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原標題:兩次地震先後奪走他們兩個兒女,老兩口表示將堅強地活下去
□記者李玥林攝影李國東
震後生活
昨日,全省為蘆山地震遇難同胞默哀,陸定康和岳鳳群夫婦在蘆陽鎮樊敏路魔芋廠參加默哀。
20日那一天,他們17歲的女兒岳宇珊(隨母姓)不幸遇難;而在5年前,他們的兒子陸林旭(隨父姓)在“5·12”地震中也離開了。
兩次地震帶走他們的一雙兒女,這對年逾五旬的夫婦該有怎樣的內心煎熬?陸定康拉著記者的手説:“放心吧,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再到蘆山時,請到我家來坐坐。”
不幸突如其來
處理完女兒後事 送光店裏的副食品
4月20日這天,陸定康和妻子岳鳳群像往常一樣4時30分起床,和面、捏包子、蒸包子……他們的家在蘆陽鎮樊敏路,幾年前夫婦倆把房子的一層隔成兩間鋪面,一間賣副食品,一間開小餐館。
每天6點半,包子出籠,一般9點就能賣完。這天也怪,7時50分,一大籠包子就已售罄。這時,快5歲的孫女青青起床了。陸定康走到小賣部的電腦前,滑動一下鼠標:才8點。哪知突然地動山搖,陸定康趕緊抱著孫女往外跑,邊跑邊喊“地震了、地震了”。
兒媳婦馮海燕趕緊去敲小姑岳宇珊的房門,然後從二樓陽臺跳下,還好只是受了些外傷。陸定康使勁喊著女兒名字“岳宇珊,岳宇珊”,但沒人答應。原來,樓板整體壓在了女兒的床上。
岳宇珊被送到蘆山縣人民醫院,3名醫生和2名護士對其搶救,但已回天乏術。然而,當天處理完女兒的後事,陸定康夫婦就叫來鄰居,把小賣部裏的水、米、面、零食、醬油、醋、煙等能拿出來的都拿了出來,送給他們,也送給路過的救援人員。“全部都是整箱整袋的,加上煙的話,可能在2萬元以上。”陸定康説。
未來堅強面對
將和老伴外出打工 所有的愛給兒媳、孫女
陸定康的兒子陸林旭5年前“走”時,留下剛剛2個月的女兒青青。青青如今已上幼兒園中班,蘆山地震後的第2天,考慮到青青的媽馮海燕在醫院養傷,隨時還有餘震,遠在深圳的姑婆趕來將她接到了深圳。
失去兒子,又失去女兒,陸定康夫婦只能把所有的愛傾注到孫女和兒媳婦身上。陸定康説,地震震垮了一家的收入。原本經營的小賣部和餐館,最早由於旁邊有一家職業高中,生意還比較好做,後來職中搬遷,生意淡一點,但一天能賺六七十元,基本夠家裏開銷。“現在,由於我們家沒有土地,所有的東西都要靠買,蔬菜幾元錢一斤,都得算著來。”
陸定康説:“舖子可能開不起來了,一是沒有錢蓋新房,二是附近在進行新城區規劃,家裏這處地基能否保住,還不好説。”
妻子岳鳳群則透露,現在屋後面正準備蓋一些板房,“等我們家搬進去東西,歸置好以後,就和老伴出去打工。一家人要生活,必鬚生産自救。”“具體做什麼工作,還沒想好。年齡大了,重體力活可能吃不消。”陸定康説,他不排除重拾已經丟了快30年的木匠手藝,到傢具廠打雜。
岳鳳群還説,家裏只有一張存有700元的存摺和2張沒啥餘額的銀行卡,還是26日才從廢墟中找出來的。
兒媳樂觀>>>
馮海燕,悲傷沒有寫在臉上
“哭能解決問題嗎?”
馮海燕,是陸定康夫婦的兒媳婦,在蘆山縣城管執法大隊上班(非正式編制),每月收入700多元。2007年元旦,20歲的她從5公里外的娘家嫁到陸家,一年後生了青青。2008年“5·12”地震帶走了她的丈夫,她獨自一人既當爹又當媽撫養女兒,還要照顧公公婆婆。
對這位“外鄉人”,鄰里街坊沒有人説“不”字。
在安置點,記者見到了她。悲傷沒有寫在臉上,而是透著樂觀的微笑,“哭能解決問題嗎?我喜歡笑!”馮海燕説,自己沒有任何逃避的空間,“嫁到陸家就是陸家媳婦,改變不了。我必須要堅強!”
她對女兒充滿期待,“她很聰明的,教她背唐詩,很快就能記住,將來考(大)學肯定沒問題。”
記者準備與陸家告別時,在綿陽上大學的馮海燕妹妹剛趕來蘆山,看望姐姐。姐妹倆見面時,妹妹淚眼婆娑,“不要難過,姐姐。”或許,只有妹妹知道,姐姐的難過是在心裏。
記者手記>>>
那一刻我“沒用”地哭了
陸家的情況,樊敏路的鄉鄰都比較熟悉。
岳鳳群患高血壓和心肌缺血兩種病,每天都要吃藥。據説2011年有次血壓一度衝到212,蘆山縣醫院都下了病危通知書。醫生囑咐她要多休息,但岳鳳群做不到。每天早晨4點半起床打理包子店,“家裏本來就缺人手,我不做,誰做呢?”
兒媳婦馮海燕是26歲的年輕媽媽,對丈夫的所有記憶都留在她的QQ空間裏,“空間裏有好多照片,他(丈夫)的,青青的,還有我小姑的,都有!”一切那麼親切而自然。
臨別時,陸定康拉起記者的手,説:“放心吧,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再來蘆山時,歡迎到我家坐坐。”
那一刻,我“沒用”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