通訊紀錄,是“可接受”的,只有41%認為不能接受。

  對此,《世界日報》文章指出,如監聽能避免另一次9·11恐怖襲擊,政府應監控每個人的網絡活動,足見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隱私和自由權利之間,隱約間已出現新的平衡關係和新民意趨向:“自由並非沒有代價”“對隱私的適當侵犯”都成反恐時代的新價值觀。

  《明報》也指出,9?11恐襲經歷,改變了美國人隱私的概念,使美國政府的手很容易地就伸進他們的生活,例如搭乘飛機要經過類似赤裸檢視的X光機,美國人都默默接受,不能攜帶液體登機等諸多不便,更是並無怨言了。這一切,一貫假設是美國政府在私隱與國家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得到全民接受和配合

  對泄密者如何評判

  香港《文匯報》指出,揭露華府秘密監控行動的前中情局技術員斯諾登職位不高,卻擁有多份被列華府最高機密的文件,令不少專家驚訝和疑惑。前國安局訓練副總監萊頓懷疑,斯諾登可能是替資深職員維修計算機時,乘機取得密碼,越權閱覽機密。

  《明報》指出,在美國雖然多數人仍以反恐優先,有人認為斯諾登是“叛徒”,不過,也有人視他為英雄(例如《今日美國》的社論,就認為斯諾登的説法若是真的,他的作為就是英雄之舉。)

  香港中通社報道稱,斯諾登敢於揭發政府醜聞、保護公民隱私權的行為受到美國國內不少民眾讚賞。在互聯網上,已經有超過2.5萬人聯合署名,呼籲奧巴馬“放過”斯諾登。

  美國僑報網12日指出,“監聽門”事件的曝光,源於爆料者的“良心”。但爆料者的“良心”發現,則意味著他面臨著美國政府叛國罪的起訴。

  如何在國家安全和民眾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香港《大公報》指出,根據官方説法,政府監控公民隱私的活動是合法的,得到了國會的授權,是在法庭監管下展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免受恐怖主義襲擊。這一理據並非無中生有。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的社論指出,在任何自由社會,政府在處理國家安全問題時都應謹慎地求得平衡。他們的首要職責必須始終是盡其所能確保公眾不受恐怖主義分子威脅,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應努力確保國民的權益不會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忽視。

  文章説,確實不可能既享有百分之百的安全、又享有百分之百的隱私。但考慮到奧巴馬政府獲得的權力,他應當努力求得一個更令人信服的平衡。

  美國僑報網也指出,“監聽門”事件讓美國政府難堪。對於一個崇尚言論自由和注重隱私的國家,如何在網絡時代把握好公眾隱私和國家安全的度,擺在美國政府面前。

  文章指出,反恐也好,國家安全也罷,並非公權濫用和侵害公眾隱私權的理由,尤其是在網絡已經成為現代生活方式的情勢下,公權力對新技術的應用更該有所節制。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