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中國資源衰退型城市要陣痛轉型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06日 1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東南網-福建日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昔日繁華的“汽車王國”最終上演無奈破産的悲劇,而曾與底特律一樣遭遇發展瓶頸的德國魯爾區眾多城市,卻實現了華麗轉身。專家認為,對於中國不少城市建設者而言,在轉型發展中,再大的船、再難調頭,也已經到了需要轉舵的時候。

  魯爾區曾是歐洲最大的工業區,以採煤、鋼鐵、化學等高污染重工業為核心,隨著傳統工業衰退一度“走投無路”。

  德國政府並沒有放任魯爾區自生自滅,而是開展了工業整治,一面發展新興工業、輕工業,另一面調整區內生産佈局,開發原來相對落後的魯爾區北部。同時,利用自身優勢開發工業旅遊項目,建設工業博物館等文化産業。

  如今,魯爾區有3000多處工業遺跡、百餘座劇院,礦區成文化紀念活動的舞臺,礦業同盟所在地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生活方式獨具一格。

  3日公佈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下稱規劃)顯示,我國67個城市由於自然資源趨於枯竭,經濟發展滯後,民生問題突出,生態環境壓力大,被列為衰退型城市,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和難點地區。

  在中國,與底特律發展模式類似的城市不在少數,同樣面臨著轉型陣痛。

  其一,“單一産業”依賴型。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劉士林教授説,主要包括依賴鋼鐵或石油的東北老工業城市,依賴低端外貿製造業的部分沿海城市等,將來“日子都不好過”。

  其二,“大幹快上”超前型。長期關注城市經濟學的上海市徐匯區政協委員施薔生説,快速城鎮化中一些城市“大幹快上”,通過“大修基建”試圖激活城市活力,最終可能創造出一座座“鬼城”,政府債臺高築、土地卻閒置浪費。

  專家認為,資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資源型産業“一業獨大”的問題,産業結構不合理,資源型産業比重大,不利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劉士林認為,中國城市要想延續自己的繁榮,需要實現兩點:其一,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既有主業也有副業、既有優勢資源又有後手的均衡發展;第二,進行城市發展的中長期預測,“不要把所有本錢都壓到一個事情上,要有‘備案’。”

  “底特律更新改造的失敗説明:城市不是建造出來的,而是應該去依靠産業和人。缺乏産業支撐,就算設計一流也最終只是一座鬼城。”施薔生説,新一輪城鎮化要特別注意産業規劃,真正讓錢流向有地方特色、有競爭力的産業。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中央政府不應是簡單地用錢來擺平已有債務,而應阻止地方盲目投資擴張,形成新的不良債務,“沒有競爭力的産業堅決不投。”

  《規劃》強調,應著力破除衰退型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千方百計促進失業礦工再就業,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快廢棄礦坑、沉陷區等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力求到2020年,資源枯竭城市歷史遺留問題基本解決,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轉型任務基本完成。(新華社上海12月4日新媒體專電)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