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就象颳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 當下,擺在全國人民面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搶救災民和災後重建,當然如何避震也成為全國人民最關心的問題。本網新聞頻道精心打造《避震抗災手冊》,以此來與網友朋友們共分享。
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發生8級地震。重慶、山西、陜西、湖北等地有震感。14時35分左右,北京通州發生3.9級地震。 專題 [傷亡匯總] [24小時滾動圖文直播] [視頻集] [現場圖集] [24小時滾動視頻直播] [解放軍抗災紀實]
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詳細]
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學校人員如何避震?在街上行走時如何避震?車間工人如何避震?行駛的車輛應如何應急?[詳細]
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詳細]
地震災區,吃飯問題是一大難題,特別是地震發生在城市,災民吃飯的問題就更為突出。據統計,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一天需要近百萬斤的糧食。
室內避震不管躲在那裏,一定要注意避開墻體的薄弱部位,如門窗附近等。射過主震後,應迅速撤到房外。日本在進行地震避難訓練時,一般是"戴著防災頭巾首先躲到桌下"。
地震時在街道上走,時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禦的準備。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桿的圍墻,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地震逃難時,攜帶物品宜精不宜多。帶多了確實害處不少:一是行動不便;二是容易使人精疲力倦;三是阻塞交通,給救災工作帶來諸多麻煩,同時容易招惹火災。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詳細
震後,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場,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 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據有關資料顯示,震後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詳細
對大衣櫃、餐具櫃廚、電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傾倒的措施。
飲用水、食品、急救醫藥品、便攜式收音機、手電筒、現金等。
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應就一旦有事時互助協作體制進行商談。
備好臨震急用物品,建立臨震避難場所,劃定疏散場所。
指人們可以聽到、感覺到的異常:如地震活動異常、地聲、地光、地下水異常、氣象異常、動物異常等。
指通過儀器測定獲得的異常:如地殼形變異常、地磁異常、地電異常、電磁波異常、水化學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