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廣東頻道11月7日電(曾 勇)縱觀鐵路改制半年多成效已經顯現,鐵路實現了政企分開,各項改革順利推進。新成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大力實施貨運組織改革,深刻變革鐵路貨運組織模式,最大限度方便貨主運貨流轉,同時進一步深化客運組織改革,更大程度方便旅客購票出行,讓全社會看到了鐵路新景象和新面貌。
近幾年,我國鐵路實現了較快發展,已分居世界第二、第一的鐵路營業里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基本保障了國民經濟運行和人民生産生活的需要,也得到了全社會的基本肯定,但離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由於存在體制上的種種弊端,資源配置效率低,制約了鐵路的良性發展。
鐵路要走出計劃經濟的牢籠,駛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實現,舍此別無他途。而深入推進鐵路改革既需要鐵路自身努力,還需要社會的推動,更需要國家的決心。
近年來,原鐵道部也一直有所嘗試進行政企分開,先後剝離了工程建設、院校和政法等單位,將鐵道系統的340萬職工縮減為200萬,但對相對落後的管理體制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觸及,計劃經濟的“堡壘”始終未能攻克。用理性的眼光審視,鐵路自身根本無法扭轉政企合一的體制弊端。長期下去,鐵路將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和綜合運輸體系的發展。因此,從政府到民間要求鐵道部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這次鐵路管理體制改革,就是新一屆中央政府對運輸業發展趨勢和各方訴求的正面回應,下大決心推進的結果。
眾所週知,運輸業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向客戶提供越來越完整和質量更優的運輸服務過程。由於我國沒建立完整綜合的交通運輸體系,存在單兵作戰的現象,鐵路只能“站到站”,水運只能“港到港”,空運只能“場到場”,單一的運輸方式,僅僅佔有單一的運輸市場,而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運輸鏈條。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客觀上要求運輸業變成了多種運輸方式共享的立體型産業、完整型産業,否則,全社會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太大。
目前,我國社會物流成本相當於GDP的18%,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成為物價上漲的重要推手之一。隨著鐵路併入交通部,“公、鐵、水、空”等交通運輸方式銜接進一步緊密,各種聯運方式將得到有效推廣,將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今年6月15日,全國鐵路以空前力度、空前果敢實施貨運組織改革後,鐵路迅速由“審批員”向“服務員”轉變,手續化繁為簡,運貨實現隨到隨辦。同客運一樣,貨運組織改革讓鐵路整體形象有了巨大轉變。目前鐵路貨運已經融入社會大物流之中,各種聯運方式不斷得到推廣,大大節約社會物流成本,讓群眾享受到了便利和實惠。
今年10月份,國家鐵路貨運裝車、貨物發送量持續走高,貨運組織改革成效凸顯。10月6日,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1151.5萬噸、裝車175450車,均創單日新紀錄。緊接著10月7日裝車143633車創今年最高水平後,又于10日、11日、12日、14日接連打破紀錄。10月14日,國家鐵路裝車 144384車,同比增加10513車,比今年以來日均貨運裝車增加了8935車。全國鐵路10月貨物發送量完成34810萬噸,同比增加2390萬噸,日均發送貨物1122.9萬噸,同比增長7.4%。
與此同時,鐵路深化客運組織改革的步伐也沒有停滯不前,今年火車票不僅實現了全國通訂通取,還實現了全國通退通改,進一步方便了旅客購票出行。
雖然鐵路改革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出現了一些可喜的新氣象,但改革貴在堅持、貴在深入、貴在穩健。因此下一步鐵路改革既要做到大膽邁出,但還要做到穩步推進。因為步伐小了,改革推不動,工作節奏跟不上;步伐亂了,改革容易偏,後續動作跟不上,要做到步步為營,環環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