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無論是服裝、鞋類、玩具、食品、小家電等日用商品,還是五金、織機、礦山機械等勞動密集型工業設備,東南亞國家的消費者對上述的“中國製造”毫不陌生,這些産品數量大、價格低,但附加值也有限。
不過,那都是老黃歷了。近日,中泰雙方簽署的《中泰政府關於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與泰國農産品交換的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標誌著中國高鐵技術正式走向東南亞;中國渤海鑽探與中國石油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聯合在印尼實施的勘探定向井順利完井,中國國産精細控壓鑽井技術與裝備首次在國際市場亮相就博得滿堂彩;前不久破土動工的雅加達輕軌工程採用的是中國輕軌技術及設備;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多個中國汽車品牌陸續進入東盟市場,銷售量逐年增長;聯想、海爾、華為、中興已成為東南亞民眾心目中的世界級品牌;中國多個雜交水稻良種在東南亞廣袤的土地上屢創高産紀錄;中國將在2015年底利用中方貸款為老撾發射一顆衛星;中國“北斗”將在東南亞天空中編織出通訊天網……。如今的“中國製造”正逐步升級,其中高新技術商品在東盟市場的份額逐年擴大,發展潛力無限。
中國高新技術商品之所以能打入東南亞並逐年提高市場份額,3個因素起著重要作用:
首先,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下的全面經貿合作發展順利。中國—東盟10年間年均23.6%的貿易增長率、目前4000億美元的貿易總量、10年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的相互投資、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由貿易區等等,這些輝煌的數據具有説服力和標誌性。更令人鼓舞的是,中國—東盟在慶祝戰略夥伴關係“黃金10年”的同時,已經提出要打造未來的“鑽石10年”,經貿合作的深化將為中國高新技術商品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其次,中國高新技術商品的競爭優勢逐步增強。在許多高新技術領域,中國正迎頭趕上,高新技術商品的競爭優勢逐步增強。“技術先進、功能可靠、使用安全、低碳環保、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尤其在價格方面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這些都是當今國際市場對許多中國高新技術商品的肯定,於是才有了大批中國技術和中國商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第三,中國高新技術商品比較適用於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大多數國家還屬於發展中經濟體,其整體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尚處於蓄勢待發的階段。中國高新技術商品出口東南亞具有距離和成本的優勢,並有利於促進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利於提高東南亞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為了支持東南亞國家引進中國高新技術商品,中方在貸還款方式、項目資金籌措、售後服務、技術升級換代等方面,都本著幫助友好鄰邦的誠心實意而提供了許多互利互惠的便利,真正做到了“惠鄰、富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