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記者永蔚:香港回歸10年"變化是要尋找的音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5日 12:48 來源: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接受央視記者任永蔚採訪

    CCTV.com消息(記者武林):據悉,1997年香港回歸時,中央電視臺組織了一支龐大的隊伍在香港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持續報道。記者任永蔚正是其中一位,“我記得當時荷蘭電視臺要採訪中央臺,領導派了兩個人,一是已有名氣的主持人水均益,另一個就是我”,任永蔚回憶時有些興奮,那時她才剛參加工作三年,面對荷蘭電視臺的採訪,她記憶猶新,“我説我是一個年輕的記者,能參與這樣一個重要歷史事件的報道是很自豪、榮幸的。”

    十年之後,任永蔚作為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的首席記者再次投入到“香港回歸十週年”的報道中,此刻的她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品牌“永蔚獨家專訪”,延續兩會時追訪高官的定位,這次她的主要任務是採訪香港各界的高端人士。“代表性”和“權威性”是她擬定採訪對象的標準。

    一位有幸同時參加過97年香港回歸盛事和2007年香港回歸十週年報道的內地記者,對於香港十年間的“變與不變”應該有所感觸,也應該會更敏銳的去發現。帶著這樣的想法,本網連線採訪了在香港忙碌的記者永蔚。

    “不變是主旋律,變化是一些要尋找的音符”

    “這次來到香港,我希望從報道上能和我十年前的記憶做一個比較。”永蔚向記者闡述了對此次報道的期待。她説,希望通過採訪,看看“香港的社會、人心到底有沒有什麼變化,回歸的這種感受經歷了十年,他們的心路歷程如何?”這些天,永蔚已經陸續採訪了香港前任特首董建華、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和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等港府高官,從他們口中總結的十年變化,讓永蔚記憶猶深的是幾個生動的事例。

    “他們提到的一大變化就是,能夠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更多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香港在國際上發展的空間更大了”,永蔚轉述到,比如説在香港舉行了世貿組織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世界電信展第一次在日內瓦以外的地方舉行,這個地方就選擇了香港。

    “還有令香港人很自豪的一件事是陳馮富珍成功當選世衛總幹事”,永蔚説,採訪中一位官員表示,在香港還有很多類似的在專業領域非常優秀的人才,陳馮富珍正是作為香港的一位專業人士,同時又是以中國公民的身份競選成功,“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發展的目標”。這倒讓記者想起了今年兩會時的一個場景,當時正值陳馮富珍參選的關鍵時刻,有一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人民大會堂廳內回答眾多香港記者的同一問題,“您能談談對陳馮富珍參選世衛總幹事的看法嗎”,吳儀乾脆利落一句話,“一定全力支持”。

    希望“走進香港普通人的家、普通的街道”

    “我希望在採訪權威人士的同時,也能關注到普通人的視角,使我的報道內容更加立體、豐富一些。”永蔚對記者説,雖然既定採訪高端的任務已經很重,但還是“想走進普通人家、普通的街道、普通的社區,展示一下香港人生活的真實一面。”

    “比如説,那天我去香港沙田賽馬場採訪了馬會主席,之後又特意採訪了一對退休的老夫婦,他們是最普通的馬迷,賭馬有很多年了”,永蔚對記者説,他們應該是香港最普通的市民代表了,當被問道香港回歸十年來有沒有什麼變化,老人一連串的説著:“mou(沒)變啊,mou(沒)變啊……”,“那回歸後,有沒有擔心過不能再賭馬了呢”,永蔚的追問被老人一句“不會啊,馬照跑啊”如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

    最後,記者問永蔚,“如果讓你給內地人推薦香港最有特色的地方,你會如何回答”。永蔚停頓了一會兒,緩緩的説,“其實不光是一般內地遊客,應該包括我們記者在內,最好能多到香港的街上走走”。她認為,雖然香港回歸十年了,但內地大多數人對香港的認識還是停留在“維多利亞港、璀璨奪目的夜景”這些表面上,“那真正的香港社會是怎麼運作的,大家還是比較陌生”,因此“相互之間真正從心靈上有所溝通或許更重要”。

更多推薦:

連線永蔚:金庸笑評"10歲"香港 趣聊讀書"大癮"

永蔚獨家專訪:
港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一國兩制"提供新發展空間
訪香港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和風細雨的民心工作
董建華:香港十年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有生命力的

責編:武林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