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歷時一年,足跡遍及雲南全省以及北京上海各地,雲南版的美食紀錄片《味道雲南》正在播出。該片將作為雲南衛視品牌節目《經典人文地理》特別巨獻在雲南衛視首播,這部充滿了原鄉情結“讓人流口水”的紀錄片將掀起又一輪雲南“夜宴”。
味道雲南·發現 沒有特點就是最大特點
“小乖乖來小乖乖,我們唱來你們猜,什麼圓,圓上天,什麼圓圓街上賣……”吃雲南菜,很多人是一邊猜,一邊怕,一邊吃,一邊想,因為很多飲食,就算吃到了嘴裏咽到了肚子裏,食客們也未必知道究竟吃的是什麼。在其他地方的人看來,雲南的飲食神秘、怪誕,甚至到了驚世駭俗的地步。稀奇古怪的形狀和製作工藝,刺激怪異的味道,完全不是尋常飲食的主流。雲南美食擁躉很多,有些甚至是迷戀,但有意思的是雲南美食並沒有明確的菜係之分,其美食的味道和特點非常豐富。於是,雲南菜很難用一個具象的詞彙來定義。到底雲南菜的特點是什麼?觀眾可以在節目中找到答案。
雲南菜沒有菜譜,沒有派系,沒有流光溢彩的樣貌,沒有特點似乎就是雲南菜最大的特點,雖然餐桌上沒有滿漢全席、金玉滿堂,但是,這毫不影響雲南人對鮮味的分辨和識別。究其原因,和雲南人追求食物的原始性不無關係。面對那些仿佛外星來客的食物,不喜歡的人好奇、驚恐,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但是,習慣了的人,卻覺得那是無法擺脫的食癮,一日不嘗,茶飯不思。於是,在色彩繽紛的飲食文化中,就有了雲南菜獨特、另類的身影。在《味道雲南》中,可以在雲南地界中看到我們前所未見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國》播出的諾鄧火腿、乳餅等其實只是冰山一角,石斛燉雞、盤腿、卷蹄、漆油煮雞、舂菜、蕁麻等美食將讓吃貨們再次為之瘋狂。
味道雲南·底蘊 看似沒文化其實很內涵
《味道雲南》一共分10個篇章介紹雲南美食,從開篇的《家宴春色》、《人間清歡》到充滿濃濃懷舊鄉愁的《歲月懷想》和《異鄉別戀》,每個篇章看似毫無聯絡,但其中內核緊扣。與傳統的美食節目不同,《味道雲南》在地域上採取了大範圍的跳動,並且不以地域和菜品分類進行劃分,反而每集都有自己的主人公:建水摘草芽的鄭紅偉兄弟;大理賓川雞足山腳下打香椿的楊繼梅一家;以及至今還完整保留製作怒江“漆油煮雞”傳統純手工做法的怒族小夥子王敬華……節目對食物樸素細膩的描述,對人和食材關係的微妙理解,也使得本片不僅僅是一部表現美食的紀錄片。以往對雲南美食看似沒有文化的誤讀,將在節目中改變,雲南美食的底蘊,質樸簡單,就在一塊塊大理鶴慶秘制的吹肝裏,就在一罐罐巍山殷記的鹹菜裏。
味道雲南·饋贈 最高明的廚師是大自然
“天生美味,味道雲南”,節目的宣傳語道破了雲南菜最寶貴的元素——大自然的饋贈。溫和平靜的氣候,多樣的地理風貌,使得雲南成為動植物的天堂和樂園,也讓雲南的食品在新鮮和自然上,獨佔鰲頭。植根于山地原野的味覺,並不太在意食物長得怎麼樣,而是新鮮的程度怎麼樣。所以,在飲食界,有一種普遍的認同:最高明的廚師並不是人類,而是自然。
在雲南,有句民間俗語“一屁股坐著三味藥”,説的是自然在養育我們的同時,其實已經把生存的道理和出路也告訴了我們。但是,利用自然的恩賜,需要非凡的智慧和駕馭能力,當我們的先民在實踐中掌握了制衡、調和的原理,並懂得尊重自然、師法自然的同時,自然界裏的草蟲花鳥,就成為生生不息的饋贈。雲南的美食中就因為有了自然饋贈倍加珍貴,節目中呈現了從石屏的玫瑰糖,峨山的茶宴、竹宴,易門的菌子,到洱源的海菜,南華的松露,昭通的天麻煮雞等大自然美食,可見雲南人已經把大自然和美食做到了最佳融合,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走的,山上長的,都能成為雲南美食,這樣的美味具有唯一性,不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