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劉先雲:虛擬貨幣信用風險比法定貨幣大得多

發佈時間: 2013年05月10日 07: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人民日報

  虛擬貨幣能衝擊現實世界嗎?(科技博客)

  劉先雲

  靠投機炒作和迅速升值來維持交易的比特幣前景並不為人所看好。但是,近年來在國內以Q幣、淘金幣等為代表的虛擬貨幣,隨著用戶的增長,事實上開始具有了一般等價物的特性和廣泛的流通性。目前Q幣不僅可用於購買騰訊公司自身的服務,甚至還可以在一些與騰訊無關的網絡交易中,作為支付貨幣被接受。阿裏巴巴發行的淘金幣也可以當作實際貨幣,在自己的應用平臺兌換和使用。其他互聯網公司,也在自己的網站、遊戲、郵箱等産品和服務中,提供了類似的可用於全付費的虛擬貨幣,比如盛大幣、百度幣等。

  隨著網絡服務越來越豐富、需求越來越強大後,人們不僅可以用人民幣“購買”虛擬貨幣,而且用戶之間也出現了用互聯網服務賺取虛擬貨幣,並逆向兌換成人民幣的趨勢。這種趨勢的加大,已經使虛擬貨幣與人民幣開始不受發行方的控制進行互相兌換,一些被廣泛接受的虛擬貨幣儼然成了不再依附於法定貨幣的獨立幣種。儘管此前央行等部門已出臺一些限制虛擬貨幣與人民幣的兌換的措施,但實際上虛擬貨幣在網絡和現實世界的流通變得越來越暢通。

  虛擬貨幣有一定的優勢,它可以提高人們支付的便利性、提高網絡公司對客戶的粘性、活躍網絡經濟。但虛擬貨幣的廣泛應用不僅對人們的支付行為、消費文化帶來重大變革,也將對宏觀經濟政策帶來重大衝擊,尤其是對物價穩定、金融秩序、稅收徵管等帶來的衝擊不容忽視。

  虛擬貨幣的大量使用,將使央行對流動性和物價的管理更加困難。虛擬貨幣將來可能不僅用於虛擬的經濟活動,也能廣泛地參與實體經濟活動。央行越來越難以掌握和調控流通中貨幣的數量。而且虛擬貨幣種類繁多,不同虛擬貨幣、法定貨幣之間可以靈活地兌換,産生很多虛擬的金融交易,甚至最後産生存貸款行為,虛擬貨幣同法定貨幣一樣産生了乘數效應。這使得流動中貨幣的總量越來越難以估算和調控。同時,虛擬貨幣也可能出現超發和通脹現象。這些都將嚴重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使物價調控難度進一步加大。

  同時,虛擬貨幣大量應用還會給金融監管帶來許多挑戰。網絡公司取代央行成為虛擬貨幣的發行方,由此可能帶來貨幣鑄幣稅風險、擠兌風險、信用風險等諸多金融風險。與法定貨幣相比,虛擬貨幣的信用風險要大得多,網絡公司的經營虧損或破産都會直接危及虛擬貨幣的信用,甚至被市場所淘汰。而法定貨幣則無論政府債務危機多麼沉重,仍可天然地為市場所接受。傳統金融機構遭遇償付危機時可能得到央行的救助,而虛擬貨幣的發行方則可能無能為力。此外,虛擬貨幣的信貸、證券、債券等産品和衍生品都可能伴隨著交易的廣泛運用應運而生,這將對金融秩序穩定帶來許多新的問題。

  面對虛擬貨幣可能帶來的顛覆性變革,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虛擬貨幣影響的研究,做好應對變革的技術準備,對可能産生較大風險的應用進行必要的規範和限制;另一方面,要強化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並加強人民幣電子支付的便利性,使人民幣在網絡交易中得到更充分的應用。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