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運營商即將向微信收費的信號日趨密集。3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運營商向微信收費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工信部正在協調此事。同一天,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表示,“今天的免費是為了明天的收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起碼從目前情況看,醞釀對微信收費的討論,焦點問題始終繞不開利益。從報道中可知,3月19日工信部發佈的《12月全國電信業統計快報》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全國短信業務量達到1576.1億條,同比增長0.7%,明顯低於2012年同期的7.6%,微信對短信替代作用明顯。另有數據顯示,受微信等OTT(基於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業務)業務影響,2012年中國手機用戶人均短信發送量下降9%,如果換算成貨幣收入,即意味著運營商每年要少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的收入。
原本就收費偏高的通信運營商,此番作為更大的目的可能還是:第一,借機和騰訊等企業達成利益分成協議從中獲利;第二,促使更多的用戶拋棄微信、回歸短信,維護自己在此業務上的穩定收入。至於有用戶表示,如有需要,會使用微信的替代應用,如google talk、米聊、陌陌等。既然微信可以收費,其他所有基於OTT業務的APP(第三方應用程序)通信應用,在一些人看來,都可以收費。
雖然運營商堅稱微信收費符合市場規律,但如此這般醞釀收費,其實也違背了經濟規律、市場規律、科技規律。比如從産業升級的角度講,按照相關專家的説法,3G時代以語音和短信為主,附帶數據業務;但在4G時代,技術是基於互聯網模式的架構,通信業務是附加。在一些推出4G服務的國家,用戶包月流量之後,打電話和發短信都是不限量的。微信收費,是不是可以看成是在産業升級問題上的消極之舉?
再從技術創新的角度講,微信一旦收費,勢必會導致其用戶的大面積流失,影響到這一領域的發展速度和進程。這對一直以來都被揶揄創新乏力的國內互聯網領域而言,無疑是名副其實的負能量。
從目前的情況看,上升至相關部門介入討論的收費問題,儼然停留在“少量收費”和“全面收費”二選一的階段。這樣的思維註定讓人憂心忡忡。當前的問題不是微信是否收費、如何收費、收費多少,而是相關方面是否應該容許移動通信市場的逐步放開。從這個意義上説,公眾關注的,絕不是微信這一個“蛋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