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日兩國能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嗎

 

CCTV.com  2007年12月27日 08: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日兩國能夠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嗎?這取決於兩國是否擁有共同的戰略紐帶,是否能夠樹立戰略互信,是否能夠增大戰略互惠。

  中日是否擁有新的戰略紐帶

  冷戰尚未結束的上世紀80年代,曾是中日關係發展的最佳時期。很多人分析説,當時中日關係之所以能夠順利發展,一個主要原因是共同對付來自北方的所謂蘇聯威脅的需要,這成為兩國關係的重要戰略紐帶。冷戰終結之後,這個共同的戰略紐帶不復存在。然而,當今環境因素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急速上升,環境問題、特別是氣候變暖問題正在重塑國際關係和秩序,促使國際關係和秩序走向新的轉折,促使人類文明走向新的進化。環境安全以及其他非傳統安全問題很可能成為中日關係的新戰略紐帶。

  中日雙方高度重視環境污染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尖銳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到大力加強為了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特別是環境問題而開展安全合作的重要性。最近,胡錦濤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首腦會議上鄭重提出建立亞太地區“森林網絡”的構想,將環境問題提高到亞太各國“集體安全”的高度。有鋻於此,中日動用和動員各自的力量,齊心協力,攜手合作,與蒙古、哈薩克斯坦等亞洲國家一起,共同開展空前規模的植樹造林和人工增加雨雪活動,阻止土地沙漠化和氣候溫暖化,以造福兩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這可望成為增強中日新戰略紐帶的最實際、最有效的方式。

  中日能否實現戰略互信

  為了增強中日的戰略互信,消除兩國之間的戰略誤判,需進一步解決影響兩國戰略互信的一系列課題。

  首先,雙方能否正確對待對方國家的發展或崛起。日本經過戰後幾十年的和平發展,成為首先實現和平崛起的亞洲國家;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高速、持續的經濟增長,正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前進。

  如今,在日本方面,某些政治勢力主張修改那部戰後被當作日本吸取歷史教訓、堅持和平發展的法理保證的現行憲法,“擺脫戰後體制”,令人懷疑這是否意味著日本要放棄戰後的和平發展道路,對此,日本確實需要明示其國家戰略的今後目標和走向。

  在中國方面,中國領導人明確表示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而且中國的和平發展決不是歷史上霸權國家通過戰爭手段前後交替“崛起”的歷史再現。

  第二,雙方需明確地、言行一致地向世界宣示各自的根本的和長遠的國家戰略,不要讓對方乃至國際社會感到你這個國家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走向不清楚、很曖昧,不能確切知道你這個國家現在和將來究竟想幹什麼。在此基礎上,雙方需要認同對方國家的發展和戰略不會對己方構成威脅,因而都不需要以所謂“對方的威脅”作為制定和實施各自國家戰略的條件。與此同時,雙方都給予對方國家以準確的戰略定位,相互尊重,互相幫助,理解對方國家基於自身國家戰略目標和利益的政治意志和訴求。

  第三,雙方需要再次確認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而且必須和平共處。

  在當今的國際關係中,對意識形態差異宜淡化之,不要激化矛盾,對兩國社會價值觀的差異不應誇大。中國仍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意味著中國仍在摸索究竟應當建立什麼樣的、以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其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國不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社會“終極”的、無法超越的制度,對這一點,很多日本人也有類似的看法。因此,儘管中日之間存在著社會制度和價值觀的差異,但不宜將這種差異誇大到相互對抗、水火不容的地步。

  對中日兩國來説,更重要的是確認兩國價值觀的共同之處,比如,兩國都追求和平發展,都重視環境保護,都反對恐怖主義,在國內都重視民主政治的建設,重視保護人權等等。

  第四,雙方都認同發展兩國關係對所在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為了亞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貢獻作為共同的戰略目標,努力創造本國發展所必需的穩定的周邊環境。

  中日能否擴大戰略互惠

  自1972年實現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關係在35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收穫了“和則兩利”的豐碩成果。今後,中日能否進一步擴大戰略互惠,關鍵在於兩國對“和則兩利,鬥則俱傷”這個真理的認識,對於雙方國家利益可能形成矛盾和衝突的部分,通過非對抗的方式妥善加以解決。

  台灣問題是中國的主權問題。日本需充分認清台灣問題關係到中國的國家利益的核心,不要挑戰中國戰略利益的底線。與此同時,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維護中國應有的海洋權益,不僅不會對日本的海洋權益和海上運輸線的安全構成威脅,而且有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國解決台灣問題不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日本不應該對“台獨”勢力發出錯誤的信號。

  發展中日關係就是不斷妥善地處理兩國間各種矛盾的過程。今後,中日面對各種新矛盾、新問題,或者在某些問題上“舊病復發”之際,我們都應該理性地、從本國的戰略目標和利益出發處理兩國關係,擺脫諸如“個人信念”、“從感情出發”等缺乏基本外交常識的政策理念。

  無論是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還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對方的利益。無論是人與人的交往,還是國與國的交往,如果百分之百地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那註定是交往不好的。鄧小平説過,我們既要“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著眼于自身長遠的戰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

  對於中日兩國來説,能源是最需要合作的領域,也是最需要避免衝突與對抗的領域。一個洞若觀火的道理是:中日在能源問題上搞對抗對兩國都沒有好處,一旦出現對抗只能是“得不償失”。特別是在東海油氣田開發問題上,尤其需要注意遵循維護兩國關係的大局的原則。維護東亞地區和平的關鍵在於維護東海海域的和平;“資源誠可貴,環境價更高,若得和平世,兩者皆可保”。

  總之,35年來正反兩面的經驗教訓已經證明:發展中日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利益,“和則兩利”才是中日關係發展的必由之路。人們有理由相信中日兩國政府一定能夠順應兩國民心,進一步增強來之不易的兩國關係改善與發展的勢頭,促使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真正得以確立。 (馮昭奎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研究員、日本問題專家)

責編:朱真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