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學大師季羨林病逝:最後生活幸福 享年98歲(圖)

 

CCTV.com  2009年07月11日 17:2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專題: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逝世

國學大師季羨林(2002年)。 中新社發 賴祖銘 攝

  2002年6月17日,《大公報》在北京舉行活動紀念創刊一百週年,季羨林、周南、經叔平、何魯麗等出席紀念活動。季羨林教授生於1911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今臨清市)人。著名東方學家、梵文學家,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中新社發 滿會喬 攝

  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於今晨在北京301醫院病逝。在北京大學發佈該消息後,季羨林之子季承也證實:季老于2009年7月11日上午8時50分左右,在北京301醫院西院2號樓因突發心臟病辭世。

  2003年2月21日,季羨林先生開始在解放軍301醫院住院,至今已有6年有餘。期間,他曾笑言要活到150歲。去年10月發生的“藏畫被盜”事件後,他闊別十三年的獨生子季承也來醫院陪伴他,讓他享受到天倫之樂。季羨林的關門弟子錢文忠透露,季羨林最後兩個月過得很幸福,一直有兒子陪在他身邊。

  季承表示,“我每天都去看望父親,他每次見到我都很高興,臉上笑呵呵的。昨天我去看他的時候,他的狀況還不錯,還坐在床上寫毛筆字。今天早上,他突發了心臟病,我很快趕到了醫院,當時他已經昏迷,醫生沒有搶救過來。”季承還告訴記者,自己的姐姐已經過世,因此父親去世的時候只有自己唯一一個親人。

  目前,北京大學已成立治喪工作組,開展相關工作。季承表示,目前正在季老病房收拾遺物,季老的追悼會將由北京大學統一安排,今天不會有其他安排。北京301醫院工作人員介紹,季老于301醫院住院期間一直住在西院,中午12時許,已由一輛專車轉移到東院太平間。趕赴而至家屬在告別室內進行了簡短的告別儀式。工作人員表示,醫院將不再進行專門的告別儀式。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仁珪認為,“季老的過世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季老是目前中國難得的幾位國學大師之一,像季老這樣有著很高深的學術造詣的老師越來越少了。季老的去世不僅僅是一個個體生命的結束,更是一個學術時代的結束。

  季羨林的作品

  著作書目:

  《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論文集)1957,人民

  《<羅摩衍那>初探》(理論)1979,外國文學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

  《季羨林選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學研究社

  《朗潤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藝

  《季羨林散文集》1986,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要著作:

  《〈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1941年,系統總結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調整)、《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1944年,發現並證明了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羅語的特點之一)、《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1985年)(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闡明了原始佛教的語言政策、考證了佛教混合梵語的歷史起源和特點等)、《〈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1943年)(開創了一種成功的語義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語言論集》(1982年)等。作為文學翻譯家,他的譯著主要有:《沙恭達羅》(1956年)、《五卷書》(1959年)、《優哩婆濕》(1959年)、《羅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説集》等。作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潤集》(1981年)、《季羨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雜憶》等。

    相關鏈結:

  

責編:閆彬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