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發佈時間: | 來源:
首播 |
|
重播 |
|
孫麗倩 |
孫麗倩,女,漢族,中共黨員,1984年5月出生於河北,2006 年畢業于河北石家莊學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同年,她懷揣支援西部的夢想,毅然踏上了赴疆列車,帶著將為人師的欣喜和離別父母的眼淚,行走幾千公里,遠赴新疆阿勒泰地區鄉村當了一名支教教師。
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目睹這裡的艱辛與荒涼之後的孫麗倩,最終決定留下來,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支教。2007 年,孫麗倩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一考試,成為富蘊縣克孜勒希力克鄉喀拉通克小學的一名“特崗教師”。作為“中國麥田計劃”的志願者和“新疆麥田分社”的發起人,孫麗倩在短短幾年時間,不僅選擇了紮根邊疆,守望西部孩子的求學之路,且以實際行動踐行和弘揚了志願者精神。
2010年,孫麗倩被團中央授予第八屆“中國志願者優秀個人”稱號。
打開孩子們的心扉
“為了這些孩子們,我堅持自己動手做飯,儘量不買衣物,減少開支,把每月領取的團中央發放的600元生活費盡可能地補貼到貧困學生身上……”
“在這裡,我是有用的,因為這裡需要我。”這是孫麗倩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中國“西部計劃大學生志願者”計劃的感召下,孫麗倩在2006年畢業前,和同班同學張巧俐一起報名並通過了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團委組織的筆試和面試,成為當年河北省漢語言支教服務團20名志願者之一。
22歲的孫麗倩帶著最初的理想與憧憬來到了新疆阿勒泰,開始了她為期一年的志願者之旅。她迫切地想要到最能發揮作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選擇崗位時,她如願以償地去了阿勒泰市切木爾切克鄉寄宿制中學教書,因為這個鄉缺少語文老師。
切木爾切克鄉70%的人口是從事牧業的哈薩克族牧民。為了讓這個剛來的大學生能夠發揮作用,學校的領導把初三年級42個學生交給了孫麗倩。
剛走上教師崗位的孫麗倩,滿腔熱情,她甚至覺得自己可以很快提高學生的成績,以此改變學生的命運。她努力地備課,想盡辦法組織活動。可是,很快孫麗倩就變得苦惱起來,因為學生的考試分數依然很低。反思的結果使她很快明白:學生成績不理想主要還是因為大多數學生不會主動表達自己。她決定利用當語文教師的便利,給學生佈置寫周記,通過周記和學生進行交流,用這種方式走近學生。
從那時起,批改孩子們的周記就成了她最掛念的事。漸漸地,孩子們的心向她敞開了,很多孩子和她成了好朋友。
“努爾江同學非常內向,第一次見老師,由於羞澀和激動她竟哭得一句話也説不出來。” 孫麗倩説:後來在看周記時,她發現努爾江透露出對主持人的喜愛,為此,孫麗倩邀請她一起擔任辯論會主持人。從此,努爾江逐漸開朗起來,敢於和同學、老師交流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中考臨近,馬龍同學因為擔心考不上高中,思想壓力非常大。孫麗倩就巧妙地在周記交流中不斷鼓勵這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最終,馬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阿勒泰地區二中。馬龍説,“有些話我們可能當面不好意思對老師説,但是可以通過周記以文字的方式錶述出來,寫周記對我們學生尤其對我幫助很大。”時至今日,馬龍還保存著那本
在孫麗倩所教的學生中,有些來自偏遠的村子貧困的家庭,營養不足的寄宿生活給他們身心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孫麗倩説:“為了這些孩子們,我堅持自己動手做飯,儘量不買衣物,減少開支,把每月領取的團中央發放的600元生活費盡可能地補貼到貧困學生身上……”
一年支教,孫麗倩與42個初三學生同住學校,朝夕相處。為了幫助這些孩子實現考入高中的願望,她把所有的時間和心血都撲在了孩子們身上,她與孩子們約定了共同的奮鬥目標,一起努力。42個學生參加了中考,26個孩子考上高中,這是學校幾年來取得的最好的中考成績。
貧困中堅守信念
“在這裡,我是有用的,至少我能影響這有限的幾個孩子的心靈,也許這就是我人生價值的體現,更是使我最終能夠堅守這個崗位的最大動力。”
一年的志願期結束了,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也讓孫麗倩喜歡上了鄉村教師這個清貧但又充滿幸福感的職業。
2007年,孫麗倩參加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特崗教師招聘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分配到富蘊縣克孜勒希力克鄉喀拉通克小學,一幹又是三年。當初和她一起服務的志願者或者回了內地,或者考取了當地的公務員,而她卻依然選擇留下來當老師。是什麼讓她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呢?
“不是沒有孤獨,不是沒有掉過眼淚,不是沒有想過離開、放棄!”孫麗倩説,只要她願意,只要她想離開,她就可以轉身。然而,當看到可愛的學生從
教學環境的艱苦是孫麗倩沒有想到的。富蘊縣克孜勒希力克鄉喀拉通克小學是一所哈薩克族的雙語小學,只有幾排破舊的土坯房子。在這裡上學的8個孩子中7個是回族,1個是哈薩克族。
按當地的風俗,是不過中秋節的。然而這一年中秋那個晚上,孫麗倩卻跟學生一起過了一個團圓節。那天晚自習時,當孫麗倩拿著水果和月餅走進教室的時候,她看到佈置得花花綠綠的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寫著“老師回不成家沒事,我們都是您的親人!” 那一刻,孫麗倩的眼淚止不住地掉下來。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所換回的是一顆顆水晶一般珍貴的心啊,這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禮物!那天晚上,孫麗倩根據學生的提議,拿出自己利用業餘時間做的 “沙包”,在明亮的月光下和孩子們快樂地丟起了沙包。學生馬輝説:那天晚上很開心,
想念媽媽的電話,想念爸爸噓寒問暖的呵護,想念跟朋友交心的暢快,孫麗倩也曾偷偷地掉過眼淚……三年來,遠在石家莊元氏縣姬村鎮北吳會村的父母多次來電話讓她回去,併為她在河北聯絡好了工作。面對朝夕相處的可愛孩子們,這個柔弱的女孩也只能一次次地在電話中哀求年邁的雙親,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
現在,因為人少合校,喀拉通克小學的孩子們很快就要到縣上去學習了!孫麗倩也被調到富蘊縣二中,為了更好地教好學生,去年她考取了新疆教育學院,成為成人與業餘教育分院2010級漢語言文學本科班的學生。
為了心中的“麥田”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心懷赤誠地去做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時,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很崇高。”
生活的艱苦,使她知道了這塊土地的貧瘠與荒涼;一次次的走訪,和孩子們長時間的交流讓她明白,這些孩子需要她,這塊土地需要她這樣的人。
一年的志願服務到期,孫麗倩選擇了留下;她以“特崗教師”的身份繼續進行“支教”。而在過去的四年中,除了作為支教志願者,還有一個心願支撐著孫麗倩走過最艱苦的時刻,那就是“麥田計劃”。
2006年剛到新疆,在參加志願者培訓的時候,孫麗倩認識了王晶冰——“麥田計劃”的發起者之一。從她那裏孫麗倩了解到“麥田計劃”是一個民間慈善公益助學組織,主要開展資助貧困學生和建立“麥田圖書室”等活動。當然,“麥田計劃”資助貧困兒童的行為要求志願者必須進行實地走訪,以保證學生資料的真實性。從此,在支教之餘,她進行了大量走訪工作。
走訪過程是令人難以忘記的。孫麗倩講了一個故事:他們常在阿勒泰的一個舊書攤上買雜誌念給學生聽。攤主就是一對姐弟。有一次,和他們聊天,才知道兩個孩子家境艱難,於是留下了他們家的地址,不久便去他們家走訪了。
“那對姐弟家的情景,我永遠忘不了。” 孫麗倩説,用各種編織袋綴起的吊頂,昏暗的房屋裏一墻醒目的獎狀和證書,屋子裏順著腳心往上鑽的寒氣,因為嚴重風濕性關節炎導致骨骼變形的母親,十幾年來飽受疝氣折磨的父親……這便是他們家。家中的三個孩子從上小學起,就開始自己賺錢養家、讀書。
當看到那裏的小孩,因為貧困,大冬天不得不穿著襤褸單薄的衣衫上學,因為父母病患,而早早扛起家庭重擔,看到那裏的孩子們那麼地懂事,孫麗倩不僅僅是感動,更覺得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
作為“麥田計劃”的志願者和“新疆麥田分社”的發起人,三年來,孫麗倩一直堅守著,她的足跡遍佈阿勒泰地區六縣一市的很多村落,教學和走訪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她説:“我看到了讓人觸目驚心的貧困,也看到了不一樣的孩子一樣的懂事勤奮,這都讓我有心碎的感覺。一開始覺得這些孩子是不幸的,但是看到孩子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得到了幫助,拿到了資助款,我又深深地覺得他們是幸運的!他們今天的貧苦也許正造就著他們將來成功的品質,我覺得我也是幸運的。”
在不斷的走訪過程中,孫麗倩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優秀的老師。面對這些朋友,她常會想到一個詞——崇高。她説,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心懷赤誠地去做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時,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很崇高。
自2006年8月中國“麥田計劃”在新疆成立分社起,三年來,孫麗倩的足跡遍佈阿勒泰地區六縣一市的鄉鎮和農村,實地走訪學生146人,資助貧困中小學生90人,募集資助款近25萬元。在阿勒泰市、哈巴河縣、富蘊縣等地的教學點建立“麥田圖書室”11間,募集圖書12萬餘冊,發放書包、文具等120余套,發放體育器材300余件。在她的感召和吸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麥田計劃”志願者隊伍,目前她已發展“麥田計劃”志願者30人。2008年5月還在烏魯木齊市建立了麥田圖書長期募集點。
作為新疆分社的負責人,孫麗倩常常感到自豪和感動,心中常常涌動著幸福的暖流,“麥田”已然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
熱詞: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