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醫療機構的“圍墻”內外

發佈時間: 2013年10月15日 1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國務院10月14日發佈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要以改革的手段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引入社會資本。分析認為,這一明確的意見,預示著長期以來不利於民營醫療服務業發展的機制將被打破,民營醫療投資與發展將迎來新的重大機遇。

  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大背景下,民營醫療機構依然在醫療消費中被邊緣化,目前,由於醫療資源的匱乏或不均,看病貴、看病難、醫患矛盾突出等問題依然嚴重。據《2011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目前有大約92%的人次在公立醫院看病。與此同時,民營醫院僅僅佔了8%的份額。在各种醫療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公立大型綜合醫院為何人滿為患?而民營醫療機構為何卻發展困難?

  公立醫院接收90%以上患者

  既然公立醫院掛號難,耗時費力,為什麼絕大多數患者不去民營醫院就醫?看看公立和民營醫院的待遇差異就明白了。

  目前,公立醫院的定位依然是國家事業單位,屬於非營利性質的服務機構。公立醫院長期以來一家獨大原因,正在於其受到“準入制度”之類的行政保護,這種“準入制度”不但區分了公立和民營醫院的社會待遇差異,而且影響到各個方面的利益分配,比如限制民營醫院成為醫保定點,不給民營醫院稅收優惠。單這兩條,就勢必會把幾乎所有的患者導入公立醫院。

  事實上,作為非營利性質服務機構的公立醫院,其屬性早已發生變化。由於國家的直接財政投入很少,公立醫療機構實際上都在承擔著盈利的任務。2012年,中央及地方財政投入佔GDP總量的比例,醫療衛生僅僅只有1.7%。其餘的93%需要醫院自己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劉忠軍分析認為,政府給公立醫院的投入只有10%,如果把醫療服務費、藥費等所有的費用都壓低,醫院根本無法運營。

  2012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衛生部頒發關於公立醫院改革的文件中明確,落實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諸多政策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浙江省政府前不久初出臺的《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加快發展的意見》要求,把公立醫院改製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優先選擇並支持具有辦醫經驗、社會信譽好的社會資本,通過合資合作、收購兼併、融資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積極穩妥地將部分公立醫院轉制為民營醫療機構,適度減少公立醫療機構數量,降低公立醫院比重。

  公立醫院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管理機制不夠靈活,監管缺失,造成某種程度上的腐敗現象和誠信危機,醫療工作者和患者都面臨極大的壓力,難免造成各种醫患矛盾。浙江省早在2005年曾嘗試公立醫院民營託管,但在實踐中卻出現了各種複雜的問題。

  就目前而言,在公立醫療系統,資源分配不均也十分明顯,這也是造成看病“擁堵”問題的主要原因。以北京為例,像協和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同仁醫院這樣的醫療單位,掛號非常困難。大量患者涌向醫療資源相對具有明顯優勢的大城市公立醫院,其結果是基層普通醫療服務人力與資源閒置。要解決這一矛盾,只有在制度設計上做到相對合理與完善。

  由於準入門檻對社會投入醫療服務的限制,現有的民營醫院也基本停留在病種特殊的專科醫院,同時,在投資和競爭機制都缺乏相對公平的環境下,大部分民營醫院相比公立醫院而言,在軟硬體投入上都相對滯後。這就潛在地引導著民眾的就醫觀念,將公立醫院作為首選。

  民營醫院為何長期邊緣化?

  由於缺乏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引導,目前民營醫院普遍存在著各種較為突出的問題。由於民營醫院起步較晚,大部分規模較小,設備相對落後,相對公立醫院而言,依然缺乏對優秀醫療人才的吸引力,很難獲得較好的社會評價。2013年2月,杭州一家民營醫院曾開出80萬元年薪的高價聘請一位當地有威望的婦科醫生而未果。

  儘管如此,近年來民營醫院擴張速度還是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底,民營醫院數量為8864所,同比增長21.23%,公立醫院數量為13519所,同比減少2.41%。當季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15.6億人次,同比增長12.5%,其中民營醫院診療人次達5121.8萬,同比增長37.62%,居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首位。

  民營醫院爆髮式增長的同時,政策紅利遲遲不見兌現。在2009年之前,國內營利性醫院的平均稅率高達8%-11%,在如此高的稅負下,大多數營利性醫院的邊際利潤都是負數。在民營醫院發展不健全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民營醫院項目的經營狀況也良莠不齊。中國醫療行業投資回報期平均要10年以上,才能形成穩定的利潤回報。

  廣州現代醫院是中國博愛醫療集團在2005年投資的一家規模與二級醫院相當的綜合性醫院,直至2011年現代醫院才實現盈虧平衡,稅收對凈利潤率平均只有10%左右的民營醫院來説是一大負擔。

  方正集團和北京大學分別擁有70%和30%股權的北大國際醫院,總投資規模超過40億元,將集結36個醫療中心、49個醫療學科、1800張病床。然而自從2003年立項至今,由於融資困難和各種政策障礙,北大國際醫院依然尚未投入使用。

  相比投資過大、回報期過長的綜合醫院,像愛爾眼科這樣的專業連鎖醫院,因為定位明確,往往能從市場中分得一份資源。愛爾眼科去年凈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6.33%。

  政策放寬:利於民營的信號

  《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之所以被看好,是因為其釋放的對社會投資産生吸引力的明確信號。同等待遇、準入門檻降低、稅收優惠等政策,對於廣泛吸收社會投資非常有利。

  該意見首先明確放寬了市場準入。“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不斷擴大開放領域。簡化對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兒童醫院、護理院等緊缺型醫療機構的立項、開辦、執業資格、醫保定點等審批手續。非公立醫療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實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

  該意見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健康服務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鼓勵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推進商業保險公司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積極開發長期護理商業險以及與健康管理、養老等服務相關的商業健康保險産品。支持創新藥物、醫療器械、新型生物醫藥材料研發和産業化,支持到期專利藥品仿製,支持數字化醫療産品和適用於個人及家庭的健康檢測、監測與健康物聯網等産品的研發。探索發展公開透明、規範運作、平等競爭的藥品和醫療器械電子商務平臺。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表示,發展健康服務業意味著中國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醫藥衛生制度發生重大轉變。以病有所醫為中心,將整個産業鏈前移和後移,更加強調産業鏈前端的健康管理和強身健體,以及産業鏈後端的護理、康復和養老。(央視網/記者  閻海東)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