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隨著新型城鎮化推進步伐的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必將再次迎來一次新的歷史機遇。在為期3天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專家們達成的共識是,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必將成為拉動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目前,城鎮化發展規劃已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參加編制,將為城鎮化健康發展提供科學引領和約束。
新型城鎮化走出中國特色道路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工業化和城鎮化是我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然而,城鎮化長期落後於工業化,隨著城鎮佈局體系的初步形成,傳統的城鎮化道路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
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過去幾十年,一些部門在造城運動中獲取的土地價差保守估計在30萬億元左右,當前中國發展提出的是新型城鎮化,而不是新一輪的城鎮化。推行新型城鎮化一定要避免舊型城鎮化,要避免出現城鎮化的造城運動,這就需要有體制上的改革,還需要改革土地産權制度。
住建部住房改革與發展司司長倪虹對新型城鎮化的表述更為具體,他指出,新型城鎮化新在走出中國特色的城鎮化之路:一是理念,從注重數量到提升質量,更加注重人的城鎮化;二是創新,在借鑒城市化水平較高國家的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創新機制與體制;三是科技,智慧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根據李克強總理的定義,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産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核心是保證人的城鎮化
與會專家認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其重點不是發展的速度和規模,而是能夠保證多少人實現安居樂業。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表示,城鎮化最核心的內容是保證人的城鎮化、人的現代化。薛瀾注意到,許多城市的農民工雖然居住在城市,但卻沒有享受到城市居民所應該享受到的社會服務、福利,他們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勞動技能還沒有跟現代工業化城鎮居民所應有的能力同步。“雖然我國城鎮化率已經突破50%,但真正的有戶口的實際上只有30%,農民工進城只能算是半城鎮化。”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微博)認為,城鎮化是把農業人口轉變為城鎮人口之後,重點解決這個群體的就業問題,讓實現安居樂業成為他們長期作為城市居民的重要支撐。 “戶籍改革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解決就業、醫療問題。”
“要防止城鎮化過程中脫離了土地的農民重新變成城市貧民,變成沒有辦法在城市正常生活的城鎮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提醒,類似的問題已經在前期的城鎮化過程出現過,要格外注意堤防。
正在編制城鎮化發展規劃
專家表示,城鎮化是複雜的社會工程,警惕城鎮化淪為簡單的“造城運動”,變成新一輪房地産市場投資和投機活動。
“如果土地産權問題不解決,各級政府會繼續用舊有的辦法來支撐城鎮化,最後還是攤舖子、攤大餅,演變為大拆大建的造城運動。”吳敬璉説。
香港鐵路董事局主席錢果豐表示,城鎮化想取得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必須要有完善的功能,需要建立良好的規則來維持。
對於專家們的這些憂慮,倪虹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中央已經注意到了這方面的擔憂,目前已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參加,正在編制國家的城鎮化發展規劃。
“這將給地方城鎮化的健康發展提供科學的引領和約束。個別地方的'大拆大建'並不是主流,在這方面可以給地方領導更多的信息和培訓,介紹國內外城市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倪虹説。