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訪香港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和風細雨的民心工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9日 13:16 來源:

香港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

    CCTV.com消息(記者 任永蔚香港報道):剛剛從意大利訪問回港的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時差還沒有倒過來,卻還是在週六的上午犧牲休息時間,如約前來接受採訪。採訪地點約在位於尖沙嘴海邊的香港文化中心,透過落地窗看過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維多利亞灣岸,一座座高樓櫛次鱗比,晴天麗日之下,熠熠生輝。

    對於何志平來説,這是難得清閒的一刻,回歸十週年之際,香港社會各界推出800多項慶祝活動,而身為民政事務局長的何志平就如同總指揮,穿梭其中,負責協調和組織各項活動。

    記者:為慶祝回歸十週年舉辦800多項慶祝活動,此時此刻香港社會希望借此向外界傳遞怎樣的信息?

    何志平:傳達一個信息,就是香港社會上上下下都是萬眾一心慶回歸。800多項慶祝活動,不是全部都由政府主辦的,其中一大半都是社會團體自發性地去組織,這些活動都是他們為主力去推動的,我們回歸十週年,香港人當家作主,也是以主人翁姿態慶祝香港回歸十週年,慶祝“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落實十週年。

    記者:這是不是也説明十年來,香港市民面對於回歸祖國的心態有很大變化?

    何志平:是啊,十年來,香港人講普通話更普遍,一般來講,香港市民都會聽、會説普通話,這是很好的現象,香港政權回歸了,但是文化回歸還需要一段時期,才可以完成達成民心和文化的回歸,因為香港市民跟祖國母體已經分離了150多年,150多年之後我們重逢、重新投入祖國母親懷抱裏面,還需要一段時期才重新認同,這種認同不是要馬上可以達成的,這是民心工作,文化的工作,是和風細雨的,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工作,可能需要一段時期、不同階段才達成的。但是最主要還是要接觸,要促進香港市民與內地市民的交流;有了交流我們就可以認識,認識我們國家的國情和改革開放之後取得輝煌成就;認識中國是了解,打開人心的大門,有了了解,我們就可以對國家的成就肅然起敬,會尊重我們國家的成就,最後就是認同,以國家為驕傲,作為中華兒女的一部分,感到自豪。

    培育香港市民對國家公民身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民政事務局的一項使命,民政事務局連同轄下的公民教育委員會和青年事務委員會,在2004年成立了“國民教育專責小組”,開始製作推出慣以國歌的“心繫家園”系列電視宣傳短片,每年10月1日推出一集,在香港各大中文電視臺的主要新聞前播放。如今已推出三集短片,今年10月1日將推出第四集,展示祖國近年來的成就,體現香港人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為國家發展奉獻一份力量。“國民專責小組”每年還資助社區團體組織青年內地考察活動,每年約有7000名香港青少年參與其中。民政事務局也連續三年舉辦了粵港青年文化之旅,上海南京文化歷史之旅,雲南廣州文化歷史之旅以及暢想長城迎奧運的交流活動,共有750多名青年參與。

    記者:確實這些年來,我們也注意到,作為民政會事務局長,您積極推動香港和內地之間的各項交流活動,特別是您還多次親自帶領青少年去內地參觀交流,有什麼深刻感受呢?

    何志平:我不斷去促成香港市民與內地市民的交流,但是當然一切交流活動都要從娃娃抓起,青少年的交流活動特別有意思的,所以這幾年來,我不斷帶著不同的團隊,去天安門廣場參加升旗禮,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參加天安門的升旗禮,對他們來説,是非常激動的經歷,很多學生對我説,這些交流活動改變了他們的整個觀念和對國家的感情。所以讓香港青年人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一下我們國家山河大地的氣概,讓他們不但只是以遊客的眼光去看我們的長城,看我們的長江,也要以一個主人翁的心態來看,因為長城、故宮、長江也是屬於香港市民的,因為他們也是中國人的一分子。

    香港的民政事務是一個“大民政”的概念,還包含文化、體育、宗教、少數民族、人權等等,用何志平的話説他也是香港的文化局長,為促進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這些年也實施了不少計劃。

    何志平:第一交流的領域越來越廣闊了,不但是表演藝術的交流,視覺藝術包括美術攝影方面的交流,還有文化産業經營者、管理者經驗的交流,不同層面的交流更加寬闊了。第二,交流的層面也從專業人才到青少年方面的交流,交流的內容也在深化;第三,我們要打造幾個品牌出來,比如粵劇,香港跟廣州、珠三角附近一些市鎮組成粵劇發展委員會,希望把粵劇提升到國家的層面去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項目;第四,建立文化交流的機制,打造平臺,我們與文化部簽署了文化交流合作的協議書。

    記者:您覺得香港在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何志平:香港有歷史、地理、政治上的優勢,香港應該把自己定位在橋梁和互動的一個平臺。我們希望把中國最好的傳統文化上的精髓通過香港,展示給世界認識,而世界上更優秀的文化也可以透過香港引入到祖國大地,用文化部長孫家正的話來説就是,如果有一天,中國傳統文化精粹和世界上的優秀文化都匯集到香港來,香港文化更美好。

    今年57歲的何志平曾是香港首位眼科全職教授,是國際公認的眼科權威,並且曾為鄧小平診治過眼病。2002年放棄專業和優厚的收入,進入政府服務,從事具體而又瑣碎的民政事務,不僅不好做還經常受到攻擊和責難,何志平説擔任民政事務局長的五年,“有風有雨也有晴”,不過何志平從未後悔過當初的選擇,他説這是自己一生的光榮。(CCTV-4記者 任永蔚)

更多“永蔚獨家專訪”>>

港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一國兩制"提供新發展空間
董建華:香港十年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有生命力的

責編:武林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