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大平安”理念成就境安民富新浙江

——平安中國建設之浙江範本

發佈時間:2013年05月30日 09: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編者按

  建設平安浙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重要工作舉措。近10年來,浙江省始終堅持一張“平安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考評體系,平安浙江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成為平安中國建設的浙江範本。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産關係與生産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近10年來,浙江省所建設的平安浙江就是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平安在內的“大平安”。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精神,本報記者近日走進浙江,深入城鄉採訪,親身感受浙江平安建設的經驗、亮點。從今天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反映浙江省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大平安”建設所帶來的新變化、新面貌、新成效。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雷曉路于吶洋陳東升

  建設平安浙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重要工作舉措。近10年來,按照“貴在落實、貴在堅持”的重要精神,浙江省各地始終堅持一張“平安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推動平安浙江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12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50元,連續12年位列國內各省區第一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552元,連續28年居於國內各省區第一位。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平安浙江建設近10年來,浙江省刑事發案、信訪總量、生産安全事故繼續下降,2012年浙江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95.93%,連續9年走在全國前列,被公認為全國最安全的省份之一。

  先進理念承載群眾對平安建設新期待

  兩張報表,今年9歲了。

  每個月初,一張“經濟報表”,一張“平安報表”,兩張報表都會擺在浙江省各級黨政領導的辦公桌上。這項已經延續了9年的制度,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大平安”的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全省上下協力奮鬥,有力促進了浙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方面安全穩定、協調發展。

  2004年1月,浙江省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會首次提出建設平安浙江,深刻指出“富裕和安定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致富與治安是領導幹部的政治責任”。

  2004年5月,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主持下,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設平安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決策。

  《法制日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自2004年開展平安浙江建設以來,浙江省各級領導幹部的手中每月都有兩張報表,一張是“經濟報表”,一張是“平安報表”,切實把“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社會穩定”的要求落到實處;浙江省各級黨委都建立起社會穩定形勢分析制度,像分析經濟形勢一樣,定期分析社會穩定狀況,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從那時起,兩張報表相伴相應,同等重要地擺在浙江省各級黨政領導的面前;也是從那時起,“大平安”的理念真正融入各級黨政領導頭腦中,指導執政為民實踐。

  9年光陰流過,在浙江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這兩張報表體現了各級黨政領導的“大平安”理念,承載了人民群眾對平安和諧的殷切期待。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市場經濟先發地區,進入新世紀以來,浙江省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更早遇到了“成長中的煩惱”,人民群眾在求富的同時,求安的呼聲和願望更加強烈。

  50年前,毛澤東同志對浙江諸暨的“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批示,從那時起,“楓橋經驗”成為全國政法綜治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歷經時代發展、社會變遷,2004年,浙江省委又作出了建設平安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決策——這不僅是一次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更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和發展了“楓橋經驗”,為今後浙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前進方向。

  原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説:“這些年來,我們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深化平安浙江建設,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著力完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社會治安防控機制、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促進了社會政治穩定、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奠定了紮實基礎。”

  政治穩定、社會平安、經濟發展、生態優美、生活富庶、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法制日報》記者在浙江採訪中,時時處處感受到平安浙江建設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在新的歷史時期,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對平安浙江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建設平安浙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要從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建設,以時不我待、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持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要求,再樹率先之志、再謀平安之策、再強和諧之基,努力建設基礎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平安浙江,以平安浙江成效為平安中國建設作貢獻”。 

  早在2004年5月平安浙江建設之初,浙江省委即成立了建設平安浙江領導小組,省委書記擔任組長,省長、省委副書記擔任副組長,5名相關省委常委擔任成員。市、縣兩級也都相應成立了以黨政一把手為組長、副組長的平安建設領導小組。

  9年來,雖然歷經黨政換屆、人員變動,但建設平安浙江決策一經確定,一張藍圖、一個目標,一任接著一任、一屆接著一屆,始終如一把抓平安穩定工作作為第一責任,擺上與發展經濟同等重要的位置,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用實幹回應人民群眾對平安的新期待。

  科學機制回應群眾對平安建設新需求

  “抓平安就是抓發展、抓民生、抓和諧。”浙江省省長李強擔任過溫州市委書記,擔任過省委政法委書記、分管政法工作的省委副書記,提起平安浙江建設,如數家珍、充滿感情。他對《法制日報》記者説,“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浙江省要堅持三個不變,即堅持保護優美的生態環境不變,堅持平安浙江建設的做法不變,堅持科學合理的城鄉協調發展不變。建設平安浙江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必須時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

  浙江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輝忠從事政法工作多年,擔任過市委書記,也擔任過省公安廳廳長、省委政法委書記。他介紹,2004年省委作出建設平安浙江決策之初,就確定了“五個更加”的總體目標,即促進經濟更加發展、政治更加穩定、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安康。平安浙江所要建設的是浙江“大平安”。

  王輝忠介紹,近幾年來,浙江省著力解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領域的安全問題,做到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到哪,平安建設就延伸到哪;人民群眾對平安有什麼新的需要,平安建設就拓展什麼內容,努力開創平安浙江建設和各方面工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在農村住房改造中,浦江縣曾出現“改造一個村就亂了一個村、拆了一棟房子就散了一個班子”的問題。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後,該縣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案,條件具備的,上;條件不具備的,暫停實施。徹底扭轉以往“一邊施政一邊産生矛盾”的現象,最大限度地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新的社會矛盾。

  環境保護、城鄉規劃、房屋改造拆遷、重點工程建設等,往往牽涉到群眾切實利益,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社會矛盾。從2008年開始,浙江省建立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凡事關民生的重大事項,決策之前必須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一些地方還舉行聽證會,擴大公眾參與,自覺接受監督。僅2012年,全省就對3683件重大事項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緩實施145件,停止實施16件,有效地避免和消除了一些不穩定因素。

  把平安浙江建設落到實處,領導幹部是關鍵,從2010年開始,溫州市率先探索建立領導約談機制。浙江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平安辦主任朱賢良時任溫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回憶當年情形,仍記憶猶新。他介紹説,“約談分為警示約談、日常約談、任職約談,比如,當某個領域安全問題集中多發,或者出現重大安全事件苗頭時,市委會對這個地方、單位的領導進行約談。我們的約談不僅指出問題,同時也及時提醒和指導如何解決問題”。

  繼溫州之後,嘉興、湖州、台州、衢州、舟山、杭州等地也相繼建立健全了領導幹部平安建設約談機制,目前,這項制度已在全省普遍推開。

  務實措施激發群眾對平安建設新熱情

  自2005年開始,每年一二月份,省委常委、省人大副主任、副省長、政協副主席等省領導分別帶隊,分赴全省11個市對平安建設情況進行考核抽查。平安市、縣考核內容共涉及6大類、100多個指標。每年3月底,浙江都要召開全省平安建設電視電話會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出席,對獲得平安稱號的市、縣(市、區)授予“平安牌”、“平安鼎”,並對創建先進職能部門進行表彰。

  朱賢良向《法制日報》記者展示了一份浙江省平安狀況月報表。記者看到,在這張平安報表上,共有15個“一票否決”項目,涉及社會、經濟、生態等各個領域,其中包括食品藥品安全事故。也就是説,如果某地發生有重大影響的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將被“一票否決”,不能參加當年平安市、縣(市、區)的評比。

  朱賢良介紹,每年的市、縣(市、區)平安考核評審條件都會有一些調整和完善,比如,2005年的評審條件對於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是扣分項目,到了2007年則同時列入“一票否決”項目。在浙江省,以人為本不是僅僅説在嘴上,而是實實在在地體現在平安創建工作之中。

  後陳村位於武義縣城鄉接合部。過去幹群關繫緊張,村民上訪不斷。2004年,該村群眾選舉産生了全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9年來全村黨員幹部零違紀、村民零上訪……也許,後陳村的農民並不知道什麼是民主監督、民主決策。他們聚到一起,只是為了討論村辦公樓裝修用什麼顏色,該花多少錢。但正是這些充滿“泥土味”的基層民主法治創新,在浙江省遍地開花,扎紮實實推進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進步。領全國之先,目前,浙江省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

  2003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目前,全省已有576個村獲得這一稱號,此舉在擴大基層民主、維護社會穩定、提高基層法治化水平、增強幹部群眾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等方面成效明顯。在“民主法治村(社區)”的示範引領下,浙江省90%以上的村莊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建立了民主理財、村務管理等制度;95%的村已達到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全省半數以上的社區通過直接選舉産生社區居委會,普遍推行民情懇談會、事務協調會、成效評議會等民主管理制度,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夯實了堅實基礎。

  近10年來,浙江省人民群眾對建設平安浙江的知曉率從2005年的不足20%,上升到2012年的79.2%。全省11個省轄市、90個縣(市、區)都獲得過平安稱號,其中,有3個市、64個縣(市、區)連續8年被評為平安市、縣(市、區)。浙江“大平安”建設,已成為廣大幹部群眾的自覺追求和行動。

  本報杭州5月29日電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