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子在淵:奶粉為何愛做“假洋鬼子”?

發佈時間: 2013年04月29日 08: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廣州日報

  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據奶業協會副會長王景海透露,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中國一類城市國外進口奶粉佔20%,現在已經佔到75%,二類城市也由原來的10%左右增加到了50%左右。而業內人士則表示,目前中國市場上八成進口奶粉是貼牌生産。

  奶粉愛穿“洋馬甲”、扮“假洋鬼子”,這事似乎一直都沒有斷過:2009年6月,宣稱奶源100%進口的施恩奶粉被曝出使用的奶源全都來自國內;2011年11月,號稱新西蘭原裝進口的生命陽光牛初乳公開致歉,承認其在外包裝上標注的“原裝進口”字樣並不規範……不過八成進口奶粉被曝都是貼牌生産,如此高比例還是令人相當吃驚。

  當然,所謂貼牌生産,也要區別對待,有的使用的是國外奶源,只不過是在國內加工;而有的只是跑到國外註冊一個公司,用的是國內奶源,加工也是在國內,這就有欺騙消費者之嫌了。難道中國奶牛就生産不出優質奶粉?

  奶粉愛“挂羊頭賣狗肉”,原因有多方面,最主要的還是怪國産奶粉不夠爭氣,讓消費者患上了“崇洋媚外”的依賴症。前天,工信部與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就“國産與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調查結果”通報,稱無論是國內品牌還是在國內生産的國外品牌,在質量上都好於進口産品,在價格上,也比進口品牌便宜近一倍。言下之意,消費者沒必要做“冤大頭”,花錢買“劣質”進口奶粉。且不説這個調查結果是否可信,但要想讓消費者重拾對國産奶粉的信心,恐非易事。

  首先需要反思的是,為何施恩的假“洋鬼子”身份被戳穿了這麼久,到現在市場上還充斥着如此高比例的冒牌進口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洋奶粉價格一漲再漲,這也意味着國人被假冒的進口奶粉騙去了不少錢,消費者的損失誰來負責?5月1日起,我國將實施《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以後進口洋奶粉經過風險評估並符合要求後才能進入中國,這能否真的杜絕假冒洋奶粉,值得觀望。

  其次,奶粉業的這套把戲不禁讓人想起了那個著名的“歐典地板”,同樣是穿着洋馬甲,冒充“洋鬼子”,到處騙人。誠然,不排除有些國人盲目地相信進口産品就一定好過國産的,但市場上高比例的“假洋鬼子”産品,對一個素以“中國製造”聞名的國家來説,個中反諷意味值得思量。(子在淵)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