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經濟週刊:美國在技術層面上已經破産

 

CCTV.com  2008年11月10日 11:1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銀行業有這樣一個玩笑説:如果你欠銀行10萬元,那銀行逼債會逼死你;如果你欠銀行10個億,那當你出了問題,銀行會派保鏢日夜陪伴你,生怕你死了、跑了、不還賬了,甚至還可能借給你更多的錢,幫你度過難關。

  今天,這場正在席捲全球的危機正是如此:技術層面上早該破産的美國,由於欠下世界其他國家過多的債務,而債權國因不願看到美國破産,不僅不能拋棄美國國債等,甚至必須繼續認購更多的美國債務,以確保美國不破産。

  當然,除了金融層面的原因外,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還是過去60年間,美元在國際貿易與貨幣體系中一直扮演了一個“特殊角色”,並因此造成了如今看來令人匪夷所思的美國債務經濟模式。

  不過,無論如何,正如索羅斯所説,美國60年的牛市結束了。

  但是,人們依然困惑。這究竟是一場怎樣的危機?次貸危機?美國金融危機?美元危機?美國危機?全球金融危機?還有,為何發生在美國的一場危機會瞬間席捲全球?如果全球援手救助美國,結果將會是什麼……

  美國的債務經濟模式為何害己更害人

  資不抵債——從技術層面説,美國已經破産了

  美國到底欠了多少債?

  按照美國公開數據,85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全部實施之後,美國國會所能接受的名義國家債務餘額為11.2萬億美元,相對於美國13.8萬億美元的GDP而言,美國債務率為81.16%(負債總額與GDP之比為債務率),高於60%——國際公認的安全債務率。儘管,這與日本、英國等國超過100%的債務率相比好像並不算過分。但是,這並非美國的真實債務。

  按照美國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前總審計長、美國彼特皮特森基金會總裁兼CEO大衛沃爾克的估計,如果把美國政府對國民的社保欠賬等所有隱性債務統統加在一起,那麼,2007年美國的實際債務總額高達53萬億美元。

  53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如果把100美元一張的鈔票摞起來,53萬億美元可繞地球兩周;2007年,全球的GDP是54.3萬億,這就是説,僅僅美國一個國家的債務,已經使全球的債務率接近100%;這個數字相當於每個美國人承擔著17.5萬元美元的債務;如果平均分配給地球上所有的人,每人將分擔9000美元。

  這還不算多。如果我們把諸如“兩房債券”那樣的抵押債券、美國各大財團所發行的、説不清是公司債還是政府債務以及市政債券等——總計20萬億美元(2007年末美國國債協會SIFMA統計)的債務再統計進來,那美國債務更是高達73萬億美元。

  按照2007年的市場公允價格計算,美國的全部資産的總市值約76萬億美元,而現在這個市值已經縮水30%以上——最多還有50萬億美元。

  由此可見,73萬億美元的債務,50萬億美元的資産,意味著美國已經資不抵債;而這種財務狀況,放到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早該破産了。

  但是,美國為什麼沒有破産?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美元在國際結算中的特殊地位,它使其他國家擁有了過多的美國債權。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後,債權國不能讓美國破産,否則某些債權國自己也會因此破産。換句話説,美元和美國的債務已經綁架了世界。

  所以,這場危機的本質絕非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危機,而是美國債務經濟模式(注:格林斯潘2004年第一次使用這個詞)走到了盡頭的危機,是美國“死不了又活不成”的信任危機,是第二次美元危機。“次貸危機”不過是使技術上早該破産的美國,遭遇了一個破産的契機、或者説導火索而已。

  可以肯定地講,眼下這場規模空前的救援,與其説是在救金融市場,不如説是在拯救美元。美國需要世界恢復對美元的信心,否則,世界拋棄美元之時,就是美國破産之日。

  債務經濟模式——“美國神話”是這樣創造的

  “越戰”所導致的美國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月度貿易赤字出現在1971年5月),讓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此前,美國的“雙赤字”使得歐洲國家不再信任美元,而大規模地用美元換回黃金,這迫使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廢除了佈雷頓森林體系中35美元與1盎司黃金的自由兌換的約定。由此,引發了歷史上的第一次美元危機。這場危機曾讓世界苦不堪言。

  美國之所以敢於如此“掀翻桌子賴帳”,而其他國家又拿它沒轍,原因是沒有哪個國家的貨幣有能力替代美元,在國際結算體系中扮演核心地位;更重要的是,基辛格博士成功遊説“歐佩克”,將美元確定為國際石油市場唯一的計價和結算貨幣,這使得佈雷頓森林體系中所確立的美元地位不僅未被撼動,相反讓美元發行失去了黃金的約束而變得更加有恃無恐。

  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後的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摩肩接踵。在此過程中,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讓世界各國的美元需求大幅上升。也正是從這時開始,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保羅沃爾克放棄了美元貨幣供應量的管制,而改用利率作為調控宏觀經濟的貨幣手段。從此,美國的印鈔機開始滿負荷運轉,鑄幣稅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美元債務也隨之驟然膨脹——美國債務經濟模式就此起步。

  所謂債務經濟模式,概括來講就是,美國不再需要一般性實業企業,除食品以外的一般消費品和一般性工業設備外,其它商品都從國際市場購買,並借此向世界輸出美元;其他國家為了國際貿易結算順利進行,不得不持有相當數量的美元儲備;為了美元儲備保值增值,這些國家又不得不去購買美國債券或其他所謂安全的美元資産。

  因此,在世界上形成了這樣一個循環圈:美國所需要的商品,只需印刷鈔票去外國買就是了;美國買東西花掉的美元,通過出售美國債務(國債或公司債)重新回到美國本土,變成美國政府或公司可以任意支配的現金;這些現金被用在美國人身上,使他們有能力去消費那些從外國買來的東西;美國的商人通過在本土出售外國商品而獲得收入,然後繼續購買別國的商品。

  如此循環往復,只要美元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永遠不倒、外國政府永遠需要美元儲備,美國欠下的債務就永遠不必歸還。理論上説,是“只需付息、不必還本”的債務,但其實利息也不必付,因為通脹或美元貶值會自然蠶食掉利息率。

  另外,只要國際貿易量不斷增加,美元債務也將隨之不斷增大,這將創造出美國的經濟增長。

  我們再換一個角度看,當“主權貨幣”變為“信用本位”之後,“信用貨幣”本身就是“主權債務”符號。因此,美國無限度地發行美元貨幣,其實就是在無限度地發行債務。從這個角度上説,美元和美國國債之間的差別僅僅是流動性的差別,用美元購買美國國債所獲得的利息,僅僅是對放棄貨幣流動性的補償。

  格林斯潘曾經兩次説破美國的債務經濟模式:“美國增加債務能力是全球化的一種職能,因為負債能力的顯著提高與成本的降低以及國際金融載體範圍的擴大休戚相關。”

  這當然對美國有著巨大的好處:不用從事生産又可以獲得遠高於他國的經濟效率。比如貨幣使用效率,對美國而言,花錢買外國人的商品,這是一筆貨幣的第一次使用;發債又把這筆錢收回來變成政府或公司的債務收入,再花出去。這等於一筆錢被使用了兩次。但對貿易對手國而言,賺回的美元又借給美國,對自己除了一點點利息收入以外,別無它用,效率近乎為零。

  可見,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之下,不斷增加負債能力居然已經變成美國對世界的一種義務——一種可以不勞而獲的經濟方式。從這一判斷來看,經濟全球化的另一種解釋就是: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家都需要通過付出資源和勞動去賺美元,而美國只要印美元(發行債務)就可以購買世界。

  經濟空殼化——培育了美國經濟增長的大氣泡

  既然靠發行貨幣就可以換回所需要的一切,那美國還有必要自己生産一般性商品嗎?如果美國一般性商品完全自給自足,那美國又何需進口?不進口,美元又通過什麼渠道變成其他國家的儲備貨幣?美元不能成為其他國家的儲備貨幣,美國又如何從貨幣發行中獲得好處,其他國家又如何保證貿易的順利進行?

  正是基於這樣的道理,美國變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經濟體。它使得自己的貿易赤字變成了其他國家的必然需求——美國必須在國際市場上大量購買,由此導致大量貿易赤字,滿足其他國家的美元儲備;同時,美國的財政赤字也變成了其他國家的必然需要——美國發行大量國債,供其他國家的美元儲備投資。

  要完成這樣一個債務經濟的循環模式,美國必須把生産一般性商品的實業企業趕出美國本土,而這件事完成于1971年到1991年的20年間。

  兩次石油危機過程中,由於石油價格的數倍上漲,使得美國一般性商品生産企業不堪重負,一方面是生産成本的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壓低了國民的消費能力。雙向的擠壓,使得企業利潤不斷萎縮。

  這還不算,在第二次石油危機中,當油價讓實業企業不堪重負之時,卡特接受了撒切爾一直倡導的“新自由主義”學説,將貨幣政策的四大職能簡化為單一盯住通貨膨脹。

  尤其是裏根繼任總統之後,為壓制石油危機引發的通貨膨脹,在當時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主持下,1980年3月廢除了利率上限管制,此後在短短的數周之間,美元利率一舉攀高至20%,而且在高位運行長達五年之久。這正是國際金融史上著名的“金融休克療法”。

  能源成本、財務成本大幅攀升,加之消費萎縮,美國一般性商品生産企業有些倒閉了,有些便加入美國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發生的一輪空前企業兼併、重組、收購狂潮。那時,實業企業實際變成了華爾街金融家手中的玩偶和賺錢的工具。

  當年在華爾街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小的總是美的。當時大公司被金融家收購之後,總會被拆解為若干個小公司,而每一個小公司都將被進行“財務手術”,然後再把這些包裝漂亮的小公司出售給需要它們的人。

  金融家通過這樣的財技賺了大錢,它們甚至發明了“垃圾債”等一系列杠桿性金融工具,使得兼併、收購在美國1979年到1985年的6年間,達到了瘋狂的程度,同時也培育了博斯基(注:電影《華爾街》中的主角)那樣的金融大盜,以及説不清是英雄還是壞蛋的“垃圾債大王”麥克米爾肯。

  走過那個時代,美國的實業企業消失殆盡,只有諸如GE那樣的幾個巨無霸依然健在,但他們的業務也更多地傾向了金融。2007年,GE的汽車銷售利潤50%來自汽車金融部門。

  “金融休克療法”的另一個産物是美元的升值,它一方面阻礙了美國實業企業的商品出口,另一方面為美國企業對外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推動消費品産業開始向亞洲的大轉移,亞洲各國、尤其是中國和東南亞開始熱衷於加工貿易、出口導向性經濟,而且變成了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説教由此甚囂塵上。

  一輪大轉移完成之後,美國的經濟動力還剩下什麼?

  金融、高科技以及軍事工業變成美國經濟的立命之本。除此之外,幾乎所有一般性商品生産均讓位於歐洲和亞洲。今天,我們在國際市場上,很難再找到標有“MADE IN USA”的一般性商品了。其實,除了金融技術和難以馬上轉化為生産力或民眾消費品的高科技以外,美國實體經濟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取而代之的是不斷膨脹的貿易赤字。到2007年9月底,美國累計的貿易赤字總額已達6.44萬億美元。

  這就是美國經濟的現狀: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美國GDP共計增加了4萬多億美元,其中製造業佔比不到10%;製造業在GDP中佔比,從1990年的24%下降到目前的18%。而説到製造業投資的增長率就更是少得可憐,2006年僅為2.7%,投資額僅相當於GDP的2.1%。就算是最讓美國驕傲的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硬體生産,目前,每年的投入在GDP中的佔比尚不足1%。與之相對,服務業在美國GDP中的佔比高達80%

  因此,美國的債務經濟模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空殼經濟,一個只能靠債務不斷膨脹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大氣泡,一個所有經濟學理論都難以適用和解釋的“經濟怪物”。按美國著名學者安德森維金的推算,美國每獲得1美元的GDP,必須借助5美元以上的新債務。

搶眼新聞

自貢發現UFO 形如蝌蚪 村主任聚眾狂砍記者14刀 鞏俐宣誓成為新加坡公民
視頻:實拍綠營瘋狂襲警 廣州性文化節開幕 韓媒擔心辱華照片氾濫
礦主2000萬欲擺平礦難 公安部自助身份信息查詢網站被暫停
部分感冒藥限購 避免被製造毒品 奧巴馬擬推翻布什200余項法規及政令
警方追回全國計算機資格考試試卷 巴厘島爆炸兇手被殺 支持者爭看棺木
業內人士稱全國油價本月有望全面下調 金正日妹夫將在未來代為執掌朝鮮?
西安國土監察車連續肇事撞死2人 俄稱核潛艇人員傷亡原因為氟利昂中毒
一農行主任監守自盜挪用5億元存款 食品安全法將針對三鹿提出8處修改
臧天朔未獲取保候審 20多名保安被捕 奧巴馬上廁所 保鏢“站崗”(圖)
神舟七號飛船返回艙首次在軍博露面 德議會介入“張丹紅事件”
名校領導大換崗 原吉大校長出掌北大 15歲早婚少女三刀捅殺情敵
廣州性文化節 情趣內衣秀成焦點(圖) 男子打死人後親人報警 法院輕判其5年

1/3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