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先進模式與理念-亞運會對北京奧運會啟示錄之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6日 07:51 來源:

  新華網多哈(記者馬向菲 高鵬 李江濤)消息:多哈亞運會是接近奧運會規模和標準的運動會,雖然競技水平無法與奧運會相比,但是卡塔爾人招募國際奧運會專家們一起參與組織的運動會依然有值得未來北京奧運會借鑒的地方。

  大腦也要簡單思考

  整個多哈亞運會運行的“大腦”--總運行指揮中心在一個大約100平方米的房間裏,正面的墻上挂了13塊電視屏幕,房間的桌子按照英文U形排列,U形開口處一列桌子,上面立個牌子:MOC(主運行中心)主任,所有的桌子上都擺滿電腦。

  指揮中心包含了所有亞運會涉及的部門:安保、場館運行、競賽、交通、賽事服務、場館建設、觀眾、工作人員、亞運村、證件、媒體關係、天氣、協調。

  指揮中心副手、澳大利亞人珍妮泰格介紹説,這裡是整個亞運會的“大腦”,是做決定的地方。每天,整個多哈亞運會的所有數據都將在這裡匯總,所有無法當場解決的問題都要上報到這裡來,由他們作出決策。

  “每天這裡都非常繁忙,因為事情總是層出不窮,我們都要快速作出反應。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快速'是我們的準則,一旦事情發生,越快速解決效果越好,”她説。

  作為這樣一個大型運動會的“頭腦”部門,指揮中心的規模不大,不過泰格説:“規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能夠勝任的人員以及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之間快速良好的配合。” 她指出U形排列的桌子能夠保證越重要的部門越靠近“主桌”,即主任的桌子,比如競賽部,而最重要的安保和場館運行兩個部門仿佛左膀右臂般就與主任的位子並列而放。這樣,一旦有事情發生,主任可以與有關部門人員進行最快速的交流。

  指揮中心有120多位工作人員,大約有一半來自卡塔爾以外,基本都是為悉尼、雅典奧運會和都靈冬奧會工作過的專家,比如泰格便是悉尼奧運會負責過測試賽等事務的官員。

  泰格説,這樣的指揮中心可能在亞運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但卻是多屆奧運會普遍採用的工作模式。一位來自北京奧組委的工作人員説,以後北京在奧運會期間肯定也會設立這樣的總指揮部,規模恐怕還要大上許多。

  對於泰格和奧運會組織者來説,指揮中心並不稀奇,讓她開心的是東西方文化在這裡融洽相處,不同的工作方式找到平衡點,簡便快捷的交流讓工作格外容易。

  她馬上舉出一個例子。當許多運動員準備回國時發現行李超重,問題提出後,指揮中心與卡塔爾航空公司以及代表團的團長們立刻在一起開了會,決定給每位運動員增加10公斤的限額。在這個事件中,既有卡塔爾政府的努力,也有組委會和贊助商的努力,泰格認為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在其中發揮著作用:“簡單。”

  “簡單的政策,簡單的溝通,把一切複雜的事情儘量簡單化,”她説。

  安保:微笑的堡壘

  卡塔爾以自己的安全為榮,在旅遊手冊裏告訴遊客“不要害怕夜晚外出”。在911事件後反恐成為各個大型活動的主題之一時,多哈亞運會的組委會卻很少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渲染,問到組委會人員的一些安保具體問題都以“秘密”為理由被打了回來。投入了多少安保資金?對不起,沒有具體數字。到底有多少人,怎麼組成的?人員8000,由卡塔爾幾個部門組成,都是卡塔爾人。

  卡塔爾組委會主控制中心的瓦艾爾説,沒有具體資金數量是因為安保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場館、交通等等,所以很難把它單獨提出來計算,卡塔爾國防部、內務部、交通部、緊急事務部門以及醫療部門聯合負責保證多哈亞運會的安全。

  來到卡塔爾後,大多數人的體會是:沒有看見荷槍實彈的軍人,連全副武裝的警察也少見,負責安保維持秩序的基本是身著黑衣的保安人員,這與以往各屆大型運動會上壁壘森嚴的感覺十分不同。

  瓦艾爾驕傲地説:“卡塔爾本身是一個很安全的國家。而我們安保措施的目的不是把多哈亞運會變成一個堡壘,你感覺不到那種到處是警察的緊張氣氛吧,但是依然很安全,我們希望的就是這樣。”

  亞運會安保部門發言人阿爾貝克爾曾説,能夠讓8000安保人員的力量提高十倍的秘訣在於“微笑”。

  “我們有8000安保人員,如果加上‘微笑'這個武器,我們的力量仿佛擴充到80000人。他們為自己的工作驕傲,因此會有發自內心的微笑,這為我們的安保工作加入人性的溫情,”他説。

  “當公眾們看到安保人員們的微笑時,他們大多能夠遵守規定,聽從指揮,”他説。

  北京奧運會正在慢慢走近。奧運會的安保工作並不是兒戲,也絕對不是僅僅靠“微笑”便能解決,奧運會安保工作的複雜也並非亞運會能夠比擬。為了保衛北京奧運會,一個詳盡的“全立體、全方位、透明”的安全保衛計劃已經出臺,在政府、安保專家以及全社會的通力合作下,北京的奧運會安保工作正在從準備階段向建設、演練再到實戰階段過渡著。

  多哈亞運會的安保對於北京的借鑒意義恐怕並不在於“硬體”,而是在於“軟體”,滴水不漏的安保措施若是一個安全的堡壘,那麼如何讓所有參與奧運會的運動員、官員、媒體以及遊客生活在“微笑的堡壘”中顯然是更加困難的任務。

  場館:卡塔爾人的“體育福利”

  卡塔爾只有70多萬人口,而亞運會過後,多哈將留下一個面積高達250公頃的體育城,裏麵包括了舉辦開、閉幕式的哈裏發體育場和水上中心等多個硬體設施一流的體育場館。

  但是面積巨大的體育城絕對不會成為華麗的擺設,因為組織者一開始便將它定位於一座以體育事業為主,集商務、會展、娛樂和旅遊一體的多功能體育城,賽後向全國人民和外國遊客開放,成為普通人休閒健身的場所。以後,這裡不僅僅有能夠容納50000人的體育場、水上運動中心、室內運動綜合館、籃球館,還將建有體育學校、超市、多達200個店舖的購物中心,哈裏發體育場旁邊那個高達317米的火炬塔也將被改建成一座帶有旋轉餐廳的五星級酒店。體育城運營經理墨菲自信地説,依靠商業和廣告的收入應該能夠支付體育城的維護費用。

  與多哈類似的是,北京奧運會的組織者們也為賽場賽後利用早早作出計劃。比如未來的游泳比賽場館“水立方”將在奧運會後成為北京的水上娛樂健身中心,按照設想,那時候的“水立方”將擁有水上娛樂、健身、培訓等設施,每天能夠供幾千人使用。

  兩邊的組織者未雨綢繆,做好賽後場館的利用,不過兩國之間的不同無法忽視。

  卡塔爾的富裕人所共知,屬於福利型社會,許多體育設施免費對外開放,即使收費,也只佔到普通卡塔爾人收入很小的一部分,拿一位在多哈當地警察局工作的書記員為例,這位名叫穆爾瓦的書記員每個月帶女兒去滑四次冰,費用只佔她收入的2%。社會的福利讓每個人都能使用這些一流場館,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

  而在北京,即使人均收入在全國名列前茅,到場館去健身動輒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支出也會佔人們收入相當大比例,因此當被問及以後會不會去北京的奧運會場館“體會”一下時,北京一位退休的60歲老人説:“那去得起嗎?”

  亞奧理事會體育委員會主席魏紀中先生説,卡塔爾的福利保證人們使用場館時非常便宜,不過中國的國情不同,因此人們猜想這些奧運會場館門票貴並不奇怪。

  “我有一個設想,僅僅是設想,北京不是發行體育彩票嗎,那麼體育彩票的收入能不能拿出一部分來補貼場館呢,這樣讓老百姓都能用得起這些場館,也是一種福利啊,”他説。

責編:趙俊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多哈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