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日間是否能夠形成真正的戰略互惠?中日戰略關係的互惠點究竟在哪?這些問題備受關注。在福田首相即將訪華之際,我們邀請多名中日學者、政治家對未來如何構建戰略互惠關係發表了看法。
亞洲地區産生規則的機制不一定要依賴美國,中日兩國應當自己創造解決衝突的規則
房寧(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副所長、研究員):時代在變遷。中日只有走向團結、聯合,亞洲才能實現繁榮,這是個核心問題。從長遠看日本發展對中國有利。我們希望日本出現一個偉大的思想:“脫美返亞”。日美兩國都非常清楚,“日美同盟”是有底線的。沒有人反對日本成為“正常國家”,是日本有些人自己心理不太正常。
王寶付(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日本的心態很複雜,對中美兩國極其關注並且非常敏感。日本要成為真正的“正常國家”,必須打破過去的思維模式。中美關係非常重要自不待言,但是,中日關係對地區局勢穩定至關重要,目前應當是亞洲區域合作的最佳時期。
高全喜(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大家都説今天中日已經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兩國在政治、經濟上仍有不同。長期看,日本在中國走向大國的過程中沒有什麼負面影響。當今世界,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標誌是制定“游戲規則”,而不是掠奪。亞洲地區産生規則的機制不一定要依賴美國,中日兩國應當自己創造解決衝突的規則。
王屏(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研究員、東亞和平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秘書長):中日關係的發展是情感與理性相交織的藝術創作過程,它有時需要“寫實”,有時需要“抽象”。戰略思維無疑是正確的選擇。“戰略互惠”不是戰略潰退,更不是戰略圍堵,而是戰略迂迴。在迂迴中博弈,在博弈中獲利。戰略上的長期合作不排除戰術上的局部衝突,中日安全合作亦如此。在能合作之處合作,不能“共同開發”時不要急於求成。 (下一頁)
途經印度洋、南中國海的中東石油海上戰略通道的暢通和安全問題就是中日兩國共同利益的交匯點
北岡伸一(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日本前駐聯合國副代表):日中之間仍然存在着不信任感,有必要將其排除並建立起一種信賴關係。我想,兩國之間是否存在着在東北亞以外地區進行合作乃至共同行動的可能性。比如,日中能否共同商討在東南亞海域的防海盜對策,進而共同保衛自海灣地區的石油運輸線。目前,日本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保持着低調,未來有必要提高其積極性。我認為應該考慮日中共同參加維和行動。
李傑(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戰略研究室研究員):中日兩國在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構建地區公正、合理、平等的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地區的政治多極化和經濟一體化方面有着共同的需要;在反海盜、反毒品走私、海洋環保、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等國際性問題上也有着共同利益。比如,日本油氣資源的90%以上需要進口,因此,對於途經印度洋、南中國海的中東石油海上戰略通道的暢通和安全問題始終高度關注。這就是兩國共同利益的交匯點。
王屏:海洋安全戰略與能源安全戰略已成為中日兩國國家綜合安全戰略當中的緊急課題,在該領域的合作將成為兩國戰略關係中新的互惠點。但現實中,中國人的海洋意識較差,中國保衛“藍色國土”的能力堪憂。中國還沒有保護海上“千里運輸線”的航母,日本也不過是有個準航母。中日兩國應當認真思考如何在10+3的框架中共同維護從中東到亞洲的石油運輸通道的安全問題。“韜光養晦”並非不思進取,“擱置爭議”也不意味着立即進行共同開發。
岩國哲人(日本民主黨國際局局長、眾議院議員):以氣候變暖為標誌的環境問題已成為跨國界的最重要課題,溫家寶總理也多次強調環境問題的重要性,這表達了中國致力於解決環境問題的強烈願望以及對解決世界性課題的責任感。GDP處於世界前10名的兩個亞洲大國日本和中國應該在環境領域引領世界潮流,我強烈地期待着這次中日兩國領導人的會談能成為“拯救地球的首腦會談”。
自古以來,日中兩國就有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並與自然共生的思想。因此,兩國結為夥伴非常合適。可以説,中國的合作是對福田首相的最強有力的支持。我一貫主張日本應發揮“地球醫生”的作用,在地球需要醫生治療的今天,日中兩國攜手共同探討環境對策是當務之急的課題,也是世界的期盼。
相關新聞: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