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極端氣候頻發南方供暖呼聲漸強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04日 02: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C FP供圖

  2012年12月29日,我國多地再次迎來大風雨雪天氣。受較強冷空氣南下影響,江西出現入冬以來第一場雪。江西省氣象臺也發佈了寒潮藍色預警。

  在武漢的大型超市和電器專賣商場,每到冬季,電暖器都是家電專櫃銷量最大的主打産品。據武漢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王永勝估算,目前武漢使用天然氣壁挂爐居民有五六萬戶;使用地源熱泵供暖有20多個小區;熱電聯産供暖有18個小區約2萬戶左右。粗略估算,僅上述幾項用暖人數就超過10萬戶。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鄂贛皖滬四地採訪獲悉,隨著南方極寒天氣頻頻出現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供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要求越來越高,這不僅是因為極端氣候天氣頻發,也是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南方節能減排的潛在需要。

  傳統供暖格局漸變

  由於南方濕度高更加劇了寒冷,南方零攝氏度就相當於北方零下10攝氏度。南方地區的冬天是真正的冬天,陰冷潮濕,遠比室內有暖氣的北方地區難熬。專家認為,科學家認為18度是人體感受最舒適的溫度。南方的冬天變得更加寒冷漫長,供暖問題成了一個非常緊迫的現實需求。

  近些年來極端氣候頻發,特別是我國南方地區數度遭遇“冷冬”,這是改善南方供暖條件最直接、最迫切的新需求。2008年春,南方雨雪冰凍災害讓人記憶猶新,實際上連續幾個冬季強冷空氣不斷南下,把雨雪分界線推到了長江以南,經常造成南方多個省市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氣溫常常跌至零下。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發佈的冬季氣候公報稱,武漢市2011年冬天氣溫比常年偏低1 .8攝氏度,成為1983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季。而南京、合肥、長沙、南昌等城市均處於“冷冬”狀態,2009年1月上海曾出現零下8攝氏度等氣溫,並在零攝氏度間浮動持續一週。

  武漢大學經濟社會學教授殷燕敏認為,由於南方濕度高更加劇了寒冷,南方零攝氏度就相當於北方零下10攝氏度。南方地區的冬天是真正的冬天,陰冷潮濕,遠比室內有暖氣的北方地區難熬。專家認為,科學家認為18度是人體感受最舒適的溫度,11度則為人對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南方的冬天變得更加寒冷漫長,供暖問題成了一個非常緊迫的現實需求。

  而從市場需求看,南方供暖需求仍呈不斷上升階段,潛力十分巨大。威能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家庭分戶式供暖的企業,威能公司合肥辦事處負責人曾宗元介紹,該公司七八年前剛來合肥時,家裝鍋爐供暖還是高端消費品,只有少部分人能接受。可這幾年普及程度卻非常快,已經成為不少普通家庭裝修時的必備選擇。

  “我們剛來時,市場僅在省會合肥一地,一年接的訂單也就百十來戶。但現在,我們的市場已經從合肥拓展到省會以下的蕪湖、馬鞍山、淮南等地,僅2011年合肥地區就銷售鍋爐超過3000台。”曾宗元説,目前保守推算,合肥市場上的各類分戶式供暖用戶大概3萬戶左右。

  武漢德威熱力公司業務部經理凱華説,現在與他們公司簽訂集中供暖協議的小區,都把供暖當成一大賣點,儘管房價比周邊小區高出300元至500元,但買者仍然絡繹不絕。

  上海市民董雲表示,現在收入水平提高了,消費觀念也變得更追求舒適和品質生活。在裝修時多花兩三萬元配一套供暖系統對許多年輕人都能接受,也願意消費。

  採訪中,不少業內專家還提到,南方現在千家萬戶分散的取暖方式更為耗能,從節能減排角度看,將來還需要引導適度集中採暖和製冷。

  “南方供暖不只是民生問題,對南方來説更是環保問題。”合肥市熱電集團總經理汪昌躍介紹,目前合肥市集中供暖的居民小區約150家,其中近100家都是小區自燒的小鍋爐。這些小鍋爐關停併入市政統一供暖後,對減少城市污染和排放起到明顯效果,而且每年可節約數十萬噸的燃煤。

  南方供暖需求上升

  目前秦嶺-淮河線是大致的 “供暖分界線”,“一線定南北”有不嚴謹之處。供暖作為一種大規模、系統化的公共服務,涉及規劃、建築、能源、財政、技術、人才等方方面面。凡事預則立,對南方供暖問題,政府部門應該走在老百姓的前頭,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及時做出科學決策和規劃。

  專家指出,鋻於當前南方供暖迅猛發展的現實和未來潛在的需求,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應該重視這一民生問題,不再拘泥于傳統南北供暖分界線,採取措施切實保障南方居民的供暖需要。

  武漢大學經濟社會學副教授殷燕敏認為,新中國剛成立時,考慮到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國家制定了秦嶺淮河供暖線,從經濟角度考慮,這是合理的。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南方部分城市提出集中供暖的要求迫切也是正當的。

  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陳振樓認為,目前秦嶺-淮河線是大致的“供暖分界線”,“一線定南北”有不嚴謹之處。供暖作為一種大規模、系統化的公共服務,涉及規劃、建築、能源、財政、技術、人才等方方面面。凡事預則立,對南方供暖問題,政府部門應該走在老百姓的前頭,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及時做出科學決策和規劃。

  一些南方群眾也表示,現在不是計劃經濟時代了,城市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向好發展,南方供暖應該有所改進。如果説計劃經濟時代讓南方群眾冬天受冷是國力決定、是不得已而為之,那麼現在,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國家應該想辦法來彌補這個缺陷,還南方百姓一個公平的取暖環境。不能因為南方供暖問題複雜,困難多,就可以擱置起來,聽任自由發展。

  面對迅速發展的供暖形勢,不少南方城市也開始逐步探索實施集中供暖。上海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分佈式供能。上海申能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起步的新能源服務企業,該公司目前已啟動分佈式供能示範,通過天然氣分佈式供能系統,向一些醫院和大型商戶提供冷暖聯供,並計劃向居民區擴展。

  安徽省合肥市在2007年把該市從事熱電聯産的三家熱電企業整合成立合肥熱電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合肥市專門從事熱電聯産和集中供熱的公用事業企業。目前該集團的居民用戶已經覆蓋全市10%的人口,按照規劃,該集團“十二五”期間的集中供熱用戶將達到全市人口的30%。

  湖北武漢在2006年啟動了“冬暖夏涼”工程,把集中供熱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旨在通過鋪設完善的城市熱網,解決居民集中供暖問題。目前,該工程已經有2萬多戶家庭受益。其他中小城市如湖北黃石、江西九江也開始實施熱電聯産集中供熱項目。

  探路南方供暖:因地制宜 漸進推廣

  明確政府責任

  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陳振樓説,供暖作為一種大規模、系統化的公共服務,涉及規劃、建築、能源、財政、技術、人才等方方面面,南方地區也缺乏相應的經驗,應當“謀定而後動”,不能倉促上馬。

  武漢大學教授羅教講建議,首先由國家層面組織力量,對過去沿用至今的南北冷暖劃分標準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根據科學數據重新制定全國性公共集中供暖政策,如將供暖線向南推移,劃出一個緯度供暖區域。對地方政府來説,應該儘快將供暖問題提升到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的高度,儘早將供緩納入議事日程。

  對於已經開始探索實施集中供暖的地方,政府應該舍得拿出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到這一民生事業中。合肥市熱電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昌躍説,合肥熱電集團作為合肥市的四家公用事業企業之一,卻是唯一沒有享受政府補貼的。

  “暖氣價格8年未動,燃煤價格已經翻了近一番,而燃煤佔到供熱成本的70%,再加上折舊等其他成本,現在供一塊錢的汽至少要虧8角錢。”汪昌躍坦言,因為公用事業政府一直不讓企業漲價,但卻又享受不到政府虧損補貼,現在企業對居民用戶的供暖處於“供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惡性循環。

  江西、安徽、湖北等地的一些熱電行業的人士坦言,正是由於存在著上述虧損情況,所以有的地方擔心背上財政包袱,對南方供暖不願談不願想,總拿國家規定作“擋箭牌”。

  他們認為,過去國家對北方地區強制供暖是考慮北方地區的嚴寒情況,不供暖可能會凍死人。而南方地區則不可能這種狀況。但社會發展到今天,政府對百姓供暖的保障不能再停留這麼低的水平,是財政掏錢政府承擔責任的時候了。建議政府在測算的基礎上,逐步將這一支出納入財政預算或納入民生工程,保障有人幹事的同時有錢幹事。

  一些專家還提出,政府要系統解決南方供暖問題,還需要儘快制定出台南方城市供熱管理辦法來規範供暖市場,合理引導目前散亂的供暖市場,避免無法可依、無人負責的局面。

  因地制宜多模式結合

  專家指出,與北方冬季持續時間長,溫度低不同,南方冬季比較短,氣溫也不及北方那麼低。因此,對南方居民來説,供暖不是“必需品”,不宜照搬北方強制統建統供的模式。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震認為,當前要解決南方供暖問題,不能再走“燒煤”的路,這不節能也不環保,而應加強新能源的使用,發展節能環保的供暖模式。從目前上海、武漢、合肥等地探索實踐看,分佈式供能系統和熱電聯産是比較理想的兩種模式。

  據了解,分佈式供能系統是為終端用戶提供靈活、節能型的綜合能源服務的重要途徑。早在幾年前就被我國列為重點鼓勵發展的能源項目,能夠實現冷、熱、電聯産聯供,節能增效。

  據上海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忞介紹,分佈式供能系統的優點在於使用天然氣發電,並利用餘熱製冷、供暖、供應熱水,比傳統供能方式節約一次能源25%左右,減少約60%的氮氧化合物和40%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上海申能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已經為一些醫院設計了分佈式供能系統方案。據測算,在醫院項目中採用優化的分佈式供能系統投資增加約為900萬左右,可實現節能25%,年節約能源運行費用近150萬元。隨著這一技術的運行成熟,將來也有望在普通居民小區推廣。

  此外,熱電聯産模式也是目前專家比較一致認可的南方供暖模式。熱電聯産是指發電廠既生産電能,又利用汽輪發電機發電産生的蒸汽對用戶供熱的生産方式,這種同時生産電、熱能的工藝過程,較之分別生産電、熱能方式節約燃料。

  目前合肥、武漢兩地的熱電聯産已經對數萬戶居民集中供熱,目前在一些新建小區配套建設的冷暖聯供裝置,不僅能耗減少10%-20%,而且也一次性解決了居民一家一戶重復購置冷暖設備的問題。

  王震認為,分佈式供能系統和熱電聯産從中長期來看都是比較可行的方案,二者可以互為補充。在南方供暖的實踐過程中,需因地制宜,尋求最合適、最經濟的方案,而不宜“一刀切”。

  可分步推廣實施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居民和專家認為,南方供暖不可能“一蹴而就”,從長遠來看政府推動集中用能是趨勢,但短期內,由於集中採暖費用仍然較高,居民的需求仍然存在多樣化的差異,加之企業主體發展還有個過程,因此,南方供暖還是選擇性配套,未來還需要政府加大市場引導和培育,分步推廣實施。

  上海復旦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認為,南方供暖系統的推廣需走市場化途徑,而市場需求還需經歷逐步培育的過程,大規模“一擁而上”是不可行的,也容易造成新一輪的能源浪費。

  武漢德威熱力公司業務經理凱華建議,當前,應該加大各種節能減排的供暖模式宣傳,讓更多老百姓從節能減排的角度理解和接受集中供暖製冷。同時,採取稅收、補貼等多種措施鼓勵新建小區安裝集中冷暖聯供設備。出臺分戶供暖標準,限制低能耗的設備進入一家一戶。

  相關人士指出,基於南方供暖不是必需品的現實下,要加強集中供暖的市場培育,關鍵在於收費模式的確定。一些專家建議,可由用戶、能源企業、開發商和政府共同承擔,對於四方分擔比例還需根據普遍使用的供暖設備的市場價格來制定。

  要推動開發商分擔供暖成本,政策引導分不開。“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比如丹麥和芬蘭,對住宅建築能耗設定一定的標準,包括墻體有多厚,是否安裝屋頂太陽能等,我國對住宅建築的規範大多限于房子的安全性,還沒有建築能效方面的考量。如果能夠建立這樣的規範,或者鼓勵開發商提高建築的能效指標,就是對市場的一種引導,推動開發商在建築的節能環保方面做文章 ,節能減排的供暖設施將成為一個‘賣點’。”孫忞建議。

  此外,在推行之初,可以在一些相對成熟的社區試行,比如,法國巴黎的分佈式供能系統就是在幾個街區試點,逐步推廣顯現規模效應,形成良性循環。

  南方人取暖: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我們凍慣了,取什麼暖啊。實在冷得架不住,就裝個熱水袋捂著被子不下床了。”問及如何取暖,家住合肥市紡織四村的莫業鎖説。莫業鎖已是89歲高齡,至今仍住在一棟上世紀70年代的筒子樓裏,屋內陰濕寒冷。

  在安徽、江西等地的不少棚戶區,居民家中連基本的取暖設備都沒有。在南昌市賢士花園第二社區低保戶熊桂英家,這個冬天母子倆過冬取暖主要是靠花5塊錢從廢品回收站裏買來的兩個“暖水壺”。

  低收入群體“寒冷熬冬”,一些高收入群體卻盡享溫暖如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南昌幾個高檔樓盤和單位小區採訪了解到,省電力公司等小區在建設的時候就安裝了中央空調,位於紅谷灘中心區的海鉑蘭庭200多套豪宅集中安裝了德國進口的分戶供暖設備,而高檔小區阿爾法社區則在新建房屋的時候就同時建設地源熱泵系統,可以實現冬天供暖夏天供冷。雖然,這個社區的房價比周邊高出20%,但仍然銷售一空。

  此外,《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鄂贛皖滬四地調查發現,由於沒有集中供暖,目前南方城市居民過冬的取暖方式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除了常見的空調和電油汀、小太陽等電暖器外,近年來分戶式的鍋爐供暖,地源熱泵供暖,以及以小區為單位的集中供暖逐漸興起。

  相關專家認為,這些五花八門的供暖方式,雖然滿足了居民個性化的供暖需求,但從節能減排的角度看,能耗大,而且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由於南方供暖以市場化為主,供暖行業發展雖快但缺乏規範。武漢市建築裝飾協會副會長郭偉説,目前,武漢市共有200多家供暖施工單位,能夠在施工要求、工藝、檢測等方面都達標只有40家左右。

  郭偉説:“對供暖行業而言,只有經過兩個採暖期才能夠確定工程項目的資質,由於武漢供暖行業進入的門檻較低,目前有很多公司存在資質問題。安裝的時候靠忽悠來了客戶,等客戶使用後發現問題,公司已難覓蹤影。同時,一家一戶安裝鍋爐供暖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由於目前政府還沒有出臺相關規定,所以用戶只能不了了之,吃個啞巴虧。”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分戶式供暖市場快速發展,從事供暖服務的企業也如雨後春筍,目前合肥市場保守估計就有七八十家。這些經營者有的規模較大,有的就是路邊小店。目前國家尚沒有出臺專門的“分戶式供暖標準”,也缺乏專門的監管,有的商家就利用這一漏洞,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

  有關專家認為,市場化的供暖方式固然滿足了部分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但“戶戶冒煙”也帶來了能耗的巨大浪費。而且目前缺乏對居民小區供暖能耗方面的強制要求,因此,這種現象一時無法禁絕。據悉,武漢、合肥兩地都曾為了節能減排,停建了一批中心城區供熱小鍋爐。

  合肥天源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剛説,公司曾經做一個粗略測算,同樣一個小區,實行集中冷暖聯供後,整個小區的能耗要比普通小區低10%-20%,不用各家各戶都安裝空調暖氣,整個小區環境也更加美觀整潔。

  本版稿件由記者楊玉華、俞儉、林艷興采寫

責任編輯:劉志勇

熱詞:

  • 強冷空氣
  • 供暖方式
  • 極端氣候
  • 供暖系統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