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黑龍江省委書記:中華大糧倉為現代農業改革探路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11日 2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政府網 | 手機看新聞

領導人視頻集

原標題:

中華大糧倉為我國現代農業改革探路
——訪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1日電(記者 惠小勇、孫英威、管建濤)作為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産基地,“北大倉”將如何繼續高産穩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如何肩負起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重任,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探路?如何實現農業、農村、農民協調發展?為此,新華社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

  記者:作為我國産糧第一大省,黑龍江糧食總産已經實現“十連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黑龍江農業下一步發展方向是什麼?

  王憲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黑龍江的重要使命,任何時候都要把糧食生産和發展現代農業牢牢抓在手上。在抓好糧食安全生産保障能力建設的前提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也是我們面臨的艱巨任務。

  黑龍江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優勢在生態,潛力在水利,效率在農機,支撐在産業,保障在科技,活力在改革。下一步,我們將以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為重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護資源、保護環境、保護耕地,發展節水農業、循環農業、高效農業,著力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發展,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解放和釋放農村活力,實現農業永續發展。

  一是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總的方向是擴大高産作物種植面積,發展高效農業,儘快改變“種十畝不如種一畝”的現象。二是加快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建設更多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三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真正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四是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大力發展農業裝備製造業,提高田間綜合機械化程度。五是深化農業綜合改革,破解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使農業生産關係更好適應生産力發展。

  記者:今年上半年,國務院確定黑龍江省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這次改革的深遠意義是什麼?黑龍江省將在哪些方面實施改革?

  王憲魁:黑龍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佔全省耕地的80%和糧食産量的90%,土地平整,土質肥沃,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優勢。國家確定在兩大平原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先行先試是我省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機遇,有利於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有利於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有利於完善農業産業體系,有利於探索“新四化”同步發展新路徑,引領和推動農村改革實現第二次飛躍,為全國糧食主産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積累經驗、探索新路。

  我們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神聖使命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主要做好四件事情:第一件,創新農業經營主體。通過企業帶辦、能人領辦、政策引導等措施,培育壯大農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業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經營。第二件,創新農村産權制度。加快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集體資産使用、農民宅基地退出轉讓等制度,為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創造條件。第三件,創新農業金融服務體系。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農業農村,解決農民貸款難、融資難問題。特別是要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提高農民風險承受能力。第四件,創新農産品市場體系。建立健全農産品市場,真正搞活農産品流通,使農民掌握更多市場話語權。

  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近年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態勢如何?未來發展思路是什麼?

  王憲魁:近年來,黑龍江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積極發展各類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分散的土地連片起來,把分散的作業統一起來,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科技化水平。截至2012年,全省投資千萬元的大型現代農機合作社達到817個,自主經營土地1100萬畝,代耕、代種、代收面積4000多萬畝。

  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注意四點:一是尊重農民意願,不搞行政命令,建設農民自己説了算的生産經營主體。二是堅持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方式發展生産經營主體。三是充分保障農民權益,在保證承包權不變的前提下,引導農民以帶地入社為主,帶機入社、帶資入社、帶技入社,保障農民保底收益,讓農民享受更多分紅。四是強化政策扶持,推動涉農貸款、抵押擔保等政策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

  記者:要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就要在現有基礎上深挖農副産品的增值潛力。黑龍江省生産的農産品以“原字號”為主,如何提高這些農副産品的附加值,讓更廣大農民受益?

  王憲魁:黑龍江農産品産量大、質量優,市場需求也比較旺盛,但一直以來都以銷售“原字號”為主,存在著種強銷弱、量大鏈短、質優價不優等問題。

  我們必須做好農業增效這篇文章,不斷提高農副産品附加值,在農業取得好收成的同時,農民也能獲得好收益。一是要做長農業産業鏈條。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強化産供銷對接,新上一批精深加工項目,做強一批精深加工企業,強化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讓農民分享更多加工環節帶來的利潤。二是要做活農産品流通。抓好倉儲、物流、市場等設施建設,把龍江有特色的産品賣到全國各地,把更多銷售環節的利潤揣進農民腰包。三是要做優農副産品品牌。做大做強綠色食品産業,加強與沿海發達省份合作,加快打造全國綠色有機食品第一大省,把更多的農産品端上全國人民的餐桌,叫響“寒地黑土”、“綠色有機”品牌。

  記者: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但還不是農業強省,其癥結在哪?如何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把黑龍江從農業“大”省變成“強”省?

  王憲魁:黑龍江還不是農業強省,主要是有三個問題:一是生産環節的問題,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二是加工環節的問題,農業産業鏈條短,附加值和綜合效益不高。三是銷售環節的問題,市場化程度低,既存在銷路不暢的問題,又存在售價不高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抓住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重大機遇,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守住保護生態環境這個底線,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闖出一條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加快轉變的新路。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