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探潮亞馬孫

【探潮亞馬孫】泉靈日誌:再見,亞馬孫!(4月12日)

發佈時間:2013年04月14日 12: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不好意思,準備大直播,太多的事情要做,日誌斷了幾天,今天一併補上。
人在什麼時候會焦慮?一切都有可能,而一切都沒有落實的時候。等到無法改變、必須接受的時候,反而放鬆了。我知道,必須做什麼,放棄什麼。4月9號,大潮期即將在第二天開啟窗口。對我們來説,沒有任何事情比始終無法確定的涌潮抵達時間更可能讓我們全盤皆輸的了。這裡,沒有水文站的資料,我們只能自己去觀察、確認。

 

 

  溪谷船長帶我們去河口,觀察地形和計算時間。快接近河口的時候,船擱淺了!天啊,這是一艘只有20個座位的小艇,在寬達20多公里的河口快接近大西洋的位置,我們居然擱淺了!
  

 

  又和溪谷船長確認了一遍之後,我戰戰兢兢下了艇,我現在在阿拉瓜利河的河中心哎!

 

 

 

  你真的可以相信嗎?!這裡是阿拉瓜利河的入海口,地平線上的缺口就是大西洋,可是,可是,我們居然站在大河的中央!河水還沒有沒過我們的膝蓋!船長變成了縴夫。天啊,這意味著這條看似寬闊的大河在沒有潮水的時候完全不具備任何的航行價值!我現在理解,為什麼當時我們在通過各種不知名的小河流進入阿拉瓜利河的時候,溪谷船長堅持要追隨潮水的速度來行船!我也突然明白了阿拉瓜利河的涌潮為什麼是瞬間就集結出現的一道水墻。是入河口的沙坎,河底的沙坎抬高了涌潮,就像猛獸在衝鋒時被絆了一下,它就瞬間發作了!這和錢塘江潮形成的原理有相似的地方。但站在河道中央!這真的是亞馬孫,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連夜和溪谷船長開會。我們基本確定了潮水的基本時間和小艇的安全航道。在阿拉瓜利河,很多的事實不能通過常識去判斷,即便是4人小艇在河道裏真正可以安全通行的航道只有河寬的15%-20%。我發現,我對這條河了解得越多,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10號,技術系統和節目系統第一次全系統聯調演練。狹小的空間已經讓我們顧不得工作時要遠離衛星發射天線的輻射。反正,我們都有孩子了。直播統籌古銘的頭髮反正剩的也不多了,老婆也懷上4個月了,所以輻射不輻射的,就這麼地吧!我們總會找到理由安慰自己。作為現場解説,我需要把我在現場看到的細節和導演及導播進一步的溝通。我們常常會説出同一句話。這是一個有導播意識的導演、一個有導演意識的導播和一個有畫面意識的主持人團結在一起的必然結果。我們繼續自我表揚和相互表揚。大戰開始之前,這樣的互相吹捧的風氣有助於鼓舞大家的士氣。

 

  這就是我的解説臺。沼澤之上,雨靴一半被陷在水塘裏,頭頂是一個備用發動機,另一側是垃圾袋。農莊裏的豬們在我的腳下追逐。

 

 

  一天試驗下來,系統和節目基本對接上了。但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兩艘在潮頭行進的小艇,可以讓我們最近距離地去感受潮水的威力,但是當兩位攝像朝不同的方向拍攝的時候,在鏡頭的組接上就會出現問題。屏幕上似乎這潮水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這在電視的術語裏叫“跳軸”。導演的任務,是要讓每個攝像在尋找自己鏡頭裏最漂亮的畫面的同時,還要顧及另一位攝像的位置和角度,這意味著攝像要眼觀六路,當然還要有提前的約定,才能保證萬一和導播的通訊中斷的時候繼續能提供有效畫面。在導演鄢蔓畫了一個圖之後,攝像小金和阿力終於找到了無需語言可以默契配合的方式。

 

  航拍飛機的畫面還沒有完全達到導演和導播的要求,兩個高標準嚴要求的女人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快艇,去直升機停泊的農場,和法國團隊進一步地敲定分鏡頭本。鄢蔓特地帶上了去年我們在錢塘江潮的直播錄像。法國團隊的頭兒本努阿看完有了新的認識。不光是對節目和鏡頭的,還有對這個團隊專業性的了解。甲方的要求是否專業直接影響到乙方的動力。

 

  本努阿立刻召集自己團隊的全體人員開會,這些直播過多屆奧運會和達喀爾拉力賽的兄弟們打算重新出一個飛機動作和鏡頭的菜單,供鄢蔓選擇。

  

 

 

  節目內容系統需要和北京後方的播出系統磨合每一個細節。第一次全程的演練,讓我發現了很多説法要改。我必須説,這是我經歷過的最複雜的直播。極端環境+太多變數的直播對象+國際團隊合作的溝通。在羅布泊和珠峰的直播也是極端環境,也需要這樣找著角度來聯絡上衛星聯絡上北京,但是都是自己人,沒有溝通問題。直播奧運會也要國際合作可是有足夠的時間磨合,也不會有變數這麼大的直播對象。

  “讓朱興建在潮水抵達河口之前,在河口中央出鏡,把我們昨天的驚訝傳遞給觀眾,多出乎意料!”
  “這樣飛機就得早飛45分鐘,航油就會在關鍵段落用完!”
  “飛機晚點起來,拿船的信號傳回來!”
  “姑奶奶,中繼傳輸在天上呢!船的信號也是從天上回來的呀!”
  “對不起,我又忘了這茬兒了…”
  “沖浪選手説,他們願意在直播中展現一面中國國旗!”
  “你記得,今天他們展現完了巴西國旗之後,把旗塞哪兒了?”
  “我記得…他們沒從沖浪板上下來,可是後來也沒有旗在手裏了。”
  “不會是塞褲腰裏了吧?”
  “那這提議還是算了吧!”

  這樣的對話經常發生,而這就是電視,遠不止內容的表達,藝術的展現,這是個團隊綜合的技術活兒,一個環節掉鏈子,一個細節想不到,全體玩完。

 

  11號的夜裏,一直在下雨,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睡好,腦子想的都是厚厚的雲層對飛機中繼信號的干擾。早上,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攝像在欄杆邊喊起來:“好天氣——!”

 

 

 

  這是我們在抵達阿拉瓜利河之後最好的早晨,我們會有好運氣的,是不是?直播、直播一個可遇不可求的自然奇觀,我們是需要運氣的。

  

 

  飛機起飛時,陀螺儀攝像豎起了大拇指。兩艘小艇的隊員總是最早出發,他們要去24公里外的河口等待系統測試和潮水的抵達。
 

 

 

 

  倒計時一小時,各機位準備好了嗎?咦!河邊,3號機,那是什麼?

 

  天啊!一條2米多長的鱷魚!他就在距離3號攝像汪哥2米多遠的地方,如果不是它瞬間啟動逮住了一條魚,還真不好發現它的存在。野性的亞馬孫,你感受到了嗎?

  

 

  

 

  倒計時半小時,英語、葡萄牙語、法語、普通話、福建普通話又開始交錯在導播室裏。木板房的另一側是設備間兼我的解説室。巴西技術主管卡洛斯實在看不下去我站在垃圾袋邊上的工作環境,為我提供了全新的環境,天壤之別啊,有沒有!他甚至給兩個系統的導播張君和鄢蔓的切換臺上都放上了一朵亞馬孫的野花!這讓我們展開了一分鐘如何對待女同事的討論。

 

  5、4、3、2、1,開始!

 

  潮水如約而來,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亞馬孫潮的直播。我們第一次有機會能同步、真實、多角度地見證這個自然奇觀。在河邊住了20多年的貝托一家在我們的導播間和解説室門口好奇地看著,他們小心地守規矩不説一句話,但是仍然會在關鍵的段落髮出低低地驚嘆。他們也沒有在這樣的角度全程看見過亞馬孫涌潮。
 

 

  一個多小時的直播,5次,在我們打算結束的一剎那,阿拉瓜利的涌潮又給了我們驚喜,在過了最狹窄段落之後的潮頭涌起、在拐彎之後的潮水重新集結,漂亮的人字潮…,這都是我們在昨天沒有見到的。這就是不可捉摸的亞馬孫涌潮!在那樣的時刻,導播間裏總是響起各種語言的“等等!”你看,無需溝通,不同文化的人們在自然奇觀面前的讚嘆總是共通的。這也是世界自然奇觀成為各個國際大臺常備選題的原因吧?!交流總是從分歧最少的共通點開始的。直播結束了!拿著卡洛斯送女士們的鮮花,我們在機房門口合影。回去挂在辦公室裏,給男同事們做個榜樣。

 

 

  兩個切換系統的全體同事必須合個影,包括船長和農夫們,摁快門的那一剎那,我們集體用中文喊:“必須的!”從電視專業的角度,極端環境+太多變數的直播對象+國際團隊合作的溝通,這疊加甚至相乘的困難是我們必須接受的挑戰。儘管還有太多的遺憾,但合作中6個國家的電視人獲得了彼此的尊重。另一方面,我們當然也得到了國內輿論場上反對的訊息。我想,這會成為我們回國之後在業內需要討論的話題。反對的聲音指向的是做什麼還是不做什麼,如何面對公眾的信息需求?我們是電視新聞人,新聞的價值判斷是基礎,而技術和能力這一關是必須要過的。

 

  最後,説點個人的體會吧。和以往的直播一樣,95%出發前的功課是在正式的直播中無用的,它會被抵達現場之後的體驗和新學的知識替代。95%新學的知識在正式的直播中同樣是無用的,因為直播的內容和時長有限。但是,正是這看起來最後無用的95%構成了人生財富和經歷的大部分。沒有白做的功課,沒有白走的路。再見,亞馬孫!

責任編輯:倪晗

熱詞:

  • 探潮
  • 亞馬孫
  • 張泉靈
  • 日誌
  • 央視網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