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喜劇之王”到“票房之王” 周星馳的北上之路

香江·鄉情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 “中國文化裏有太多的元素讓我們去利用,作為一個中國創作人,假如我們不去利用的話,誰去?”採訪中,周星馳一臉正色。

這個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憑藉《大話西遊》系列在內地“封神”的香港傳奇電影人,已北上發展多年,他期望通過電影創作,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功夫迷”的“西遊”情結

1

周星馳在《大話西遊》裏扮演至尊寶

“要把‘西遊’做成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讓中國的文化被世界知道。”周星馳的西遊情結世所共知,對西遊文化的深掘和延展亦為人稱道。

電影中,20年前至尊寶説,“如果要給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20年後唐僧説,“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銀幕外,那個我們熟悉的“至尊寶”已將發展重心轉移至內地,在知天命之年,他又拍了兩次“西遊”。

“就是要不一樣才有意思啊。”與單純的翻拍不同,周星馳擅于用幽默和想象解構一切。在他的作品裏,你看不到熟悉的《西遊記》,看到的,是周星馳沿襲了原著對人性的洞察、是不願一味搞笑的他對“愛”的思考。這其中,有《西遊•伏妖篇》中唐僧式的偽善,有《大話西遊》中至尊寶紫霞仙子式的男歡女愛,還有《西遊•降魔篇》中陳玄奘拿著《兒歌三百首》拯救世界式的人間大愛。

2

周星馳是個“武功迷”

北上內地之後,周星馳花了更多心思在挖掘和利用中國文化元素上,除了對《西遊記》的再三解構,將功夫元素揉進電影創作裏,也是他的一大重要嘗試。

“其實我已經拍了《功夫》,但是我還要再拍,有機會我一定再做功夫動作電影。”周星馳是個功夫迷,眾人皆知。好友李健仁曾在一次採訪中回憶:“他喜歡每天在家裏很小的房子裏,一個人瞪著那麼小的電視機,看李小龍。還有他的拳很快,我們唸書的時候都叫他綽號——小龍。”9歲那年徹底迷上《唐山大兄》後,年少的周星馳將李小龍奉為偶像,甚至一度把“武師”當成了人生方向。然而兜兜轉轉,跑過龍套、主持過少兒節目、演過電視劇,周星馳還是走上了和偶像一樣的路——拍電影。

獨孤求敗?“知道自己有多麼渺小”

過去30多年,被周星馳作品“滋養”長大的人來自天南海北,有香港人,有內地人,也有海外華人;有70後,有90後,甚至還有00後。其中,內地長大的那撥人説,“我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

2003年,內地與香港簽署CEPA協議,為當時正處於低潮期的香港電影和電影人打開了內地市場的大門。僅一年之後,周星馳香港回歸後第一部在內地公映的電影——《功夫》上映。這部由其自編自導自演的合拍片累積票房1.73億元。那一年,內地電影票房總額15億元。

之後,伴隨著華語電影重心整體北移,周星馳逐漸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內地。但其實,周星馳與內地團隊的合作由來已久,“《唐伯虎點秋香》裏有一些場景就是在內地拍的”。1993年,周星馳嘗試在電影中加入內地元素,其中就包括與內地演員鞏俐聯袂主演。周星馳回憶:“當時內地演員是非常新鮮的元素”。

“現在內地對我來説是一個必須的資源,它讓我的想象空間更豐富了,而且它是那麼大的一個市場。”,時光荏苒,“內地”二字于周星馳在內的一眾北上香港電影人來説,已不再“新鮮”,它代表的,是豐富的創作素材,是狂熱的觀眾,是一年數百億的市場空間。去年,周星馳歷時三年打造的《美人魚》一“己”之力扛起33.9億票房,打破華語電影票房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有人説,“白日夢是實現了,他也成了孤獨的巨人。”2016年,周星馳為電影《美人魚》創作宣傳曲,歌詞是這麼寫的——“無敵是多麼 多麼寂寞,無敵是多麼 多麼空虛……”這也被外界解讀為,周星馳“獨自在頂峰中”“獨孤求敗”的最佳佐證。

3

盧正雨(右)是周星馳的鐵桿影迷,因為偶像的影響走上電影創作之路

但喜歡被人喚作“星仔”的周星馳自己是這麼説的,“曾經我覺得自己很厲害,年紀越大,就越知道自己有多麼渺小……”電影《功夫》最後,已經天下無敵的主人公阿星面對大反派火雲邪神,沒有選擇將對方打死,而是説了一句:“想學嗎?我教你啊!”對方恍然大悟,向阿星屈膝臣服。

電影之外,“無敵”的周星馳手把手提攜了不少年輕人,這其中,有不少人來自內地:幕前的“星女郎”林允、張雨綺;初涉大銀幕的新人白客、孔連順;幕後的電影工作者,比如《西遊•降魔篇》編劇之一盧正雨。後者是周星馳的鐵桿影迷,因為周星馳走上了電影創作之路,也因為與周星馳合作,事業向前邁了幾大步。

在周星馳看來,內地電影市場成長很快,“需要全世界最好的人才來對接”。“人才很重要”,寡言的他在不足半小時採訪中,強調了三次“人才”。

“一個電影工作者”的堅持

1

電影《喜劇之王》被視為周星馳的自傳式作品

北上內地這些年,周星馳完成了從幕前幕後一把抓到退居幕後的身份轉變,保持著平均兩到三年一部電影的創作節奏。除了必要的電影宣傳,他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即使負面輿論如洪水猛獸,周星馳作為當事人也幾乎從不出面回應。或許,周星馳的努力,與公眾對他的興趣,並不總是十分匹配。

有一年,一個國內知名電影節的組委會邀請周星馳提供一份“個人介紹”,團隊設計了三份重點各異的“成績單”讓他定奪,一份是作為演員的成績,一份是影片取得的票房成績,還有一份是作為導演的成績。未曾料想,周星馳把三份方案都否定了,他説,“用‘電影工作者’這五個字。”

電影工作者周星馳最在意的,還是電影創作。“精神點,臨時演員也是演員!”這句被無數影迷津津樂道的臺詞出自《喜劇之王》,一部帶有周星馳自傳性質的電影。這句臺詞,恰恰是周氏匠人精神的最佳注解。

曾經,還名不見經傳的周星馳給電視劇《射雕英雄傳》跑龍套,扮演一個出場即被梅超風一掌拍死的村民,認真的他自己設計了反抗動作,卻被副導演批評“快點拍戲,不要話多”。

5

電影《西遊·降魔篇》拍攝現場,周星馳指導演員拍戲

30年後,周星馳執導合拍片《西遊•降魔篇》。一天,劇組拍攝夜戰高家莊的戲,其中有幾個鏡頭,需要一個龍套演員從地上爬起撲向舒淇,然後被一發“無定飛環”打成沙子。就是這麼幾個簡單的動作,那個龍套演員拍了二三十遍,而周星馳就在監視器前,一遍又一遍審看,不厭其煩。彼時,他已是華語電影的一個傳奇人物。

“每一場,即使已經寫好了劇本,畫完了分鏡,可是到了現場,周星馳還會和副導演商量,這場怎麼拍更好?這段話怎麼説更好笑?這場戲的節奏怎麼把握更有趣……”一位業內人士曾在網絡問答社區“爆料”:他會抓住每一個來劇組探班的人問,你覺得這個情節怎麼樣,你覺得這樣會不會更好?

“內地整個電影工業已經非常成熟……現在是中國電影業非常好的時候。”身處這個大時代大環境,電影工作者周星馳的強迫症,好像也越來越嚴重了。

採訪接近尾聲,當被問起對華語電影的期許,周星馳頓了頓,思索片刻才緩緩説出七字,“應該是繼續努力”。無疑,這也是“強迫症患者”周星馳對自己的要求。(文/蔡純琳)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