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季度順差大幅擴大,但單月現13個月首次逆差
先行指標顯示外貿有望繼續好轉
10日,海關總署發佈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6.12萬億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下同)增長13.4%。其中出口3.2萬億元,增長18.4%,進口2.92萬億元,增長8.4%。貿易順差2705億元(折合430.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僅2.1億美元的順差相比大幅擴大。3月當月逆差8.8億美元,我國外貿13個月來首現逆差。
業內人士分析,一季度,外貿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反彈回升的態勢,從PMI新訂單指數等先行指標來看,外貿有望在未來繼續好轉。不過,也要看到3月份出口增速有所下滑,外需仍未企穩,尤其是在美元日元等主要貨幣持續寬鬆背景下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減,可能給今年出口企業形成新的壓力,因此總體而言,今年外貿略好于去年但壓力猶存,須警惕外貿回暖態勢逆轉。
變化 13個月來單月逆差再現
據海關統計,3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29萬億元,增長12.1%。其中出口1.14萬億元,增速從2月份的21.8%回落至10%,進口1.15萬億元,從上月的同比下滑15.2%大幅回升至增長14.1%。進口大幅回升和出口增速放緩,導致2月份再次出現單月逆差,當月逆差規模61億元(折合8.8億美元)。這也是自去年2月份出現逆差之後,13個月來我國外貿首次出現單月逆差。
業內人士分析,春節因素和歷史基數依然是3月進口和出口數據出現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去年春節在1月份,經過兩個月的調休、返工後,出口規模在去年3月份就開始了大幅走高,而今年春節在2月份。春節效應消失和高基數使得出口放緩,相對應地,低基數使得進口大幅反彈。
除此之外,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院研究員陳鵠飛認為,造成進口大幅增長的原因還有3月人民幣匯率的持續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國加大了對部分資源品的進口力度。從3月份海關總署公佈的分國別進口增速看,3月我國與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主要資源産出國的進口同比增速分別回升至66.94%、18.39%和14.20%,相比2月增速反彈表現明顯。
還有專家認為,國內微觀製造業進口需求正在回暖,也推動了進口總金額的超預期大增。而海關公佈的數據也表明3月份我國的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進口累計同比分別勁升至14.5%和27%。
業內預計3月逆差的狀況不會持續,全年仍將是順差格局。高盛高華中國宏觀經濟學家宋宇認為,三月當月小幅逆差主要反映了進出口數據受春節因素影響的差異,預計這種狀況不會持續。這種情形類似于2010年3月初,當年春節時間也相對較晚,在一二月出現較大貿易順差之後,3月份因出口增長相對疲軟而出現了暫時的逆差。
“今年全年貿易較大順差的格局不會改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對《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表示。他表示,3月份逆差主要是出口增速下降幅度大,這説明外部需求表現出短期的強烈不確定性。進口增速確實出現了反彈,代表了國內需求預期的偏樂觀,但由於國內宏觀調控仍具有不確定性,尤其是房地産調控。因此,對內需還需謹慎樂觀,不能就一個月的數據確認內需回暖。
趨勢 今年外貿有望繼續好轉
從去年12月開始,我國外貿進出口數據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反彈,此後在今年的1月和2月也基本上延續了回暖的勢頭,3月份雖然出口增速有所放緩,但依然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進口也轉為大幅回升。
部分研究機構對四個月來的出口數據産生質疑,認為在春節因素之外,很有可能是出口商通過虛增出口的方式,將部分熱錢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中國境內,以獲取中國境內較高的利差。從海關數據來看,3月內地對香港的出口增速接近100%,業內有觀點認為這不可能反應香港或最終目的地的實際外需水平。而幾個月來強勁的出口數據,也呼應了中國外匯佔款在年初的大幅增長。
對此,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在10日國新辦的發佈會上回應稱,“列入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的每一個美元都可以找到一份實際存在的報關單與之相對應。這張報關單所反映的進口或者出口的貨物,它是必須要跨越關境,或者進境或者出境的。”“是因為兩地(內地和香港)之間在統計、做法上的這些差別,造成了兩地貿易統計數據上的差異”。
此外,他也表示,針對有些媒體報道的一些企業通過貨物出口帶來資金的流動,來套取內地與香港人民幣利差的現象,中國政府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和研究,將在必要時候視情況所需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鄭躍聲認為,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的增長,主要原因是國家關於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在逐步釋放,國民經濟發展向好的態勢基本確立,以及出口企業的信心增強。
儘管對外貿數據有質疑,不過,對於外貿正在進一步確立趨穩的態勢,確是業內比較一致的判斷。“儘管我們認為實際出口沒有官方數據顯示的那麼強勁,但從韓國出口以及PMI中出口訂單分項指數等數據判斷,我們認為實際出口仍保持穩健。”宋宇指出。
先行指標和企業調研也進一步印證了上述判斷。3月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為52.3%,比上月上升了2.2個百分點。此外,鄭躍聲介紹,根據海關對近兩千家外貿出口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今年的3月份,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連續第四個月環比在提升,為38.2,較2月份的調查提升了0.3,這表明我國外貿出口的形勢有望繼續好轉。
陳鵠飛認為,海外傳統出口市場和新興市場有效需求的進一步回暖,將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對外出口繼續保持增長。
“政策效果的釋放,國內經濟穩定的發展和出口企業信心的增強,這種態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總體可以判斷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的情況可能會略好于去年。”鄭躍聲表示。
風險 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減
不過,專家也提醒説,雖然有好轉的跡象,但今年我國外貿依然面臨一些不利因素,尤其是今年人民幣升值壓力再次顯現,可能成為出口企業新的壓力,須警惕外貿回暖逆轉。
鄭躍聲分析,從外部來看,目前還看不到外部市場需求穩定增加的跡象。從失業率、消費者信心指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這些指標來看,美國經濟增長勢頭表現良好,日本剛剛出現回升的跡象,但是通縮的壓力又很大,而歐盟的穩定復蘇還需要一些時日。主要發達市場需求實現根本好轉的可能性還不大,全球貿易增長的動力仍然不足。此外,今年我國對外貿易的進出口面臨的貿易環境也是日趨複雜。我們國家已經連續17年成為在全球遭受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
從國內來看,企業經營成本依然較高。鄭躍聲説,一方面勞動力價格在上漲,今年以來,全國已經有13個省市先後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漲幅在16.9%。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升值以及融資難度加大等因素,也使我國的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成本高位運行。海關對近兩千家企業問卷調查的情況來看,有70%和50%的企業認為勞動力成本和匯率成本還在上升。
“今年要特別關注人民幣升值給出口帶來的不確定性”,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今年我們對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的調研發現,原材料成本上漲、勞動力成本上漲、物流成本上漲、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這是外貿企業正在面對的‘五座大山’。而前面四座都是企業可以通過改進內部消化的,最怕的就是匯率風險。”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據統計,第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較去年末已上升0.36%,超過去年全年水平。王晉斌表示,人民幣升值壓力與近期短期資本流入有很大的關係。從長期因素來看,升值壓力要小一些。因此,是短期因素(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入)放大了升值的壓力。
“去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很小,而前幾年一直在3%-4%左右的水平。我個人認為今年全年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不應該超過3%。”他説,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的空間不大,由於資本的持續流入,短期還是面臨升值壓力。
魏建國認為,一方面,當前,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量化寬鬆的大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需要保持幣值穩定,升值幅度應保持在3%以內,另一方面,還要出臺幫助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度過嚴寒、保住市場份額的鼓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