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廣網北京9月1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連續四天走高後,昨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153個基點,突破新高。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美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向、量化寬鬆退出的影響、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金融可能出現的動蕩,都將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這些不確定性,使得即使國內經濟向好,也難以對人民幣走勢做出準確判斷,人民幣的浮動一向牽動外貿企業以及很多投資者的神經,如何克服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恐懼”?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張永軍就此點評。
【嘉賓介紹】張永軍,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曾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處處長、世界經濟處處長。研究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
外貿企業對人民幣升值很敏感,甚至有一種“浮動恐懼”。張永軍認為,這種局面必須面對,但也要想辦法減少損失。
張永軍:在目前多數貨幣都實行浮動匯率的情況下,企業必須面對浮動匯率這樣一種局面,因為人民幣實行的是所謂有管理的這種浮動的匯率,相對於其他貨幣應該説幅度小于很多貨幣。我們國家的企業不應該恐懼匯率的浮動,而是去適應大的環境,當然它也可以尋找方法應對波動對它造成的影響。一種是企業多持有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的資産,不同貨幣之間的波動,多數情況下應該是能夠相互抵消一部分。另外一種就是説從我們國家來講,可能應該發展多種以外匯作為投資工具這種産品,企業可以通過做這種像外匯的期貨,甚至期權這種形式抵消浮動給它造成的損失。
還有這樣一種説法,由於人民幣利率大大高於美元、日元等主要貨幣,人民幣還在升值,財富會因此外流。張永軍認為,這有一定道理,但未免有點簡單化。
張永軍: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其他國家一些企業或者居民通過持有人民幣也就從中分享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但是這種看法有點簡單化,不應該完全以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來衡量我們國家持有的外匯資産,看是不是就説貶值了。我們所擁有的外匯儲備,一方面可以到國外去做投資,另一方面相當大一部分,企業實際上在做購買國外的商品和服務,要衡量受沒受損失,不完全單純的用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來衡量,更多的是應該用這麼多外匯儲備,不同時期能夠購買的國際商品、服務、購買的能力沒有受多少損失的話,就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