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315快報

快速檢測能卡住“問題中藥材”嗎?

發佈時間: 2013年09月10日 14: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科技日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本報記者 楊朝暉

  近日,“硫磺貝母”“紙制藏紅花”“硫熏枸杞”等一些被黑心商家加工過的中藥材紛紛曝光。而更早之前,一國際NGO組織未具名的第三方檢測報告,矛頭直指中藥材樣品農藥殘留問題嚴重。儘管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提供的數據顯示,以我國“農藥殘留”檢測標準,國內檢驗獲取的“農藥殘留”超標率在10%以下,與前述機構僅檢測65種藥材得出的超標率有很大出入。但顯然,農藥和金屬殘留問題如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我國中藥材市場發展將嚴重受阻。

  據了解,我國目前對中藥材中的六六六、DDT及部分有機磷類農藥等24種農藥都有檢測標準。同時,對中藥材重金屬殘留也有相應標準,2005年版《中國藥典》中,增加了中藥材中鉛、鎘、砷、汞、銅等5種有害元素的測定方法及限量標準。2010年新版《中國藥典》在中藥附錄中加強了安全性檢查總體要求,在中藥正文標準中增加或完善了安全性檢查項目。

  資料顯示,我國科研人員從“九五”期間開始不斷探討快速檢測技術在中藥材安全性檢查中的應用,近來也不斷有一些快速檢測方法披露。

  這樣的技術是否可推廣到中藥材産地和市場的現場自測和執法監測中呢?國家藥典委員會首席科學家錢忠直表示,科學技術進步,使中藥材快速檢驗技術與方法得到發展,可以作為國家標準檢測方法的一種有益補充。但快速檢測技術目前只能作為一種初步篩選的手段,無法給出合格與否的結論,因為所有影響健康的有害物質都是和量直接相關的,現有的快速檢測方法無法給出準確的量值,其準確度和精密度不能滿足定量分析的要求,所以最終結論還應當按照藥典的方法進行檢測。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首席專家林瑞超解釋説,中藥材農殘和重金屬含量檢測需要運用微量分析方法,使用非常靈敏的儀器在實驗室完成。農殘在中藥材中含量可能只是百萬分之幾,快速檢測受微量限制導致誤差很大。

  四川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基地。記者從成都市食品藥品檢測中心了解到,他們在一些中藥材專業市場已經設立了快檢室。四川省食藥監局安監處相關負責人屈波介紹,目前他們普遍使用的一項快檢技術是中藥紅外光譜檢測技術,它通過分析每種中藥的特徵“指紋”,可以無損、快速、簡便地鑒別出中藥材的真偽優劣、是野生還是栽培等。而對於農殘和重金屬檢測,由於其在藥材中含量少,檢測難度大,據他了解,此類技術還在研究探討階段。而他們在監管中主要是憑經驗發現違法目標,然後進行抽檢,並按照藥典檢測出具的檢驗報告作為是否處罰的依據。

  “節約時間、人力和物力資源”是專家對快速檢測技術給出的一致肯定,像屈波這樣的監管人員也期盼“檢測品種多、準確性高”的快速檢測技術能夠作為輔助監管手段,但藥品不同於其他商品的特殊屬性,致使現有技術還未能達到應用的程度。快速檢測技術無法提供合格檢驗報告,如中藥飲片企業必須按照藥典規定方法對中藥材農殘、重金屬等所有安全性指標進行嚴格檢測。

  農藥使用對於中藥及植物藥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嚴格管理、全程監控,禁用劇毒農藥。如何保障中藥材的安全性,不僅僅是檢測技術手段的問題,更是企業和政府不可回避的問題。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主席任德權介紹,我國2002年6月實施《中藥材生産質量管理規範》(GAP)後,一些經過認證的中藥材生産基地大部分都能嚴格控制農藥使用。

  任德權説,對於禁用農藥的生産和流通,監管部門應該切實負起責任,從源頭上堵住其進入中藥生産的可能性;鼓勵中藥企業和農民對接,按照企業的需求下訂單,從源頭把控材料安全;鼓勵大企業建立中藥材生産基地,或者共建共享,以穩定貨源。

  (科技日報北京9月5日電)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