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導演發言
2013年10月20日上午,大型紀錄電影《中國星空》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中國星空》是我國第一部以星空為題材的大型自然、地理、人文紀錄片,是國內首次大規模專業拍攝星空,具有重要的開拓和創新意義。
此次發佈會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藝術研究所與北京天文館聯合舉辦,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京報、中國電影報、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報等眾媒體參加了發佈會,出席嘉賓有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鳳凰衛視節目副總裁鍾大年、央視著名紀錄片導演孫曾田、中國網絡電視臺副總經理問永剛、電影頻道創作部主任董瑞峰等。
一、純美星空——美的洗禮
發佈會在精彩的短片播放中開始。浩瀚銀河,繁星密布,整個星空都在飛翔、漂移,鏡頭畫面極盡華美、震撼,引來現場觀眾陣陣驚嘆。
總導演周文首先介紹了該片的緣起、意義、主要內容與當前進展。
據他介紹,《中國星空》主題的第一個層次是自然與地理。時間維度上,主要拍攝星空的一年四季。空間維度上,將結合我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景,容納山川地理、名勝古跡、當代建築等等,涵蓋以北京為中心、北起黑龍江漠河、南至海南三沙、西至新疆西藏、東至大海等廣闊地區,將是中國星空的大集匯。
這一層次希望展示給觀眾一個美輪美奐的、純凈到極致的星空,同時,也是從星空這一獨特角度表現“美麗中國”。
該片首先是一次超豪華視覺之旅,一場美的歷程,美的洗禮。
影片採用紀錄片的形式,導演認為,在電腦動畫製作高度發達的今天,真實記錄星空,記錄星空無與倫比的美,是想告訴觀眾如此純美的東西就在生活中、在大自然裏,人的肉眼就可以直接看見,這很有意義。
二、星空與人的故事——自然與心靈的交響史詩
紀錄電影《中國星空》的第二層次是人文,講述星空與人、與人類的故事。
總導演周文認為,星空從來就是人類夢想的搖籃、心靈的鏡子,是創造力與想象力的邊界,是青少年理想的遠方,是老年後溫馨的故鄉,是人類心靈與精神的出發點和棲息地。正是由於有滿天繁星,有太陽與月亮,所以,我們人類儘管只是茫茫天宇中之滄海一粟,卻可以同日月齊輝,可以如繁星璀璨,可以站在銀河之巔,可以達到宇宙的高度。
所以,周文認為,星空是人類夢想的故事,是人類心靈的歷史,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星空。在滿天繁星的夜晚,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嚮往和憧憬,都曾尋覓過屬於自己的星星。站在星空下,面對它的純凈,我們看到的是自己最真實、最柔軟、最美麗的心靈。
在今天這個極度物質與浮躁的時代,本片試圖讓人們重溫星空的純粹與純凈,回歸自然,回歸心靈,喚起內心深處的夢想。
為此,該片的目標不僅是打造中國“星空版”《海洋》《遷徙的鳥》這樣高端的影視文化産品,更要譜寫人類與星空關係的宏大史詩。
三、尋找最美星空——環保意識
該片更為現實的意義是環保意識。
目前的燦爛星空都只存在自然環境保護較好、沒有遭受嚴重破壞的地區,通過本片絕美星空的呈現,希望引起人們的反思,為了美麗的星空、美好的生活家園,必須增強環保意識。
與此相關聯,本片將發起尋找中國最美星空活動。當今,在世界上有“國際黑暗天空保護區”,指沒有遭受任何人為破壞的地區,包括沒有光源污染,我國還沒有這樣的概念。《中國星空》內容之一,是拍攝全國各地的最美星空,這是一個尋找與發現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將呼籲建立星空保護區或者黑暗天空保護區。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引起人們對環保的重視。
四、填補空白
發佈會上,該片logo設計者,13歲的小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星空體驗和一篇關於星空的作文;詩人扎西拉姆-多多朗誦了自己的經典作品,“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星空攝影師談了拍攝中的酸甜苦辣。之後,攝製組發佈了3個面向全社會的徵集通告:“我與星空”人物和故事徵集、星空圖片徵集、星空主題歌歌詞與音樂徵集。發佈會在《你看見或沒看見 星星都在閃爍》聲情並茂的朗誦中結束。
資深紀錄片人、鳳凰衛視節目副總裁鍾大年在發言中指出,《中國星空》人文、意念的植入很有創意,與伊文思《風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著名紀錄片導演孫曾田則從自己少年、青年、拍片三次看星空的切身經歷出發,認為《中國星空》很有意義,填補了星空題材紀錄片的空白。
紀錄片《中國星空》于2013年7月23日在中國第一縷陽光照耀之地山東日照市正式開機。至今已赴山東、河南、陜西、甘肅、青海、河北、內蒙等地拍攝。儘管才剛剛開始,也沒有做大的宣傳,但由於題材本身的價值與意義,已引起社會的不少關注。拍攝的敦煌魔鬼城星空圖片在微博上的閱讀者短時間就超過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