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調查動機
河南省蘭考縣的一場火災,奪走了民辦收養所內7個孩子的生命。這場令人痛心的悲劇讓一個群體——棄嬰和孤兒,以刺目的方式進入公眾視野。收養人袁厲害何以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裏收養了近百名棄嬰和孤兒?跳出網上紛繁複雜的質疑,在袁厲害的父母、親人、鄰居和她收養的孩子的眼中,她又是個什麼樣的人?《法制日報》記者趕赴實地,對袁厲害身邊的人進行了獨家採訪。
□特別調查
本報記者范傳貴
袁廣林深深埋怨自己的二女兒袁厲害。他把早上吃剩的半個饃吃完,艱難地把自己的上半身放平,不停地咳著。他怪她回來看他的次數太少。
這是一間藏在樓梯下10平方米左右的儲物室,一張大床佔據了房間的大部分空間,大量舊衣物、被褥堆在靠裏的床邊。除此之外,只剩下一台壞了的舊電視,一個洗臉池,一個馬桶和兩三張凳子。
這裡很平靜。73歲的袁廣林和小自己一歲的老伴張素葉兩年前搬到這裡。遇到記者時,張素葉正推著裝滿廢塑料瓶的三輪車,裹一塊藍色頭巾,往家裏趕。她將記者帶回到這裡,願意和記者聊聊袁厲害和她所處家庭過去的故事。儘管每每談及一些細節,她和袁廣林都流淚不止。
他們毫不避諱地表達了全家人對袁厲害疏于家庭的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女兒熱心收養棄兒的事實。除了想不明白女兒為什麼這樣“好心”外,他們也想不明白:“好心,咋沒有好報呢?”
貧窮的過去,疏離的家庭
張素葉的母親,在她一歲零3個月的時候就死了。“當時屋裏有個饃,我拿著去找媽媽。”這麼一個簡單的場景,她回憶起來淚流滿面,“這件事還是聽旁邊的鄰居説的,那時候我才剛會走路”。
嫁給袁廣林後,他們生育了五個孩子,三女兩男。袁厲害生於1966年10月1日,排行老二。
這是張素葉最疼愛的一個女兒。袁厲害原名袁鳳英,“厲害”是其小名,來源於十二歲的一個故事。
“厲害小時候傻傻的,不會讀書,和鄰居的一個小孩老是拖班級後腿,後來乾脆就不念了。12歲的時候,她爺爺擺了一個茶水攤,她去幫忙賣水,兩分錢一碗,她收完錢自己就去買東西吃,花剩下的再給她爺爺。傻傻的,很厲害。”張素葉回憶起來,笑得很開心,“她現在這麼胖,就是那時候吃的。”
但除此之外,在張素葉的記憶裏,這個家庭的過往充滿著辛酸。“我大兒子上初中的時候,十塊零五毛錢的學費出不起,初中還有一年畢業就不上了,出來炸油條。當時窮,欠別人400塊錢都還不起。我兒子蓋起這棟樓,都是他自己勞動,賣油條、賣麵條、擺攤賺來的。我小兒子是個電工,年輕的時候和別人學賣鞭炮,最後花高價貸款蓋起了房子。”
“我看著他們長大,太窮了,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都沒人願意和他們結婚。最後三個女兒嫁了三個地方的人,一個是河北的,一個是江蘇的,一個是山東的,俺不想叫她們嫁到外面,沒有人照顧。”張素葉説。
1987年,袁厲害開始在蘭考縣人民醫院門口擺地攤,袁家三女兒也開始在同樣的地方擺起一個早餐的攤子。袁廣林夫婦就在邊上搭起了一個鐵皮棚子,住在裏面,一直到兩年前他摔了一跤,他們才搬到大兒子給他們安排的這個住處。
袁廣林沒説幾句話,就要咳上一陣。張素葉爬到床裏邊,從一堆被褥裏,掏出一大包藥來,“我們倆都沒有斷過藥,三天沒吃藥,就會完蛋”。
他們如今依靠張素葉每年720元的低保和袁廣林每個月1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藥大多是大兒子買的,日常起居則由大女兒照顧。至於袁厲害,張素葉説,她每逢過年過節會給他們一二百元,隔幾天才來看他們一次,“她自己那一攤事都忙不過來”。
張素葉對此的評價是:“對我們不算壞。”而袁廣林則直接一些:“埋怨!我生病了,她做得還不夠,應該更照顧家裏一點。”據他們透露,袁厲害的兒女們,對她在對待家庭的態度上也頗有看法。
袁厲害的丈夫杜靈彪是經人説媒介紹的,比她大六歲,和她生有二男一女,如今均已成家獨立生活。因為收養一事,兩人鬧得感情不和,至今分居。
二十餘年收養近百個孩子
對袁厲害的埋怨,直接的是對家庭的疏離,而更深層次的則是因為對其收養棄嬰行為的不理解。
“勸過她,沒用。”袁廣林説。
據袁厲害自己回憶,自1989年開始至今,她收養過的小孩達近百人。有的在她的家里長大成人,有的轉送他人,還有的則半途夭折。“很多孩子在撿回來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他會死,但是只要有一口活氣兒的,她都不忍心放棄。”袁厲害女兒杜鵑告訴記者。
這些孩子的來源各式各樣。袁厲害的女婿郭海洋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有的是醫院送來的,有的是私人偷偷放在門口的,還有的甚至是派出所民警送來的。
張素葉記得最清楚的是一個叫“小活妮”的女孩。“有一年的臘月十九晚上,厲害在醫院門口搭個棚子賣副食,有人將她放到一個紙箱裏面,送到門口。”
一邊是不理解,一邊是妥協。最終,收養棄嬰成了袁厲害身邊一群人一起幹的事。
“有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每天夜裏哭到12點,餓了都是我喂。後來來了一個保姆,她自己也收養了兩個4歲的小孩兒,厲害對她説,你來吧,你幫我我幫你,給小孩做做飯,洗洗衣服,她就來了。這次這兩個都死了。”張素葉説著,眼淚掉了下來。
事發第二天,張素葉去找保姆,給她下跪。“她兒子都50多歲了,兒媳婦沒孩子”。
有人對袁厲害提出了一系列質疑,張素葉很不高興。她給記者説了幾個例子:“那個叫五孩的,在醫院花了一千多塊錢,看好了;還有一個兔唇的,已經花了1200多塊了,跟自己親生的一樣,我們照顧一段時間以後,孩子都胖了10斤,結果就被孤兒院拉走了;根兒,有一次咳嗽,花了900多,那時候我收破爛,攢了五六百塊,都拿出來給他看病了。”
“厲害愛小孩,每天都是她喂孩子,我喂孩子就不好好吃飯,她喂喝一碗的我一喂只喝半碗。”張素葉告訴記者,很多小孩兒和袁厲害的親密,要超過她自己的小孩。
與網上重重質疑不同的是,在袁厲害家周邊,《法制日報》記者採訪了十余名普通百姓,他們對袁厲害的為人大多表示了稱讚。
一名在醫院邊上賣水果的大媽攔下記者。她的孫子患上了“魚鱗病”,手上和臉上均有疤點。“這個病是不傳染的,只是長得難看點,心裏很聰明,但是我們從西街到東街,沒有一所學校讓他上學,最後找了俺厲害妹,是她去求學校,才讓孩子到東街小學上了三個月學,現在學校又不讓他上學了”。
家人認為袁厲害很善良
這大概是蘭考火災發生前,現場可還原的最後畫面:“年齡最大的五孩在喂4歲的紮根吃東西,根兒是豁兒(兔唇),喂進去又流出來,他不吃,説冷,五孩就把他抱到被窩裏了。”
1月4日一早,張素葉推著三輪車,到袁厲害的家裏轉了一圈。幾十分鐘以後,大火將7名孩子吞噬。
這是一個頗難解開的倫理謎題——一些被家長拋棄了的生命,最終被一個好心人收養下來,目的是讓其生命得以延續,卻最終因一場發生在收養人家裏的意外火災,而讓他們的生命最終沒有走到應有的長度,這是善還是惡?
記者沒有找到結果。但當袁松坐在記者面前時,沒有什麼比他更有説服力——關於袁厲害的善。
袁松外號小胖,今年20歲,是袁厲害從小收養的孩子。他因小時候患有怪病而被父母拋棄,但他從來不問自己的身世。在袁家上到高二以後,2011年,他前往鄭州打工一年,目前在醫院門口和姨媽賣油條、胡辣湯。
起火時,袁松是最早發現者之一,他衝進火場,救出了唯一的生還者“小十”。如今他最懷念自己的好兄弟五孩,因為年齡相倣,再加上都被袁厲害收養,兩個人很聊得來。
第一次打工掙錢回家,袁松給弟弟妹妹們買了一大包玩具和零食,還塞給袁厲害500塊錢,但袁厲害沒要。“她就跟我説,你顧好你自己就行,別去拿別人的偷別人的,等她老了別不管她就行”。
説這句話的時候袁松有些哽咽,而大多數時候他給人以開朗、健康的印象,在滿屋記者的圍訪中,他直到很晚才被發現是袁厲害養子之一。
他對袁厲害有著很深的感情,坐在電腦前,他一一點開與媽媽相關的網頁,看到有負面的評價和猜測,他就要辯解幾句,“怎麼會有這樣的傳聞!”
一個健康的孩子從這個收養棄嬰的家庭裏成長起來,足以否定一切傳聞。而像袁松一樣健康成長的孩子,遠不止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