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評論:生態“聚寶盆”聚起什麼

發佈時間: 2013年11月16日 08: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人民日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商河縣大沙河濕地公園。

  王曉良攝

  4條縱橫南北的寬敞大道,排列有序的垃圾桶和乾淨整潔的路面,清一色的新房……來到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龍桑寺鎮劉集村,眼前的景象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商河,越來越多的農民過上了城裏人羨慕的好日子:鄉鎮都建起了親水休閒公園,全年330多天空氣質量達到優良,“天藍、水清、路凈、樹多”的鄉村越來越多。

  自2007年開始創建生態縣以來,這個“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在生態建設上花了大本錢,每年生態建設資金投入佔GDP的7%以上,同時建立嚴格的環境準入機制和幹部考核機制。如今,商河人得到了回報,不僅享受到了較好的生態環境,而且擁有了一個持久受益的“聚寶盆”。

  生態養殖:一隻“笨雞”賣150元

  在賈莊鎮南龐村鄉村綠洲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智慧溫室大棚裏,記者發現,這裡出現了南方才有的芒果、台灣青棗、番木瓜、番石榴。公司負責人介紹,商河縣具有獨特的地熱能資源,到了冬天,僅電費一項每平方米就能節省44元。另外,商河縣的自然條件特別適合培植紅掌,日溫差保持10攝氏度左右,特級苗的出苗率高,這裡的紅掌在長江以北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70%以上,年銷量達80萬株。

  29歲的女工董艷華是南龐村的農民,現在的生活讓她十分滿足。“過去在地裏忙得起早貪黑,趕上好年景,每月也就七八百元的收入。現在公司每畝地給我1000元,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既能照顧孩子,又能掙錢,比前幾年在外地打工好多了!”董艷華説。

  “商河農民培育一盆蝴蝶蘭,賣出去就能掙幾十元甚至上百元,這就是生態經濟。”商河縣委書記姜濤對“生態經濟”情有獨鍾。

  良好生態成了“聚寶盆”,群眾從中持久受益。

  在位於玉皇廟鎮的畜牧生態養殖示範園,百餘畝林地上,雞和豬在其中漫步、奔跑,雞舍和豬舍乾淨整潔,聞不到一絲異味。這個示範園回歸傳統飼養方式,利用林下牧草,散養畜禽。畜禽舍內鋪設發酵床,實現糞污零排放。

  示範園工作人員韓文介紹,這裡的豬養殖週期在17個月以上,目前達到600頭生豬和4000隻笨雞的飼養規模,並註冊了鼓鄉牌黑豬肉、鼓鄉牌笨雞和笨雞蛋等品牌。由於其特別的養殖方式,這些産品的售價也不同一般,豬肉價格達每斤80元,雞每只150元,雞蛋每個3元。

  “我們這個示範園重在保證質量,産量還在其次,主要還是要發揮科技示範的作用。現在每年都要接待500人次的農民過來參觀學習,附近已經有不少農民開始像我們這樣做了。”韓文笑著説。

  近年來,商河縣大力構建優質高效生態農業,打造綠色食品、無公害蔬菜、健康肉食等生態品牌;依託溫泉地熱資源,發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2011年底,商河縣作為全國200個産糧大縣之一,受到國務院的表彰。目前,全縣生態觀光農業示範基地達到10個,無公害産品達到28種,綠色食品達到9種,成為濟南市唯一的省級出口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縣。

  生態環境:村莊掩映綠樹中

  如今,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商河最大的優勢。這一優勢並非天上掉下來的,是靠雙手實實在在幹出來的。

  2007年是商河縣開展生態縣創建的啟動年。“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表述,無疑是對當時的商河縣形象、準確的概括。一些初到商河的人甚至不敢相信,這裡也是省會城市的一部分:地鹼水鹹環境差,縣城每天限時供水,連像樣的城市排污系統都沒有。2006年,商河縣的地區生産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和人均財力3項指標在山東省“30弱縣”中,分別排第24位、第26位和第28位,人均財政收入僅是濟南市的1/10。

  “雖然基礎差,但我們埋頭苦幹,想方設法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環境。”商河縣委常委、副縣長李冬利告訴記者,商河在市政公用設施方面下硬功夫,日供水量3萬立方米的清源水廠實現供水,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投入運行,城市管道天然氣的管網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一大批重點公用設施項目,讓商河終於有了城市樣。

  縣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採取專業隊和義務植樹相結合的形式,植樹增綠。記者採訪時看到,在沙河鄉大沙河岸邊及田間地頭,到處都是群眾栽植樹木的忙碌身影。

  到去年底,全縣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33.16%,比2000年的14.9%翻了一倍還多。而今,穿梭在商河縣的各個鄉鎮之間,人們會發現這裡的很多村莊被“淹沒”在林海中。如果不是裊裊的炊煙在樹梢縈繞,暴露了藏在樹林後面的農家,找到那些散佈在樹林中的小村莊,的確讓外鄉人為難。

  在濟南市2012年度生態市建設目標考核中,商河縣名列第一。全縣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的村莊達到100%,其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並列山東省第一。12個鄉鎮(街道)全部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3個村獲得省級生態村稱號。去年,這個年財政收入僅5.3億的小縣,成為山東首個省級生態縣。

  “以前在外面説起家鄉總是感到自卑,現在商河生態好、有溫泉,説起家鄉感到的是驕傲!”沙河鄉居民孫延利説。

  生態建設:棍子、位子、票子

  經濟欠發達的商河,為什麼能夠在生態建設中佔得先機?姜濤認為,“區域競爭歸根結底看的還是生態環境。特別是對欠發達地區來説,高起點就是最大的後發優勢,高標準就是最大的節約。”

  商河縣縣長孫斌説,商河縣搞生態建設,離不開“棍子、位子、票子”這“三子經”。

  棍子,是嚴格的環境準入機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項目被嚴格控制,對不符合産業政策和生態功能區要求、達不到污染排放標準的項目一律説“不”,對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未批先建的土小企業堅決取締。2007年以來,全縣共淘汰20余家落後産能企業,涉及産值上百億元,取締土小企業93個。

  位子,是嚴格的幹部考核機制。商河縣政府與全縣各責任單位簽訂責任狀,將污染減排、節能降耗任務細化分解到具體單位,並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體系。

  票子,就是舍得投入,這對於商河縣來説無疑是最大的難題。近年來,他們積極向山東省、濟南市爭取扶持資金,濟南市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商河縣的生態建設。作為山東省首批20個財政直管縣之一,商河縣每年獲得省政府環境治理資金200萬元。商河縣積極推行“以獎代補”政策,每年由縣財政拿出1000萬元資金,專門用於獎勵生態建設上取得突出成績的鄉鎮。

  據了解,商河近年來用於生態縣建設的投入累計已達40億元,每年資金投入佔GDP比重達7%以上。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聚寶盆 生態建設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